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第十三章,“舐犊之情”。闵柔夫妇认定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骨肉重逢,不胜之喜。尤其是闵柔,对石破天无限怜惜,一开始就双目含泪,当石破天不愿意认她时,心头一酸,泪水夺眶而出,满脸期盼之色,希望他叫一声“妈妈”。石破天这个可怜的孩子,自识人事以来,从未有人如此怜惜过他,虽然知道闵柔不是自己的妈妈,但看她温文慈祥,眼眶已自红,不由得心中不忍,低声叫了“妈妈”。这一声“妈妈”虽然是违心的,但也令闵柔无限喜悦。作为父亲的石清,见到儿子,更加理性一些,虽然眼睛也有些湿润,但想到玄素双剑一世英名,被这个纨绔儿子毁了,又是欢喜、又是懊恼。在小庙的如来佛像前,金庸先生写出了什么叫父爱如山。他回头向石破天瞧了一眼,心中突然涌起感激之情:“这个孩儿虽然不肖,胡作非为,其实我爱他胜过自己性命。若有人要伤害于他,我宁可性命不在,也要护他周全。今日咱们父子团聚,老天菩萨,待我石清实是恩重。”另一边,闵柔也虔诚地向如来祈祷:“如来佛保佑,但愿我儿疾病早愈。他小时无知,干下的罪孽,都由为娘的一身抵挡,一切责罚,都由为娘的来承受。千刀万剐,甘受不辞,只求我儿重新做人,一生无灾无难,平安喜乐。”这两段祷词,把石清夫妇怜惜儿子之情推向了全书的高潮,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滚滚亲情不可遏制地倾泻在那页纸上。为人父母者,为人子女者,读到此处,无有不感动的。石破天听得闵柔的祝祷声,推想:“他若不是亲生我的妈妈,怎会对我如此好法?”胸中热血上涌,扑上去搂住闵柔双臂,真心叫了“妈妈”。金庸先生在后记中坦言,《侠客行》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尤其是提到自己不止一次把眼泪滴在了石清向佛像祷祝的那段文字上。由此可见,《侠客行》这部小说在金庸先生心中的分量,金庸先生对儿子的用情之深。(1976年10月,金庸19岁的儿子查传侠去世;《侠客行》后记写于1977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