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字的简繁对应谈起
王义然
在一些电脑文字处理系统中,只要我们输入“铁”字的汉语拼音,就可以看到“鉄、鐵、鐡、銕”等几个字形。这些字都含有“金”字旁,读音都如“铁”。可以断言,它们是在简化汉字出现之前并存于世的同一个字的异体字。它们所表达的对象,都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铁”这种金属。从字形上看,我们在制定简化汉字方案时,是选择了其中最简单的一个“鉄”。所以,与简化字“铁”相对应的繁体字,就应当是“鉄”。但在所有汉语工具书和电脑文字处理系统中,与简化字“铁”相对应的繁体字却是“鐵”,而不是“鉄”。在很多人的书写习惯中、在一些书法作品中,“铁”字的繁体字还常被写作“鐡”。笔者认为,这里存在着严重错位。与简化字“铁”相对应的繁体字,既不是“鐵”,也不是“鐡”,更不是“銕”,而只能是“鉄”。运用笔者在《古韵研究》一书中对汉字构成理论的新发现,分析“鉄、鐵、鐡、銕”四字的构成,可以证明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先看“銕”字。其构成为从“金”、从“夷”。从字形上看,它很像个形声字,但其偏旁“夷”的读音与“铁”字相去甚远,担当不起声旁的重任。所以,“銕”不具有表音功能,不是形声字。笔者分析认为,它是个会意字。因为古时候,国人把东部部族称作东夷人,应当是东夷人率先掌握了“铁”这种重要金属材料的冶炼和应用技术。所以,造字者就以“金、夷”会意,用说明“铁”这种材料来源的办法,表达“铁”的字义。
再看“鉄、鐵、鐡”三字。从字形上可以直观地看出,“鉄、鐵、鐡”三字,都应属于形声字,但其声旁都读不出“铁”字的读音,所以,它们的声旁都不是现成的已有的汉字,都是用音节合并的办法临时合成的。具体可作如下分析:
“鉄”字的构成应属从“金”、从“大”、从“一”、从“丿”,“金”是形旁,“大、一、丿”是声旁。铁是一种金属,故从“金”。造字者用“金”表“铁”的字义,用 “大”字的声母d、“一”字的韵母i和“丿”字的韵尾e合成“铁”字的方言读音diě。
这里,“铁”字读音的声母被视为d,是受d—t混读方言特征影响所致,造字者读“铁”如“跌”。形声字中存在的“洞同、达挞、旦袒、杜土”等声旁关系,就是这种方言特征的反映。
从整体上看,“鉄”是个形声字,但其声旁不是已有的汉字“失”,而是用音节合并的办法,由“大、一、丿”临时合成。所以,它是一个由形声、合音两种造字方法复合而成的复合汉字。这里的“大、一、丿”三字在“鉄”字构成中的作用,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 “d、i、e”三个字母。
“鉄”字的声旁,其形如“失”,是因“大、一、丿”三字正好可以合并为“失”的字形,这属于汉字构成中的字形偶合问题。
“鐡”字的构成应属从“金”、从“豆”、从“十”、从“戈”,“金”是形旁,“豆、十、戈”是声旁。铁是一种金属,故从“金”。造字者用“金”表“铁”的字义,用“豆”字的声母d、“十”字的韵母i和“戈”字的韵母e合成“铁”字的方言读音diě。
这里,“铁”字读音的声母被视为d,是受d—t混读方言特征影响所致,造字者读“铁”如“跌”。形声字中存在的“洞同、达挞、旦袒、杜土”等声旁关系,就是这种方言特征的反映。
王义然
在一些电脑文字处理系统中,只要我们输入“铁”字的汉语拼音,就可以看到“鉄、鐵、鐡、銕”等几个字形。这些字都含有“金”字旁,读音都如“铁”。可以断言,它们是在简化汉字出现之前并存于世的同一个字的异体字。它们所表达的对象,都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铁”这种金属。从字形上看,我们在制定简化汉字方案时,是选择了其中最简单的一个“鉄”。所以,与简化字“铁”相对应的繁体字,就应当是“鉄”。但在所有汉语工具书和电脑文字处理系统中,与简化字“铁”相对应的繁体字却是“鐵”,而不是“鉄”。在很多人的书写习惯中、在一些书法作品中,“铁”字的繁体字还常被写作“鐡”。笔者认为,这里存在着严重错位。与简化字“铁”相对应的繁体字,既不是“鐵”,也不是“鐡”,更不是“銕”,而只能是“鉄”。运用笔者在《古韵研究》一书中对汉字构成理论的新发现,分析“鉄、鐵、鐡、銕”四字的构成,可以证明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先看“銕”字。其构成为从“金”、从“夷”。从字形上看,它很像个形声字,但其偏旁“夷”的读音与“铁”字相去甚远,担当不起声旁的重任。所以,“銕”不具有表音功能,不是形声字。笔者分析认为,它是个会意字。因为古时候,国人把东部部族称作东夷人,应当是东夷人率先掌握了“铁”这种重要金属材料的冶炼和应用技术。所以,造字者就以“金、夷”会意,用说明“铁”这种材料来源的办法,表达“铁”的字义。
再看“鉄、鐵、鐡”三字。从字形上可以直观地看出,“鉄、鐵、鐡”三字,都应属于形声字,但其声旁都读不出“铁”字的读音,所以,它们的声旁都不是现成的已有的汉字,都是用音节合并的办法临时合成的。具体可作如下分析:
“鉄”字的构成应属从“金”、从“大”、从“一”、从“丿”,“金”是形旁,“大、一、丿”是声旁。铁是一种金属,故从“金”。造字者用“金”表“铁”的字义,用 “大”字的声母d、“一”字的韵母i和“丿”字的韵尾e合成“铁”字的方言读音diě。
这里,“铁”字读音的声母被视为d,是受d—t混读方言特征影响所致,造字者读“铁”如“跌”。形声字中存在的“洞同、达挞、旦袒、杜土”等声旁关系,就是这种方言特征的反映。
从整体上看,“鉄”是个形声字,但其声旁不是已有的汉字“失”,而是用音节合并的办法,由“大、一、丿”临时合成。所以,它是一个由形声、合音两种造字方法复合而成的复合汉字。这里的“大、一、丿”三字在“鉄”字构成中的作用,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 “d、i、e”三个字母。
“鉄”字的声旁,其形如“失”,是因“大、一、丿”三字正好可以合并为“失”的字形,这属于汉字构成中的字形偶合问题。
“鐡”字的构成应属从“金”、从“豆”、从“十”、从“戈”,“金”是形旁,“豆、十、戈”是声旁。铁是一种金属,故从“金”。造字者用“金”表“铁”的字义,用“豆”字的声母d、“十”字的韵母i和“戈”字的韵母e合成“铁”字的方言读音diě。
这里,“铁”字读音的声母被视为d,是受d—t混读方言特征影响所致,造字者读“铁”如“跌”。形声字中存在的“洞同、达挞、旦袒、杜土”等声旁关系,就是这种方言特征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