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吧 关注:679贴子:5,269
  • 11回复贴,共1

平常心探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IP属地:河北1楼2024-02-21 10:36回复
    1、《五灯会元》卷四载:赵州从谂问南泉普愿:“什么是道!”南泉说:“平常心是道。”其实平常心之说,蕴含于《六祖坛经》而公开倡导于马祖道一。禅录载,马祖一日示众云:
    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何为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平凡无圣。


    IP属地:河北2楼2024-02-21 10:40
    回复
      此中所说的平常心,究竟是什么心?据马祖所说,它是不染污的,与有造作趋向的生死心相反。从正面讲,它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直了真圣#义谛的无分别智。但它不名智而以心为名,因它是恢复了心的本来面目,而直接就是本心了。但它又不名本心,因为本心是术语,为破文字障,避免名相化,故不名本心,而从通常惯语的平常心命名,以便与实际生活水乳无间。其实它就是“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是不生不灭的本体,也是般*若*空*性、心性自然的体现,所以说平常心是道。


      IP属地:河北3楼2024-02-21 10:44
      回复
        平常心的形象怎样呢?平常心的形象可用六祖常说的“平直”二字来说明。平谓心平,直谓行直。心平行直是禅功的成熟,也就是道,也可说就是佛#心。故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又说:“平直即弥陀。”六祖只从平常心的行相来说平直一词,认为那就是道,而未直言平常心是道。后来禅宗大德于此处有悟,觉察到六祖所说的心平行直,可说就是平常心,因而有平常心是道之说。平常心有体有用,就其体相说,就是心平;就其用相说,就是行直。心平的具体情景,六祖在《坛经·付嘱品》里用“一相三昧”来说明,他说“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心平则自有般若现起,通达任何一法,都无大无小,无高无低,无优无劣,无善无恶,无净无不净,无有少法可起分别。所分别既无,则分别心与无分别智亦无所得,而一切无分别,平等共一如,心不住一切相,惟有一清净相,相续而转,故名一相三昧。至于行直,其具体表现,应知即六祖所说的“一行三昧”相。六祖说:“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由于心平,不住诸相,如如不动,与境相接,自不起思虑分别,而随感随应,直往直来,其心仍然是清净无相,如如不动,故名一行三昧。此中一相三昧,体现心平,是从平常心的体相上建立;一行三昧,体现行直,是从平常心的用相上建立。有以平常心体相为实质的一相三昧,自会有以平常心用相为内容的一行三昧,因而反过来有一行三昧,也就必须有一相三昧。这就是说:心平行自直,行直心必平。如果用“寂照”义去理解平直义,则一相三昧是寂而常照,慧在定中;一行三昧是照而常寂,定在慧中。把这两种三昧结合起来,就是平常心的全貌。


        IP属地:河北4楼2024-02-21 10:46
        回复
          由此,“平常心”有二个层面,即其体相上说,是不生不灭的本性;从其形态一看,则是有生有灭的现象,表现在日用中的显现。平常心就是“直心”,用平常心比讲直心更贴切。盖日常生活中,见于平常之喝茶、吃饭、搬柴、运水处,皆与道为一体;行住坐卧等四威仪之起居动作中,就是禅*法。意思是说我们平常的生活就是道,而此四威仪乃为真实之禅。惠能讲“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马祖说“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这种“直心”和“平常心”,实即是日用事中无取、无舍、无执着的心行。


          IP属地:河北5楼2024-02-21 10:47
          回复
            我们平常有太多的造作,陷于是非人我中无法自拔,如种种攀缘、谄曲、分别,以致痛苦不堪,感到失落,心不能平衡,在感情的旋涡中回转,失去宁静的心态。所以现代人都讲要回归自然,让心处于质朴平直的状态,就是要找回一颗宁静安怡的心,以求心态达到平衡,让心处于自然状态中。这个平常心既不是我们的烦恼心、机巧心,也非圣贤们的种种胜见胜解,这颗心应该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染不净,处于中和的状态,就是当下现实之心。故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显现,当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追寻。


            IP属地:河北6楼2024-02-21 10:48
            回复
              马祖道一的禅*法,从引导修*行*者达到最好修行境界的角度看,分为三个阶段,即他用了“三段论”,从“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到最后的“平常心是道”[2]。


              IP属地:河北7楼2024-02-21 10:49
              回复
                马祖道一的禅*法具有独特的内涵,其逻辑推演与理论阐释,层层递进。针对修行者而言,有三个层面:一、“即*心*即*佛”是思想基础,确立自信自立;二、“非*心*非*佛”是解*脱*关*键,破除妄*念*偏*执;三、“平常心是道”是根本目的,坚持应世利人。“平常心”是马祖道一禅法的突出特点和根本旨趣,它排除了善恶、染净等二元对立的区别性,主张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体现心性、张扬真理。它继承并发展了惠*能等祖师们的禅*法*思想,也深受《华*严*经》“事事无碍法界”等义理的影响。“平常心”所体现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生活化、简易化等品质,促进了中国禅*宗追求大乘入世精神的信仰价值趋向。


                IP属地:河北8楼2024-02-21 11:31
                回复
                  修持平常心的二个原则:
                  1: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2:注重做事的细节。


                  IP属地:河北9楼2024-04-03 16:47
                  回复
                    【龙潭崇信禅师的悟道因缘】
                    崇信禅师出家后,即留在道悟和尚身边,充当执侍。
                    有一天,崇信禅师问道悟和尚:“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自从出家跟你以来,你没有给我指示禅法心要)。”
                    道悟和尚回答说:“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汝心要。”
                    崇信禅师一听,很是诧异,便问道:“何处指示?”
                    道悟和尚道:“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稽首、顶礼)时,吾便低首。何处不指示心要?”
                    崇信禅师不明其意,沉思良久。
                    道悟和尚道:“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见性、要见则当下便见,思惟测度即错)。”
                    崇信禅师一听,“如游子之还家,若贫人之得宝”,豁然开解,欢喜踊跃。礼谢之后,又问:“如何保任?”
                    道悟和尚道:“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IP属地:河北10楼2024-04-25 17:38
                    回复
                      【赵州悟道平常心】
                      又作赵州平常心是道、平常是道。系南泉普愿接化赵州从谂之语句。赵州问南泉(大四八·二九五中):“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问:“还可趣向否?”泉云:“拟向即乖!”州问:“不拟争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赵州乃于言下顿悟玄旨,心如朗月。又颂云(大四八·二九五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禅林中,每以“平常心是道”为习惯用语。盖日常生活中所具有之根本心,见于平常之喝茶、吃饭、搬柴、运水处,皆与道为一体。平常心,指行、住、坐、卧等四威仪之起居动作,而此四威仪乃为真实之禅。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举江西大寂道一禅师之示众语(大五一·四四○上):“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中略)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赵州真际禅师语录并行状卷上、景德传灯录卷十、祖庭事苑卷七、无门关第十九则、五灯会元卷四赵州章、光明藏卷中] [1]


                      IP属地:河北11楼2024-05-08 11:01
                      回复
                        平常之心:源于天地,发于释尊,明于六祖,定于道一,传于南泉,光大于赵州,湮于长河,得缘于大拙,契悟于崇信,重现于今日。


                        IP属地:河北12楼2024-05-09 0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