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吧 关注:244,570贴子:1,310,326
  • 20回复贴,共1

《直方周易》既济——治大国若烹小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直方周易》既济——治大国若烹小鲜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4-02-06 05:19回复
    声明:此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既济——治大国若烹小鲜
    【本经】既济 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查阅网上解读《易经》的资料大部分都认定《既济》卦表示的是已经过河,认定爻辞“曳其轮,濡其尾”说的是过河的是一个拉着车的动物,认定爻辞“濡其首”说的是该动物在拉车过河时弄湿了头。笔者认为这些解读与《既济》卦的原义相去甚远,应予正之:
    古人观象作易, 例如:【屯】卦,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震,为雷。其卦象有雷雨之义。生活中表示雷雨将至,人们必定屯驻下来,故此卦为“屯”;又如【蒙】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卦象是山下流出泉水,由于人们见识浅经验少不知水出自何处,表示人们尚处于蒙昧之中故此卦为“蒙”。
    再看既济卦的卦象是水在上,火在下,卦象如何体现的是过河?
    实际《既济》卦辞里的“亨”读作Pēng是“烹饪”的意思,地球人都知道烹饪都是水在火上的,正与卦象符合;爻辞中的“濡”ér同“胹”。是烹煮食物的意思。
    真正能读懂《易经》的人就会发现《易经》乃是周文王写给他的继任者用来治理国家的指导书,此水在火上的《既济》卦,是《易经》作者周文王采用生活中烹饪时要对烹饪要素中的水火全面进行调节的典型例子,告诉他的继任者“治大国若烹小鲜”,提醒他的继任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思考可能出现的弊病事先加以防备。
    现将既济卦有关章节详细翻译如下,欢迎有识之士指正: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4-02-06 05:23
    回复
      【本经】既⑴济⑵ 亨⑶小⑷,利⑸贞⑹,初⑺吉⑻,终⑼乱⑽。
      【译】本经{烹饪过程中对水火等要素进行}全面调节。烹饪是微细的事物,能顺利地促使食物美好,起初阶段就做得正确,烹饪过程中对水火等要素进行全面调节,始终不间断地处理。
      注释;⑴“”全;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⑵“”《汉语大词典》调剂;弥补;补益。《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功勤济国,辅主惠民。” 李善注引《尔雅》:“济,益也。”(“调剂”《现代汉语词典》:②调整,调节。调节:在程度或数量上进行增减,使适合。)
      ⑶“”通“烹”,烹饪。《史记·韩信传》:“狡兔死,猎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⑷“”微细的事物。《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事物: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情。)
      ⑸“”使顺利、得到好处。《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⑹“”良善;美好。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故山泽无征,则君臣同利;刀币无禁,则奸贞并行。”马非百注释:“奸贞,下文又作'奸真’,皆指钱言。奸钱,人民私铸的钱。贞钱,封建国家官铸的钱。”
      ⑺“”起初,开端。《说文》:“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
      ⑻“”美好,善。《诗经·召南·野有死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善:好的,美好的;做得正确;令人满意,完善的;高明的,有本领的。)
      ⑼“”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战国策·魏策》:“愿终守之。”
      “乱”治理。(处置,处理,料理。)《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武王有乱臣十人。”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4-02-06 05:27
      回复
        【既济】彖曰 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⑴柔⑵正⑶,而⑷位⑸当⑹也⑺。初吉,柔⑻得⑼中⑽也。终止⑾则⑿乱,其⒀道⒁穷⒂也。
        【译】彖{烹饪过程中对水火等要素进行}全部调节。亨既是烹,是微细的烹饪事物,“能顺利促地促使食物美好,”是说做出的菜肴软硬程度合适,说明他站在那里做烹饪工作是适宜的。“起初阶段就做得正确,”说明他掌握的通过加工使食材变软的技能很符合这项工作。“始终他的职责本分就是对烹饪过程中水火等要素不间断地处理。”他的技能发挥到了极致。
        注释;⑴“刚”坚硬。《增韻》:“坚也,劲也。”(坚:坚硬)
        ⑵“”柔软。《老子·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⑶“”正当,合适。《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
        ⑷“”代词。他;他的。《韩非子·二柄》:“为人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
        ⑸“”立,站立。《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
        ⑹“当”适宜;适当。《礼记·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和肯定。《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
        ⑻“”通过加工使变软。《礼记·内则》:“柔其肉。”
        “得”收获,心得。《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躬身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心得:在实践中体验或领会到的知识、技能等。)
        ⑽“中”合于,符合 。《庄子·养生主》:“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⑾“”名词。〈文言〉通“职”。 职分(职责本分,职务范围内应尽的责任。), 职事。 《诗经·小雅·巧言》: “匪其止共, 维王之邛。”
        ⑿“”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⒀“”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⒁“”方式,方法,技能。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⒂“”终端,终极 。《荀子》:“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4-02-06 09:09
        回复
          【既济】象曰 水在火上,既⑴济⑵;君子⑶以⑷思⑸患⑹而⑺豫⑻防⑼之。


          【译】象 水在火上,表示{烹饪过程中对水火等要素进行}全面调节。在位者要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思考可能出现的弊病事先加以防备。
          注释:⑴“既”全;都。《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⑵“”《汉语大词典》调剂;弥补;补益。《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功勤济国,辅主惠民。” 李善注引《尔雅》:“济,益也。”(“调剂”《现代汉语词典》:②调整,调节。调节:在程度或数量上进行增减,使适合。)
          ⑶“君子”在位者或君王。《礼记.曲礼上》:“故君子式黄发。”
          “以”要……做(作)……。《战国策·赵策》:“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⑸“”思考。《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⑹“”毛病,弊病。《后汉书·王景传》:“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⑺“”连词。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⑻“”预先,事先。通“预”。《易·系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防”防范,防备。《汉书·武帝纪》:“夫刑罚所以防奸也。”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4-02-06 13:12
          回复


            【既济】初九 曳⑴其⑵轮⑶,濡⑷其⑸尾⑹,无咎⑺。
            【译】初九 烹器里的汤汁上面飘浮着轮状汽泡,烹煮食物这样结束,没有过错。
            注释:⑴“曳”飘浮。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⑵“”助词。在句中,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诗经》:“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⑶“”《古代汉语词典》形似车轮的东西。梁简文帝《水月》诗:“圆轮既照水,初生亦暎流。”
            ⑷“”ér同“胹”。烹煮食物。《礼记·内则》濡豚,濡鸡。《注》濡,谓亨之以汁和也。
            ⑸“”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其中的”。《尚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这:指较近的时间、地点或事物,与“那”相对。 如:这里、这些、这个、这样。)
            ⑹“”终了。(结束)《战国策·秦策五》:“王若能为此尾,则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
            ⑺“”过错,罪过。《尚书·洪范》:“其作汝用咎。”疏:“咎是过之别名。”
            【既济】初九 象曰 曳其轮, 义⑴无咎也。
            【译】象 烹器里的汤汁上面飘浮着轮状汽泡,理应没有过错。
            注释:⑴“”《汉语大词典》理应。《易·需》:“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需》“附考”:“《易传》常以义为宜。义、宜古通用。《旅·象传》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释文》:'一本作宜其焚也。’此本书义、宜通用之证。”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4-02-07 04:39
            回复



              【既济】六二 妇⑴丧⑵其⑶茀⑷,勿⑸逐⑹,七⑺日⑻得⑼。

              【译】六二 妇女沮丧烹煮食物耗用了她许多柴草,不要一把一把地依次烧柴,随着太阳、月亮、金、木、水、火、土星一天一天地运行还会得到新的柴草。
              注释:⑴“”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⑵“”沮丧。《商君书·更法》:“狂夫之乐,贤者丧焉。”
              ⑶“”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⑷“”草多。《汉语大字典》《说文》草多也。从艸,弗声。字亦作芾。《国语·周语》:“道茀不可行。”
              ⑸“”不。《孟子·告子上》:“贤者能勿丧。”
              ⑹“”依次,一个一个。《魏书·江式传》:“并逐字而注。”
              ⑺“”七政。(古天文术语指:日、月、金、木、水、火、土星。)《康熙字典》:《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又《易经·复·彖》七日来复,天行也。(天行:天体的运行。)
              ⑻“”《汉语大词典》每天;一天一天地。晋陶潜《归去来辞》:“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⑼“”获得,得到。《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4-02-07 11:44
              回复
                【既济】六二 象曰 七日得,以⑴中⑵道⑶也。
                【译】象 随着日、月、五星一天一天地运行还会得到新的柴草。认为这是符合实际的道理。
                注释:⑴“以”认为……是……。《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⑵“”符合。《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⑶“”规律,道理。《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4-02-08 06:09
                回复
                  【既济】九三 高宗⑴伐鬼方⑵,三年克⑶之⑷,小人⑸勿用⑹。


                  【译】九三 殷高宗征伐鬼方远夷,因其对征伐过程中的各要素能进行全面地调节,三年战胜鬼方,学见浅狭的人不能这样治理军队。
                  注释:⑴“高宗”武丁(?-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在位时期定为前1250年—前1192年),庙号为高宗。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武丁在位时期,曾攻打鬼方,并任用贤臣傅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军,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商朝著名军事统帅。
                  ⑵“鬼方”上古种族名。为殷周西北境强敌。《诗经·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 。”(奰bì<形>怒而作气的样子。覃 [tán] 深。) 毛传:“鬼方,远方也。” 朱熹集传:“鬼方,远夷之国也。”
                  ⑶“”攻下,战胜,打败。《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⑷“”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只用作宾语)。《尚书·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⑸“小人”学见浅狭的人。《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 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⑹“”治理,管理。《管子·八观》:“审度量,节衣服……为国之急也。不通于若计者,不可使用国。”
                  【既济】九三 象曰 三年克之,惫⑴也。
                  【译】象 三年战胜鬼方。说明已是疲惫不堪。
                  注释:⑴“惫”疲乏,困顿。《列子·黄帝》:“单惫于戏笑。”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24-02-08 14:17
                  回复
                    【既济】六四 繻⑴有⑵衣⑶袽⑷,终日戒⑸。

                    【译】六四在烹煮食物过程中唯恐将其用细密丝织品做的衣服弄坏了或许变成烂衣服,整天防备着。

                    注释:⑴“繻”细密的丝织品。《玉篇》:“繻,细密之罗也。”
                    ⑵“有”相当于“或”。或许,有的人。《孟子·告子上》:“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⑶“衣”上衣,泛指衣服。《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
                    ⑷“袽”烂衣服或破旧棉絮。”《玉篇》袾袽,敝衣也。
                    ⑸“戒”警惕,防备。《诗经·小雅·大田》:“既和既戒,既备乃事。”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24-02-09 16:14
                    回复
                      【既济】六四 象曰 终日戒,有所⑴疑⑵也。
                      【译】象 整天防备着。是存在对穿好衣服做烹饪工作不放心的想法。
                      注释:⑴“所”谓语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⑵“疑”猜疑(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猜忌。《后汉书·南匈奴转》:“左部胡自相疑畔。”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24-02-10 08:47
                      回复
                        【既济】九五 东邻⑴杀牛,不如西邻之禴⑵祭,实⑶受⑷其⑸福⑹。


                        【译】九五 东边君主的近臣杀牛,不如西边君主的近臣举行祭祀,能够实际得到为祭祀准备的酒肉。
                        注释:⑴“邻”古称君主的近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不邻矣,其谁云之?”
                        ⑵“禴”古代祭名。《诗经·小雅》:“禴祠烝尝,于公先王。”
                        ⑶“实”实际。《国语·晋语四》:“华而不实,耻也。”
                        ⑷“受”得到或接受。《庄子·让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
                        ⑸“其”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⑹“福”祭祀用的酒肉。《国语·晋语二》:“今夕君梦齐姜,必速而归福。”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24-02-11 08:18
                        回复
                          【既济】九五 象曰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⑴时⑵也;实受⑶其⑷福,吉⑸大⑹来⑺也。
                          【译】象 东边君主的近臣杀牛,不如西边君主的近臣举行祭祀的时候,能够实际得到为祭祀准备的酒肉。美好的事情大量到来。
                          注释:⑴“之”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⑵“时”时间,时候。《孟子·告子上》:“其地同,树之时又同。”
                          ⑶“受”得到。《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⑷“其”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⑸“吉”美好。《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
                          ⑹“大”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韩非子·二柄》:古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
                          ⑺“来”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诗·小雅·采薇》:“我行不来。”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24-02-12 08:49
                          回复

                            【既济】上六 濡其⑴首⑵厉⑶。
                            【译】上六 从事烹煮食物工作他尚在开始阶段还需要揣摩一段时间。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24-05-09 05:57
                            收起回复
                              【既济】上六 象曰 濡其首厉,何⑴可⑵久⑶也。


                              【译】象“从事烹煮食物工作他尚在开始阶段还需要揣摩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怎么能够长久呢?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楼2024-05-09 05: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