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吧 关注:22,663贴子:125,570

【魏晋风骨】{历史}魏晋玄学有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L百度。、
摘自百度百科。


1楼2010-08-27 16:26回复
    一、玄学含义
         太极图所谓魏晋玄学,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观念应出自《老子》,王弼注《老子》时,曾提出「玄者,物之极也。」「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乃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的观念。对于当时所流行的相关论题,魏晋人又称为 「名理」之学,详加分析事物观念,考究「形名」、「言意」等论题。      汉末随着儒家经学的衰微,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与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另一个原因就是魏初正始年间的改制运动,倡自何晏,夏侯玄.作为一种新思潮的魏晋玄学,它吸收道家精神形态,所讨论的问题,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其发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      魏晋玄学可分前后两期.魏末西晋时代为清谈的前期,是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实际问题和哲理的的反复辩论,亦与当时士大夫的出处进退关系至为密切,可概括地分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时期,在理论上有老或庄之偏重,但主要的仍是对于儒家名教的态度,即政治倾向的不同.正始时期玄学家中,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从研究名理而发展到无名.而竹林时期玄学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皆标榜老庄之学,以自然为宗,不愿与司马氏政权合作.元康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只为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仅止作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并且与佛教结合,发展为儒,道,佛三位一体的趋势.
    


    2楼2010-08-27 16:28
    回复
      二、玄学主要代表人物
           何晏 王弼 阮籍 嵇康 向秀 裴頠 郭象 张湛


      3楼2010-08-27 16:30
      回复
        [编辑本段](二)竹林时期
             代表人物 :「嵇康」      重要著作 :《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释私论》      核心思想 :      1,自然名教 :「越名教而任自然」      针对司马氏集团用以篡权的名教工具,尖锐地指出儒家经典所宣扬的礼法名教,司马氏所提倡的「以孝治天下」,本身就是束缚人性,违反自然,甚至是社会上一切伪善,欺诈等种种恶浊现象的根源.故不应为名教所拘,而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2,声无哀乐论 :声音和人的感情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认为声音和人的感情是不同的两种事物.音乐所发出的只是客观的音调,它不含有哀乐的感情,哀乐则出于人的内心,完全是主观的.      3,明胆论 :元气陶铄,众生禀焉.      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人性的善恶和才能,是由赋受的气质决定,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才性两者截然不同.      重要成就与影响 :      代表人物 :「阮籍」      重要著作 :《通易论》,《通老论》,《达庄论》      核心思想 :      1,自然名教 :「折衷名教与自然」      阮籍反对虚伪的名教而崇尚自然,对司马氏的篡夺表现消极不合作.阮籍的鄙弃名教,也和嵇康一样,但他并不是主张真正废弃名教,在他内心是要维护真正的名教.他崇尚自然,却不愿完全放弃名教,说明他的名教与自然调和的折衷思想.      重要成就与影响 :      阮籍的思想,由儒,而老,而庄,都有成文的专论发表.他能将庄子的思想消化,而成功地运用于现实的世界中.他对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地位认识都很透辟,使他不独能享盛名,还能不为盛名所累.


        5楼2010-08-27 16:36
        回复
          (三)元康时期
               代表人物 :「郭象」      以反对「无中生有说」为起点,而提出「自生无待说」,进而由「自生无待说」推至「独化相因说」,并由「独化说」导出「足性逍遥说」并以之为中间环节,最后由「足性逍遥说」得出「宏内游外」,即「名教与自然合一说」,以为其哲学的最后归宿.      重要著作 :《庄子注》      其《庄子序》云:「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      核心思想 :      1,万物独化论 :「无待而独化说」      郭象认为「无」就是什么都没有,故「无」不能生「有」,而「有」也不能为生.「有」是「块然而自生」,块然者无为而自然也,无为而自生,无有生生者也.郭象认为每一物的存在都是为它自己,而不是为其他任何一物,亦不是直接由任何物造成的.只要有一定的条件或环境出现了,一定的物就必然产生.它们的产生完全是纯粹偶然的,忽然之中变化的,即「堀然自我而独化」.      2,独化于玄冥 :「玄冥之境」      每一物之所以产生是自然而独化于玄冥深远暗合之中,是种似无非无的境界,是谁也没法了解的.宇宙的和谐是一种神秘的不可认知的必然性,而世界的一切,又是这种必然性所支配的,因此人们只能对此玄冥的和谐顺应任之.      3,足性逍遥说 :「宏内游外」      物各无待而自化,顺己性而发挥,就是足性,互为有功,就能逍遥.所谓游外,即指心理上犹如闲居山林一样逍遥自在;所谓安内,即指参与世务,日理万机.依郭象看来,圣人的游外与安内是合二而一的.圣人虽忙于世务,然其心理上却淡然自若,逍遥自得,犹如处在山林之中;这是因为「俯仰万机」正是他自足其性的表现,足性则得逍遥也.圣人无心而顺有,无为而任自然,逍遥而不离俗,游外即宏内也.      4,自然名教 :「名教即自然」      自然是万事万象的本然本性,名教就是一切政治制度,伦理规范.现实社会中「君臣上下」的名份,本身就是天理自然,绝对合理的.既是自然不过的事,只要人人安分守己,就复得其真性情了.郭象认为道家与儒家,自然与名教是可合二为一的.因此有「名教即自然」的结论.      重要成就与影响 :      郭象以有作为万物存在的根据,又主张物各自生,自为,而自为就是自然无为,这就调和了「崇有」与「无为」的矛盾.      代表人物 :「裴頠」      重要著作 :《崇有论》      核心思想 :      本末有无 :「祟有论」      裴頠总括万有的道(终极)不是虚无的,根据万物不同的形象可以分为不同类别,一切有生的存在,都是有形象的;万物变化与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是客观规律的根源.裴頠不同于贵无学派,在于于他承认世界的根本是「有」,而不是虚无.他排斥无作为万物本体的永恒和绝对性,肯定了万有的真实存在.他肯定「有自生」,而非「生于无」.认为「无」不能生「有」,是因为万物开始产生时,都是自己生出来的.如果一定要给它再找一个造物者作为它的依据,那是不可能的.      重要成就与影响 :      针对贵无论从抽象本体产生具体事物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在哲学上裴頠的崇有论,是先秦以来关于物质概念认识的深化,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代表人物 :「欧阳建」      重要著作 :「言尽意论」      核心思想 :      言意之辩 :「言尽意派」      欧阳建认为「言」既能穷尽现象界之全体,则「言」就能展示「意」.他的「言尽意」是从「名」与「物」的关系说明「言」与「意」的关系.他认为物和理不依赖于言称,言称只是辩物析理和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所谓言尽意是说人的主观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理),因此「意」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重要成就与影响 :


          6楼2010-08-27 16:36
          回复
            一,「本末有无」 :有与无的多层关系      儒家的本是仁义,所以礼的作用是和;道家的本是虚无,其作用是以自然为用.「本末有无」是魏晋玄学思想中,最根本要辨明的问题,在哲学中属于形上之学,涉及存有论和宇宙论的问题.      贵无论 :「以无为本」      王弼所谓「无」,是宇宙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源和本体,所谓「有」,则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具体存在,包括一切人类社会的典章制度.前者是「体」,后者是「用」;前者是「本」,后者是「末」.「本末有无」之间并存无间,体用不离.道所具有「无」的本体特质,是要通过「有」的作用呈现才能掌握,故「有」「无」是互为体用的.      王弼的本体论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宇宙本体与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道」,「太极」,「无」是无形的宇宙本体,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是由本体产生的有形现象,本体主宰现象,所以「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是从宇宙本体性的高度说明「以无为本」.第二层次是人类社会中的治国之道与具体措施的本末关系,即以道治国,崇本以息末.      「崇本息末」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要被现象所迷惑.「崇本举末」就是抓住本质才能把握现象,本质决定现象.      崇有论 :「有自生说」      裴頠总括万有的道(终极)不是虚无的,根据万物不同的形象可以分为不同类别,一切有生的存在,都是有形象的;万物变化与相互作用是错综复杂的,是客观规律的根源.裴頠不同于贵无学派,在于他承认世界的根本是「有」,而不是虚无.他排斥无作为万物本体的永恒和绝对性,肯定了万有的真实存在.他肯定「有自生」,而非「生于无」.认为「无」不能生「有」,是因为万物开始产生时,都是自己生出来的.如果一定要给它再找一个造物者作为它的依据,那是不可能的.      无生有      有生无      无能自生      有能自生      有不能自生      无不能自生      有无相生:老子      独化玄冥 :「独化相因说」      郭象强调无就是什么都没有,因此无不能生有,而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万物是各依其性以发展变化,而非取决于其自身之外的任何因素.      郭象认为「万物虽聚而共成乎天」,整个宇宙是和谐的协调的整体,天下莫不相与相助,彼此相因.然而各个事物又无不都是无待而独化的,即是自为而不为他的.而正由于独化自为,才造成了彼此相因,犹如相互为唇齿一样,唇并不为齿而存在,然而唇亡则齿寒,唇是独化自为的,齿亦是独化自为的.然而它们之间又有著唇亡则齿寒的关系.这就是无待的待,无联系的联系,万物自生,自有,独化于玄冥之境.      「独化于玄冥」即指独化于深远暗合之中,而这种深远暗合之所以产生,是谁也没法了解的.宇宙的和谐是一种神秘的不可认知的必然性,而世界的一切,又是这种必然性所支配的,因此人们只能对此玄冥的和谐顺应任之. 


            8楼2010-08-27 16:40
            回复
              三,「言意之辩」 :      易系辞载孔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属现象界,「意」则寓于本体界.「言意之辩」实为以本体界与现象界之区分为其理论出发点.言意之辩是如何认识真理,掌握世界意义的方法论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其辩论内容有:人类的语言概念从何而来 形象的语言和抽象的语言有什么作用 语言所描绘的境界是什么境界 人的认识目的是什么      「言」,「象」,「意」在整个语言层面看,「言」可以指语言,「意」可以指意思,「象」可以指图象语.魏晋言意之辨有三派不同的理论.      言不尽意派 :「荀粲」      「言不尽意论」是当时魏晋言意之辨中最流行的一派,亦是魏晋以前,传统道家对语言与思想关系的看法.这派观点认为「言」与「象」都属语言层面的东西,都会受语言规则的限制,对于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是不能完全表达.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非物之象所举也」.尤其是圣人之意,是象外之意,更是不能通过通俗的语言和物象表达出来.      言尽意派 :「欧阳建」      欧阳建论证可分二部分:首先他认为无论用基么语言去描述客观世界,都不会影响客观世界的存在;其次他认为语言是不可废弃的,因其可以将我们面对外物时引起的不同情志,有一不同表示.      欧阳建认为「言」既能穷尽现象界之全体,则「言」就能展示「意」.他的「言尽意」是从「名」与「物」的关系说明「言」与「意」的关系.他认为物和理不依赖于言称,言称只是辩物析理和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苟其不二,则无不尽.」所谓「言尽意」是说人的主观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理),因此「意」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欧阳建则不认本体界,以「言」为概念,「意」为其具体现象.认为「言」既能穷尽现象界之全体,则「言」就能展示「意」.准此,王欧的分歧,实只为双方对「意」是否指一现象界以上的本体界的不同理解而已.对「意」的理解既不同,此「辩」实乃一虚假之「辩」也(verbal dispute).      意不尽而尽论派 :「王弼」      王弼的言意之辨实包含著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形的现象世界,即「共相的言象意」;是可以用「言」和「象」来尽「意」;一是无形的本体,即所谓「殊相的言象意」.是不可用「言」和「象」尽意,只能用「微言」来启发,用意会进行内心体验.      王弼认为在有形的现象世界中,一般语言的使用,并不能完全表达语言使用者的意思,但图像的使用郄可以传达前者不能传达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以某些字词作一般使用时,便受到那些字词的语意法则的限制.例如,当我们说「他像一头猪」的时候,我们是将他跟一幅猪的图画作比较,他与可以在肥胖方面对比,在面形方面对比,在行动笨拙方面相对比,在懒惰方面对比,也可以在肮脏方面对比.故王弼认为「言」与「意」能够完全接合起来,「象」可以作为中介物.      王弼认为在无形的本体界中,借助具体事物或是形象语言的描述,或借助某些有确定含义的概念是无法把握世界的本质.道和宇宙全是不能用名言和概念来把握的,要真正把握无限的本体就必须用超理智的直觉,即超出概念和逻辑的分析.所谓「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就是用思辨的方法,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采取步步分析的方法接近本体,由于本体不能完全用理智来把握,所以「得象在忘言,得意在忘象」是用超理智的直觉来把握无限的本体.既然得意在于忘象忘言,所以要能够得到本体的「无」就必须不停留在「有」这些现象上,而必须超越于「有」之外,不停留在言语表达上,而必须超越于「言」之外. 


              10楼2010-08-27 16:40
              回复

                图书相关~


                14楼2010-08-27 16:42
                回复
                  我喜欢这个~


                  15楼2010-08-27 16:46
                  回复
                    回复:15楼
                    哈哈。芜茵你也喜欢玄学的啊? 咱这个转百度百科滴。


                    16楼2010-08-27 16:47
                    回复
                      回复:16楼
                      当然~~我喜欢的一切正常人觉得奇怪的东西~


                      17楼2010-08-27 16:48
                      回复
                        回复:17楼
                        哈哈。我们有点儿像~ 我属于不走正道、喜欢走小路的。
                        看历史也喜欢野史~ 哈哈


                        18楼2010-08-27 16:50
                        回复
                          回复:18楼
                          同道中人~握手~


                          19楼2010-08-27 16:52
                          回复
                            回复:19楼
                            嗯握手!~


                            20楼2010-08-28 10:02
                            回复
                              回复:17楼
                                 我个爪行不?我是历史系学生,不过还是喜欢看野史


                              IP属地:江苏21楼2010-08-30 2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