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申请美国研究生院的100条经验---送给想要出国的新生
本科生申请美国研究生院的100条经验
本来想晚一点再写的,但想现在写了也许对一些大三的同学还有帮助,所以发上来了。大部分都是个人经验一家之言,供参考借鉴而已。
不适用者:牛人、权贵子弟、已毕业多年者、立志一定要找中介者
特别适用者:GT很低、成绩一般、大一大二大三者、大四时间很闲者、父母支持、DIY者
简写符号:
GPA:Grade Point Average 平均绩点
GT:GRE/GMAT & Toefl GRE/GMAT与托福
PS:Personal Statement 个人陈述
CV:Curriculum Vitae 简历
WS:Writing Sample 专业文书范例
RL:Recommendation Letter 推荐信
WE:Why Essay 选校理由
因为本人申的是法学院LLM,可能对法学院更有针对性一些,但大部分经验是通用的。
总则
1. 坚持DIY,找中介绝对是耽误终身的事情。中介一般是每周做一个学生,每一周就集中把一个人的材料做完送走,下一周做下一个,这样才能赶在整个留学季里把所有客户的资料弄完。但是这样就等于你在他们手上的所有功夫只有一个星期,而如果DIY,整个三四个月的留学季都是你的,你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思去阅读大量的相关经验和文书,请教大量的专业人士,把自己的材料精心修改,别出心裁或者精益求精。很多人交了中介三万块帮忙写了两封推荐信一份PS,还写得非常没特点,千人一面型,N多朋友拿到手之后又自己再重新写了一篇。找中介都是想图省事,结果反而更麻烦。也许对于一个申请新人来说,很容易被中介顾问看起来头头是道,消息灵通的样子所迷惑,以为他们很懂很权威,但是相信我,其实如果你自己做了,你会发现信息的积累是非常快的。一套申请做下来,你会比他们头头是道且权威得多。而他们的所谓定位技术也相当粗糙,一般就问问你GPA和GT,其他的都不会管,也不会帮你做,我当时被他们说成只能申50-100的学校,结果我自己做,最后拿到了前20的录取。还有我一个朋友,交了中介三万元买了三篇文书之后就再也没理过她,根本不管她死活,最后她很愤怒地跟我说她情愿今年没有学校要她,这样她就可以去退钱了。。。囧。。申请做到这份上,不是耽误终身是什么?
2. 学术能力。教授之所以要录取你,他们最看重你的,不是因为你托福高,也不是因为你PS写的天花乱坠,而是看你的学术能力。学术能力!你认为教授真的会对你的白血病抗争史感兴趣吗?你认为教授会对你的能歌善舞幽默开朗感兴趣吗?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对大学的录取是有帮助的,但研究生院还是突出专业能力的地方。教授要找的是能帮他们做事情的,能参与他们研究,理解他们学术成就的学生,跟他们一条道上的人,或者,至少看着是有点学术潜力,能培养成同道中人的人。所以整个申请里都务必突出这四个字的主题,大学期间多参加一些专业项目,得一些专业奖项,发表点论文,写点专业文章,参加一些相关权威组织、活动之类,这些东西才是教授感兴趣的。如果觉得自己造诣不够,申请中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学术论文都来得及,只要行动了,永远不会晚。
3. 申请其实不难,但是很琐碎,你将花费的时间远比你预算的要多得多。
4. 既然是本科生,我们不用和工作了好几年的职场牛人,或者有着强大研究学术背景的国内博士生们比,我们只要做得比大部分本科生好就够了。
5. 注册一个专用的权威的邮箱(还要政治稳定,不要动不动说退出中国市场,否则到时候哭也没用),不要把它用于其他注册,否则你会收到很多垃圾消息,常常空欢喜。
6. 如果对学校某个方面有问题,直接发邮件去问学校,或者直接打电话问学校。这是最权威的答案,不要问别人或者论坛,都没用。如果哪个小秘特别热心,回答得很详细,记下他/她的联系方式,以后该学校有问题都去问他/她,一般都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但也不是每个学校都这么热情,有时候被无视或者被冷遇或者延迟回复一个月是常有的事。
本科生申请美国研究生院的100条经验
本来想晚一点再写的,但想现在写了也许对一些大三的同学还有帮助,所以发上来了。大部分都是个人经验一家之言,供参考借鉴而已。
不适用者:牛人、权贵子弟、已毕业多年者、立志一定要找中介者
特别适用者:GT很低、成绩一般、大一大二大三者、大四时间很闲者、父母支持、DIY者
简写符号:
GPA:Grade Point Average 平均绩点
GT:GRE/GMAT & Toefl GRE/GMAT与托福
PS:Personal Statement 个人陈述
CV:Curriculum Vitae 简历
WS:Writing Sample 专业文书范例
RL:Recommendation Letter 推荐信
WE:Why Essay 选校理由
因为本人申的是法学院LLM,可能对法学院更有针对性一些,但大部分经验是通用的。
总则
1. 坚持DIY,找中介绝对是耽误终身的事情。中介一般是每周做一个学生,每一周就集中把一个人的材料做完送走,下一周做下一个,这样才能赶在整个留学季里把所有客户的资料弄完。但是这样就等于你在他们手上的所有功夫只有一个星期,而如果DIY,整个三四个月的留学季都是你的,你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思去阅读大量的相关经验和文书,请教大量的专业人士,把自己的材料精心修改,别出心裁或者精益求精。很多人交了中介三万块帮忙写了两封推荐信一份PS,还写得非常没特点,千人一面型,N多朋友拿到手之后又自己再重新写了一篇。找中介都是想图省事,结果反而更麻烦。也许对于一个申请新人来说,很容易被中介顾问看起来头头是道,消息灵通的样子所迷惑,以为他们很懂很权威,但是相信我,其实如果你自己做了,你会发现信息的积累是非常快的。一套申请做下来,你会比他们头头是道且权威得多。而他们的所谓定位技术也相当粗糙,一般就问问你GPA和GT,其他的都不会管,也不会帮你做,我当时被他们说成只能申50-100的学校,结果我自己做,最后拿到了前20的录取。还有我一个朋友,交了中介三万元买了三篇文书之后就再也没理过她,根本不管她死活,最后她很愤怒地跟我说她情愿今年没有学校要她,这样她就可以去退钱了。。。囧。。申请做到这份上,不是耽误终身是什么?
2. 学术能力。教授之所以要录取你,他们最看重你的,不是因为你托福高,也不是因为你PS写的天花乱坠,而是看你的学术能力。学术能力!你认为教授真的会对你的白血病抗争史感兴趣吗?你认为教授会对你的能歌善舞幽默开朗感兴趣吗?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对大学的录取是有帮助的,但研究生院还是突出专业能力的地方。教授要找的是能帮他们做事情的,能参与他们研究,理解他们学术成就的学生,跟他们一条道上的人,或者,至少看着是有点学术潜力,能培养成同道中人的人。所以整个申请里都务必突出这四个字的主题,大学期间多参加一些专业项目,得一些专业奖项,发表点论文,写点专业文章,参加一些相关权威组织、活动之类,这些东西才是教授感兴趣的。如果觉得自己造诣不够,申请中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学术论文都来得及,只要行动了,永远不会晚。
3. 申请其实不难,但是很琐碎,你将花费的时间远比你预算的要多得多。
4. 既然是本科生,我们不用和工作了好几年的职场牛人,或者有着强大研究学术背景的国内博士生们比,我们只要做得比大部分本科生好就够了。
5. 注册一个专用的权威的邮箱(还要政治稳定,不要动不动说退出中国市场,否则到时候哭也没用),不要把它用于其他注册,否则你会收到很多垃圾消息,常常空欢喜。
6. 如果对学校某个方面有问题,直接发邮件去问学校,或者直接打电话问学校。这是最权威的答案,不要问别人或者论坛,都没用。如果哪个小秘特别热心,回答得很详细,记下他/她的联系方式,以后该学校有问题都去问他/她,一般都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但也不是每个学校都这么热情,有时候被无视或者被冷遇或者延迟回复一个月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