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想刚到手的时候发帖分享一波的,打了一长串开箱感受后感觉这种分享没啥意义,于是楼主开箱后使用一个月,等新电脑到手的这股兴奋剂下去后,再开贴分享下使用心得。
购买意见先贴出来,给大伙省流
1、 不建议专业是网络工程的大学生/准大学生购买
2、 不建议有重度游戏需求的玩家购买
3、 如果macOS上有你需求涉及到的软件或有相关平替,可以酌情考虑入手
先说下很多人关心的软件生态问题
从m1版本的mac发布至今,楼主认为mac上的软件生态已经有一个质的提升,楼主使用的软件中几乎都已经支持了原生arm。
不支持原生arm的亦可以使用rosetta转译(如Steam)
然后在楼主在使用VMware部署arm架构的虚拟机时,发现无法安装Centos/RHEL系7~8版本,根据VMware官网解释是这两个版本的系统内核不支持m系列芯片。
关于m芯片无法使用vmware启动Centos/RedHat 7/8版本的说明
网页链接
所以这里楼主不建议网络工程专业亦或者是需要涉及到开linux虚拟机需求的用户购买,如果一定要使用这俩版本,建议使用UTM部署x86架构虚拟机。
还有个比较膈应的地方,并不是所有厂商都愿意为m芯片开发原生arm,比如VirtualBox(一款老牌的虚拟机软件),VirtualBox在arm环境目前仅有很旧的beta版本,且新版本已经彻底去掉了arm版本的下载链接。
除此之外,楼主在windows上吃饭的软件MobaXterm或XShell亦没有macOS版本,不过这块有平替软件Royal TSX可以解决ssh/telnet/scp等需求。
不过有一说一,Mac续航那确实厉害,楼主9点开始正常工作,到下午3点还有60多的电量,此前用的thinkpad s2 2021,电池健康程度86,续航一上午都撑不了,一些长时间会议必须得接电源。
再说下MacBook的游戏能力
先说结论,Mac可以玩例如csgo/Dota2这类的网游,但是不支持例如完美的第三方平台,亦可以玩例如饥荒/Minecraft这类的单机,但不支持那些耳熟能详的3A大作。
Windows上主要依赖于DX或OpenGL,但是Mac不支持DX,虽然目前Apple官方提供了转译的方法,楼主看了下类似于起了一个windows容器,把Net等依赖环境装windows容器里,再去运行游戏本体,但是此类方法需要较高的配置。
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linux这边用到的vulkan,再转到mac这边。
最后说下mac的上手难度
如果你可以熟练使用linux系统,那么上手macOS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安装homebrew,就可以实现和linux yum/apt一样的软件包管理
购买意见先贴出来,给大伙省流
1、 不建议专业是网络工程的大学生/准大学生购买
2、 不建议有重度游戏需求的玩家购买
3、 如果macOS上有你需求涉及到的软件或有相关平替,可以酌情考虑入手
先说下很多人关心的软件生态问题
从m1版本的mac发布至今,楼主认为mac上的软件生态已经有一个质的提升,楼主使用的软件中几乎都已经支持了原生arm。
不支持原生arm的亦可以使用rosetta转译(如Steam)
然后在楼主在使用VMware部署arm架构的虚拟机时,发现无法安装Centos/RHEL系7~8版本,根据VMware官网解释是这两个版本的系统内核不支持m系列芯片。
关于m芯片无法使用vmware启动Centos/RedHat 7/8版本的说明
网页链接
所以这里楼主不建议网络工程专业亦或者是需要涉及到开linux虚拟机需求的用户购买,如果一定要使用这俩版本,建议使用UTM部署x86架构虚拟机。
还有个比较膈应的地方,并不是所有厂商都愿意为m芯片开发原生arm,比如VirtualBox(一款老牌的虚拟机软件),VirtualBox在arm环境目前仅有很旧的beta版本,且新版本已经彻底去掉了arm版本的下载链接。
除此之外,楼主在windows上吃饭的软件MobaXterm或XShell亦没有macOS版本,不过这块有平替软件Royal TSX可以解决ssh/telnet/scp等需求。
不过有一说一,Mac续航那确实厉害,楼主9点开始正常工作,到下午3点还有60多的电量,此前用的thinkpad s2 2021,电池健康程度86,续航一上午都撑不了,一些长时间会议必须得接电源。
再说下MacBook的游戏能力
先说结论,Mac可以玩例如csgo/Dota2这类的网游,但是不支持例如完美的第三方平台,亦可以玩例如饥荒/Minecraft这类的单机,但不支持那些耳熟能详的3A大作。
Windows上主要依赖于DX或OpenGL,但是Mac不支持DX,虽然目前Apple官方提供了转译的方法,楼主看了下类似于起了一个windows容器,把Net等依赖环境装windows容器里,再去运行游戏本体,但是此类方法需要较高的配置。
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linux这边用到的vulkan,再转到mac这边。
最后说下mac的上手难度
如果你可以熟练使用linux系统,那么上手macOS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安装homebrew,就可以实现和linux yum/apt一样的软件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