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自我介绍下。
我是一名丁山紫砂从业者(全手工公堂堂主),也是紫砂壶吧11年的老人。
以前在吧里经常发帖,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小小的紫砂陶手,我记得那时候比较记忆犹新的吧主是“紫砂壶之恋”
为啥呢,因为我的第一篇精贴就是他加的,哈哈哈。对了,那时候我的名字叫今古一陶,不知道还有没有老人记得我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今天回归紫砂壶吧,也只要是有个想法,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全手工的制作过程,业内公堂模式,当下比较流行的技艺(比如内推孔之类的),当然没有任何利益成分,我在贴吧里不买壶,也不推荐,只是单纯的分享
或者说回味下当初的紫砂壶吧
当然如果大家对手工壶有什么问题疑虑也可问我,虽然不是权威,当工艺难题也是没问题的。
那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个目前圈内比较流行的技艺“外飘壶口”。
这种壶口最早是我们唐斌杰老师发明的一种壶口处理的技法(这里对唐斌杰老师再次感到惋惜)
先说优点,相比较平常的平面直口的好处是,对于做壶的陶手,这种口不会出现宽盖的现象 ,那对于壶友使用者来说不会出现倒茶漏水的现象,还有就是好看(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鲜感)
再说缺点,工艺程度复杂(因为壶盖和壶口有着相称的外飘面,第一就是尺寸,外飘面的角度一定要控制好,而且制作壶盖的盖座也要定制,平面的盖子只要找个尺寸想接近的铁盖圈,没有瓢面盖圈,所以只能陶手自己用泥巴做),比较耗时,不会像平口量好尺寸开口处理干净就行,其实从工艺角度来说也不能算缺点。
对于使用者来说缺点可能就只有手感了,因为这种口面需要补泥包出来,所以重量上会比普通的稍重。
其实这种技法有很多人觉得华而不实,但是我觉得不是,紫砂壶总归是离不开两个点的“美感”“实用”,这种技法虽然复杂但的确做到了美感与实用,而且在现在怎么内卷的时段,我相信这个技法很快会普及。
好了,今天外飘口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
下期分享,在丁山做全手工堂口的几种模式。
我是一名丁山紫砂从业者(全手工公堂堂主),也是紫砂壶吧11年的老人。
以前在吧里经常发帖,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小小的紫砂陶手,我记得那时候比较记忆犹新的吧主是“紫砂壶之恋”
为啥呢,因为我的第一篇精贴就是他加的,哈哈哈。对了,那时候我的名字叫今古一陶,不知道还有没有老人记得我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今天回归紫砂壶吧,也只要是有个想法,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全手工的制作过程,业内公堂模式,当下比较流行的技艺(比如内推孔之类的),当然没有任何利益成分,我在贴吧里不买壶,也不推荐,只是单纯的分享
或者说回味下当初的紫砂壶吧
当然如果大家对手工壶有什么问题疑虑也可问我,虽然不是权威,当工艺难题也是没问题的。
那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个目前圈内比较流行的技艺“外飘壶口”。
这种壶口最早是我们唐斌杰老师发明的一种壶口处理的技法(这里对唐斌杰老师再次感到惋惜)
先说优点,相比较平常的平面直口的好处是,对于做壶的陶手,这种口不会出现宽盖的现象 ,那对于壶友使用者来说不会出现倒茶漏水的现象,还有就是好看(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新鲜感)
再说缺点,工艺程度复杂(因为壶盖和壶口有着相称的外飘面,第一就是尺寸,外飘面的角度一定要控制好,而且制作壶盖的盖座也要定制,平面的盖子只要找个尺寸想接近的铁盖圈,没有瓢面盖圈,所以只能陶手自己用泥巴做),比较耗时,不会像平口量好尺寸开口处理干净就行,其实从工艺角度来说也不能算缺点。
对于使用者来说缺点可能就只有手感了,因为这种口面需要补泥包出来,所以重量上会比普通的稍重。
其实这种技法有很多人觉得华而不实,但是我觉得不是,紫砂壶总归是离不开两个点的“美感”“实用”,这种技法虽然复杂但的确做到了美感与实用,而且在现在怎么内卷的时段,我相信这个技法很快会普及。
好了,今天外飘口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
下期分享,在丁山做全手工堂口的几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