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论《镜花缘》3
女儿国唐敖治河一大段,也是寓言,含有社会的、政治的意义。请看唐敖说那处河道的情形:
以彼处形势而论,两边堤岸高如山陵,而河身既高且浅,形象如盘,受水无多,以至为患。 这总是水大之时,惟恐冲决漫溢,且顾目前之急,不是筑堤,就是培岸。及至水小,并不预为设法挑挖疏通,到了水势略大,又复培壅,以致年复一年,河身日见其高。若以目前形状而论,就如以浴盆置于屋脊之上,一经漫溢,以高临下,四处皆为受水之区,平地即成泽国。若要安稳,必须将这浴盆埋在地中,盆低地高,既不畏惧冲决,再加处处深挑,以盘形变成釜形。受水既多,自然可免漫溢之患了。
这里句句都含有双关的意义,都是暗指一个短见的社会或短见的国家,只会用“筑堤”、“培岸”的方法来压制人民的能力,全不晓得一个“疏”字的根本救济法。李汝珍说的虽然很含蓄,但他有时也很明显:多九公道:“治河既如此之易,难道他们国中就未想到么?”唐敖道:“昨日九公上船安慰他们,我唤了两个人役细细访问,此地向来铜铁甚少,兼且禁用利器,以杜谋为不轨。国中所用,大约竹刀居多,惟富家间用银刀,亦甚稀罕,所有挑河器具一概不知。……”
这不是明明的一个秦始皇的国家吗?他又怕我们轻轻放过这一点,所以又用诙谐的写法,叫人不容易忘记:
多九公道:“原来此地铜铁甚少,禁用利器。怪不得此处药店所挂招牌,俱写“咬片”、“咀片”,“我想好好药品,自应切片,怎么倒用牙咬,肮脏姑且不论,岂非舍易求难么?老夫正疑此字用的不解,今听唐兄之言,无怪要用牙咬了。
请问读者,如果著者没有正治的意义,他为什么要在女儿国里写这种压制的政策?女儿国的女子,把男子压伏了,把他们的脚缠小了,又恐怕他们造反。以把一切利器都禁止使用,“以杜谋为不轨”。这是何等明显的意义!女儿国是李汝珍理想中女权伸张的一个乌托邦,那是无可疑的。
(引自胡适《镜花缘引论》)

女儿国唐敖治河一大段,也是寓言,含有社会的、政治的意义。请看唐敖说那处河道的情形:
以彼处形势而论,两边堤岸高如山陵,而河身既高且浅,形象如盘,受水无多,以至为患。 这总是水大之时,惟恐冲决漫溢,且顾目前之急,不是筑堤,就是培岸。及至水小,并不预为设法挑挖疏通,到了水势略大,又复培壅,以致年复一年,河身日见其高。若以目前形状而论,就如以浴盆置于屋脊之上,一经漫溢,以高临下,四处皆为受水之区,平地即成泽国。若要安稳,必须将这浴盆埋在地中,盆低地高,既不畏惧冲决,再加处处深挑,以盘形变成釜形。受水既多,自然可免漫溢之患了。
这里句句都含有双关的意义,都是暗指一个短见的社会或短见的国家,只会用“筑堤”、“培岸”的方法来压制人民的能力,全不晓得一个“疏”字的根本救济法。李汝珍说的虽然很含蓄,但他有时也很明显:多九公道:“治河既如此之易,难道他们国中就未想到么?”唐敖道:“昨日九公上船安慰他们,我唤了两个人役细细访问,此地向来铜铁甚少,兼且禁用利器,以杜谋为不轨。国中所用,大约竹刀居多,惟富家间用银刀,亦甚稀罕,所有挑河器具一概不知。……”
这不是明明的一个秦始皇的国家吗?他又怕我们轻轻放过这一点,所以又用诙谐的写法,叫人不容易忘记:
多九公道:“原来此地铜铁甚少,禁用利器。怪不得此处药店所挂招牌,俱写“咬片”、“咀片”,“我想好好药品,自应切片,怎么倒用牙咬,肮脏姑且不论,岂非舍易求难么?老夫正疑此字用的不解,今听唐兄之言,无怪要用牙咬了。
请问读者,如果著者没有正治的意义,他为什么要在女儿国里写这种压制的政策?女儿国的女子,把男子压伏了,把他们的脚缠小了,又恐怕他们造反。以把一切利器都禁止使用,“以杜谋为不轨”。这是何等明显的意义!女儿国是李汝珍理想中女权伸张的一个乌托邦,那是无可疑的。
(引自胡适《镜花缘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