u149第11话也是神回了,这集能聊的地方太多了,正如本集演出小林敦所说,是“壮绝”的一集。冰海s2第23话的给我的深刻印象还没散去,这就又给u149贡献一话神回么,小林,你好强大!
本集终于将埋了足足10话的暗线“大人与小孩的区别”这一核心矛盾抬上明面,在谈制作组处理这一话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制作人米内P与爱丽丝这两个核心人物的塑造。非常巧妙的是,身为大人的米内P怀揣着对梦想的热忱,也因此在之前屡屡与思维更加“ 成人化”的上司产生矛盾,职场之路连连碰壁,其做法受到“不成熟”、“不现实”的评判,表现出了其“孩子气”的一面;而爱丽丝作为小孩,因为家庭原因一直试图以成人的角度去思考、要求自己,在他人和观众眼里活脱脱一个小大人的形象。通过描绘成年人孩子气的一面与小孩追求成熟的一面,本集模糊了大人与孩子的界限,在后续的剧情里更是将大人这层孩子的伪装撕了开来,大人与孩子的区别是什么?在制作组看来或许并没有区别,二者是平等的,大人可以像孩子那样去追求梦想,孩子也可以像大人那样拥有高度的职业意识,工作与梦想并不冲突,现实与浪漫可以并存。
爱丽丝本集的心理变化虽然没有任何直观的台词来描写,但凭借小林超绝的演出实现了更强大的效果,当每个观众欣赏这些镜头时或许都会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爱丽丝,利用观众的主观感受为角色变化做叙事描绘,小林做到了,并将u149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了技法上的升华,弥补了12集多人偶像动画“一集深度刻画一人”这一叙事模式的缺点——在缺乏篇幅的情况下,用生动的演出激发观众想象力并自行理解角色的行为与转变,由此以有限的篇幅完成可圈可点的人物塑造,与游戏界的碎片化叙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动画这一体裁的互动性居然就这么被激发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想凭借本人浅薄的水平稍微解析爱丽丝的心理转变:爱丽丝最初参与偶像训练是源于内心的渴望,无疑是出自本人的意愿。爱丽丝的父母常忙于工作,疏于亲子交流使爱丽丝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养成了早熟的性格,这里其实也体现出了大人不靠谱的一面。爱丽丝在加入u149直到出道前夕的一系列经历,其中不乏因为大伙儿都是孩子而遭受轻视、得不到工作机会,或许这些经历与过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爱丽丝,使她对自身“孩子”的身份十分抗拒。而到了本集,终于得到了出道机会的爱丽丝需要带父母与制作人进行会谈,她大人形式的思维让她产生了“父母并不会把她当偶像的愿望当真,只是让她积累社会经验而已”的想法,因为之前几乎所有大人都不把她们当回事,而模仿大人去思考的爱丽丝自然会在脑中复写这种想法,成为了其动摇的原因,她害怕像孩子一样追求“幼稚的梦想”会给父母添麻烦,让父母讨厌自己。爱丽丝仿佛把大人的种种行为当成了社会的准则,明明这里的责任并不在爱丽丝,而在于忽视了与孩子沟通的父母,但爱丽丝眼中的大人是成熟靠谱的象征,在思考大人与孩子的区别这一问题时爱丽丝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人不会哭,她在主观上将哭所代表的展示自身脆弱的行为、不靠谱的行为与大人这一形象剥离,无法理解父母为何会做出忽视自己、忽视孩子这种不负责的行为,这无疑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直到米内P的出现才改变了爱丽丝的看法。
米内P自出现以来一直冲击着爱丽丝对大人的刻板印象,他个子很矮、缺乏经验、一腔热忱、常说些听起来假大空的鸡汤、看上去总是盲目乐观、站着说话不腰疼,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切实地为团体着想,关心着u149的成员们,给她们想了很多点子拉了很多工作机会,因此爱丽丝在于米内P的相处中并没有反感,甚至从各种细节可以看出她认可制作人是合格的大人。而当米内P在爱丽丝面前因为工作压力以及出于自身难以帮助到u149的成员们的自责而流泪时,爱丽丝终于意识到、或者说是正视了大人也有脆弱的一面,也会哭,也有不靠谱的时候,也存在孩子的特质,如同拨云见日一般,爱丽丝认清了她同父母相处问题的本质,在理解了这一切后得以卸下“大人”的伪装,直视并接受自己作为孩子的一面,也接受了父母孩子般“不靠谱”的一面。此时,父母出现,双方心理上来到了一个平等的位置,也有了后续的谈话,爱丽丝解开心结,终于对自己坚持当偶像的梦想抱以积极的心态。



本集终于将埋了足足10话的暗线“大人与小孩的区别”这一核心矛盾抬上明面,在谈制作组处理这一话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制作人米内P与爱丽丝这两个核心人物的塑造。非常巧妙的是,身为大人的米内P怀揣着对梦想的热忱,也因此在之前屡屡与思维更加“ 成人化”的上司产生矛盾,职场之路连连碰壁,其做法受到“不成熟”、“不现实”的评判,表现出了其“孩子气”的一面;而爱丽丝作为小孩,因为家庭原因一直试图以成人的角度去思考、要求自己,在他人和观众眼里活脱脱一个小大人的形象。通过描绘成年人孩子气的一面与小孩追求成熟的一面,本集模糊了大人与孩子的界限,在后续的剧情里更是将大人这层孩子的伪装撕了开来,大人与孩子的区别是什么?在制作组看来或许并没有区别,二者是平等的,大人可以像孩子那样去追求梦想,孩子也可以像大人那样拥有高度的职业意识,工作与梦想并不冲突,现实与浪漫可以并存。
爱丽丝本集的心理变化虽然没有任何直观的台词来描写,但凭借小林超绝的演出实现了更强大的效果,当每个观众欣赏这些镜头时或许都会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爱丽丝,利用观众的主观感受为角色变化做叙事描绘,小林做到了,并将u149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进行了技法上的升华,弥补了12集多人偶像动画“一集深度刻画一人”这一叙事模式的缺点——在缺乏篇幅的情况下,用生动的演出激发观众想象力并自行理解角色的行为与转变,由此以有限的篇幅完成可圈可点的人物塑造,与游戏界的碎片化叙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动画这一体裁的互动性居然就这么被激发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想凭借本人浅薄的水平稍微解析爱丽丝的心理转变:爱丽丝最初参与偶像训练是源于内心的渴望,无疑是出自本人的意愿。爱丽丝的父母常忙于工作,疏于亲子交流使爱丽丝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养成了早熟的性格,这里其实也体现出了大人不靠谱的一面。爱丽丝在加入u149直到出道前夕的一系列经历,其中不乏因为大伙儿都是孩子而遭受轻视、得不到工作机会,或许这些经历与过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爱丽丝,使她对自身“孩子”的身份十分抗拒。而到了本集,终于得到了出道机会的爱丽丝需要带父母与制作人进行会谈,她大人形式的思维让她产生了“父母并不会把她当偶像的愿望当真,只是让她积累社会经验而已”的想法,因为之前几乎所有大人都不把她们当回事,而模仿大人去思考的爱丽丝自然会在脑中复写这种想法,成为了其动摇的原因,她害怕像孩子一样追求“幼稚的梦想”会给父母添麻烦,让父母讨厌自己。爱丽丝仿佛把大人的种种行为当成了社会的准则,明明这里的责任并不在爱丽丝,而在于忽视了与孩子沟通的父母,但爱丽丝眼中的大人是成熟靠谱的象征,在思考大人与孩子的区别这一问题时爱丽丝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人不会哭,她在主观上将哭所代表的展示自身脆弱的行为、不靠谱的行为与大人这一形象剥离,无法理解父母为何会做出忽视自己、忽视孩子这种不负责的行为,这无疑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直到米内P的出现才改变了爱丽丝的看法。
米内P自出现以来一直冲击着爱丽丝对大人的刻板印象,他个子很矮、缺乏经验、一腔热忱、常说些听起来假大空的鸡汤、看上去总是盲目乐观、站着说话不腰疼,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切实地为团体着想,关心着u149的成员们,给她们想了很多点子拉了很多工作机会,因此爱丽丝在于米内P的相处中并没有反感,甚至从各种细节可以看出她认可制作人是合格的大人。而当米内P在爱丽丝面前因为工作压力以及出于自身难以帮助到u149的成员们的自责而流泪时,爱丽丝终于意识到、或者说是正视了大人也有脆弱的一面,也会哭,也有不靠谱的时候,也存在孩子的特质,如同拨云见日一般,爱丽丝认清了她同父母相处问题的本质,在理解了这一切后得以卸下“大人”的伪装,直视并接受自己作为孩子的一面,也接受了父母孩子般“不靠谱”的一面。此时,父母出现,双方心理上来到了一个平等的位置,也有了后续的谈话,爱丽丝解开心结,终于对自己坚持当偶像的梦想抱以积极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