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听说过“忻县”这个名称吗?或许“忻县”就是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或许也是从老人嘴中得知,或许压根就不知道它的存在。但事实上,在上世纪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忻州”是被“忻县”所替代的,也是毋庸置疑的。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76135325930e924cfa49c397c086e66/458038763912b31b5038e513c018367adab4e147.jpg?tbpicau=2025-02-28-05_d6215f73011dd588dd3c812d887c9289)
忻州北城门--石匾
这让人不禁有些纳闷?难道忻州以前是座县城吗?既然以前忻州是叫忻县,那为什么如今,忻州古城不叫作忻州古县城?可要知道,州级可是比县级要大的。一次之差可谓是天差地别。这其中的缘由,我将慢慢道来。
不过在此之前先回顾一下历史,先搞清楚忻州和忻县,到底是哪个最先出现的,再来探究为何名称会发生变化。可能在一些人眼里觉得以前忻县就叫县,只是后面行政区划分才使得忻县变为忻州。但事实并非如此,坦若要真这样,那么有着1800多年的忻州古城改为忻州古县城才更为贴切。
忻县之前的忻州(598-1912)
在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曾经的九原城(如今忻州古城)开始重筑城池,并改称忻州,这也就是“忻州”一词正式出现最早的时期。
就这样,时代列车滚滚向前。从公元598年到公元1912年,在长达1314年的岁月里,忻州城经历了数次的王朝更替。忻州管辖的地理范围也不断变化,但“忻州”这一称呼却始终是保留了下来。
并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忻州由散州升为直隶州(此前由太原府管辖)领定襄、静乐二县。而直隶州的级别大致等同于如今的地级市。忻州作为直隶州的身份一直持续了188年,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951023aaf24b899de3c79305e061d59/9f7aa813b31bb05119709b12707adab44aede047.jpg?tbpicau=2025-02-28-05_fc6a556bb6e2cda3a812e23b01cb4cd0)
《忻州直隶州正堂》匾额-清朝同治年
公元1912年不仅是清朝灭亡的年份,还是中华民国的元年。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正式迈向了现代国家的门槛,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自此画上句号。
而忻州也就是从这一年变成了忻县......
忻州改称忻县(1912-1983)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1912年),人们熟知的有剪辫子、废陋习、改称呼等。而还有一个重要现象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废府废州存县改革。
民国一开始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仍顺沿清朝之制,全国设23省,省下实行省、府(州)、县(州、厅)三级管理体制。
到了民国元年2月26日(1912年),章太炎在《大公报》上发表了《条拟官制之要电》,向袁临时大总统建议“废省存道,废府存县,县隶于道,道隶于部”,也就是把省-道-府-县的四级区划改成道-县二级。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d59f42efe99a9013b355b3e2d950a58/0f1f221ab051f81964712b709cb44aed2e73e747.jpg?tbpicau=2025-02-28-05_664846cc7c5e4d00953c15d0592c9672)
民国太原首义门
可是,当时一个省的道起码也有四个(吉林省),所以如果真要是采取道-县二级,那中国就会出现一百多个道,治理起来异常麻烦。所以袁当时虽然有削减南方各省都督权力的想法,但也知道道县二级似乎不符合现实,于是退而求次,在民国二年颁布了《划一现行地方各级行政官厅组织令》(简称《划一令》)开始了对清代建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这《划一令》对全国行政区划的修改,简单来说就是废除府,保留附郭县,并把直隶州、散州改为县,然后再在省和县之间加一个实体的区划“道”作为中和,这样就形成了省——道——县三级区划。
就这样,在当时政策的影响下,“忻州”就顺理成章的改为“忻县”,领辖的定襄、静乐也各自分治。就是这一改革,使得当时民国的县从1450个激增至1803个,而多出来的这353个县,就是由州改为县的。而当时的宁武府、代州、保德州,也是从那时变为县的。
自此忻县走进了历史舞台,开始了它在那段时期里的各种变化。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a4da593ef014c08193b28ad3a7b025b/85162150f8198618d513c7be0ced2e738bd4e647.jpg?tbpicau=2025-02-28-05_2fa7856f0c6fb81b86de21ece9cd9166)
民国时期-忻县地图
在抗战期间,我抗日民主政府曾以北同蒲铁路为界,将忻县分为东、西忻县;
1944年,西忻县又与静乐县合并为忻静县,东忻县则和定襄县合为忻定县;
到了抗日胜利后,忻静县、忻定县数县分治。
1946年7月东西忻县又归并为忻县;
1947年1月,反动政权在忻县设立“忻县县政府”;
1948年7月21日忻县解放,县城成立忻县人民政府,
忻县市的故事:同年,经晋绥六地委和专署批准,将忻县城关和原属于二区的樊野和六区的匡村合并,同年还设立忻县市,组建了中共忻县市委员会。
到了1948年12月底,晋中行署决定撤销忻县市,改为忻县城关区,同时将原属于二区、六区的樊野和匡村仍划归二区和六区。(短暂的忻县市存在了不到一年)
1950年城内设忻县专署,辖忻县等若干县;
1958年12月忻定县合并,治所在忻县城;1961年忻定县分治、忻县属忻县地区行署。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cf0b40b0a086e066aa83f4332087b5a/865c69188618367a3edd57e768738bd4b31ce547.jpg?tbpicau=2025-02-28-05_1e9aca3c2eaceb6f66d0955db174e283)
忻县老照片
如今在忻州古城内三家店遗址,中共晋中区党委(行署)、忻县地委(专员公署)、忻定县委(政府)曾先后在此办公了18年之久(1948年—1966年)。直到1967年搬到了位于如今长征东街21号的新址(现忻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而三家店还有一个亲切的称呼叫做“圪蛋上”,这是因为三家店地处城西九龙岗之上,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致,地坪高出城内十几米,所以当地人习惯上称之为“圪蛋上”。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c68510228061d957d4637304bf40a5d/ce141719367adab4af843379cdd4b31c8701e447.jpg?tbpicau=2025-02-28-05_3098437152196adb6d677feb27fa6bff)
忻州城内-南北大街
1967年4月成立忻县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9月改为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忻县专区改称忻县地区;1978年5月撤销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设忻县地区行政公署。(同年12月开始改革开放)
1983年9月24日这一天,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忻县改为忻州市。自此“忻州”这个名称又重新归来,并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了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a61730c5b950a7b75354ecc3ad1625c/b015a77bdab44aedc81a96def51c8701a18bfb47.jpg?tbpicau=2025-02-28-05_2829db62e134e290a22d9da65bb16f9e)
而忻县自此成为历史,但它存在了71年之久,这71年的时间里,“忻县”不仅伴随了无数人的成长,而且这几十年里也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忻县砖瓦厂、忻县中学、忻县酒厂、忻县化工厂、忻县轧钢厂等等皆变成历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96f009f4c7b02080cc93fe952d9f25f/00774bb54aed2e736cbdae16c101a18b87d6fa47.jpg?tbpicau=2025-02-28-05_c68946ee479bd16c838d90d7789e9f5c)
忻县之后的忻州(1983年以后)
到了2001年1月,开始撤销忻州地区改设忻州市(地级市),原县级忻州市改称忻府区,一直延续至今。忻州又作为地级市的身份,出现在了山西大地上。
自此忻州市现辖1区1市12县。1区:忻府区,1市:原平市,12县: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
截至目前, 由于民国撤府州改制,这种历史建制遗留下的地名,存在的已然不多。翻开中国地图,从东向西,由北到南, 仅仅留存 71个(而清末有200多个),其中省会城市有5个,地级市有39个,县级市有27个。
而忻州地级市正是处于全国三十九分之一,也是实乃不易呀。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如今忻州市(地级市)建置规格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府城,忻府区建置相当于州城规格。而如今它们前后颠倒,恰好的使得“府”和“州”这两字眼都体现在了忻州城上,真可谓是古往今来。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3121f023df40ad115e4c7eb672c1151/7ce0bf728bd4b31c6e68bc81c1d6277f9e2ff847.jpg?tbpicau=2025-02-28-05_36bd9d59f100a3a6d169daddce756061)
忻州北城门楼
众观地名变迁史,常常是受着当下各种局势影响,也使得一些城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现今忻州市的管辖范围之内的代县和保德县,在民国以前可是赫赫有名的代州和保德州:一个是雁门关居九塞之首,一个是军事防务重地。
我曾经去过数次代县,路上经常会看到代州这个字眼:代州古城、代州黄酒等。可谓“代州”这个词早已深入当地人的心中。走在代州文庙里观赏着那辉煌的庙宇,欣赏着古人精湛的建筑工艺,不由得发出感慨:曾经的代州城也是街市繁盛,人烟阜盛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86166fe4cd162d985ee621421dfa950/187e1ad5b31c87014be29adc617f9e2f0708ff47.jpg?tbpicau=2025-02-28-05_1a9ca2c2e486155eb625df57be8f8ae8)
代州文庙
所谓“南绛北代,忻州不赖”,说得就是这三地的文庙规格最高。而这三地的文庙,只有忻州文庙不见了踪影。昔日的忻州文庙,无论规模和建筑艺术,在毗邻的州县之中,都是出类拔萃、首屈一指的。其规模宏大,布局完整,金碧辉煌,壮丽巍峨令人惊叹。
忻州文庙躲过了战争战乱,可没想到在和平年代里,1978 年3 月8 日这一天,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文庙大成殿烧成一片废墟。
大成殿一毁,那些恨庙的干部们的呼声就占了上风,他们需要的是宽敞的办公室,拆文庙,盖革委会大楼的工程立即开工。后面索性也把文庙北边的城墙也拆了。呜乎,忻州文庙就这样消失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09d17db24d9f2d3201124e799ec8a53/bdd9221d8701a18b6cbf3a75d82f07082838fe47.jpg?tbpicau=2025-02-28-05_7acef5208ee653da069efdfb7b376333)
忻州文庙-大成殿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6b87fd3b4d3572c66e29cd4ba136352/85111600a18b87d6cb168325410828381f30fd47.jpg?tbpicau=2025-02-28-05_6b403fae5ea6c8a70a0383134786be44)
忻州文庙-大成殿屋顶两端消失的鸱吻
地理上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辖14个县(市、区),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市,所以经常会听到“大忻州”的称呼。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fb0efd9112c11dfded1bf2b53276255/b10c308a87d6277f73461a026e381f30e924fc47.jpg?tbpicau=2025-02-28-05_6146ca916697f1bebc3ba3f3d00d7bb5)
忻州虽然地理面积排名第一,但经济却是难言启齿。
这不,山西省2023年各市的GDP数据排名出炉了,作为山西省内面积最大的忻州市,经济排名却是倒数第二,真是一声叹息~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cba4a2657dfa9ecfd2e561f52d0f754/978616d7277f9e2fe96135325930e924b899f347.jpg?tbpicau=2025-02-28-05_d23bebdbf71e5083c60d53e30b0ada1f)
忻州市2023年GDP位列全省第十
后记
忻州和忻县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但不管是忻州还是忻县,总归和现在的忻州古城是离不开的。
现如今忻州古城回来了:带着明月楼、文昌寺、龙王庙、南北大街的石板路等等回来了。当然作为古城的根本:城墙也回来了。而城墙“肚子”内的夯土层不见了,摇身一变成为宽敞的停车场,来供五湖四海游客方便停车。
这种变化不知对古城而言是好还是是坏,这就留给大家来评说吧~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8450cd5efec8a13141a57e8c7039157/b1dbb67e9e2f0708c751023aaf24b899a901f247.jpg?tbpicau=2025-02-28-05_a020c3441eacb66f39a985adde9a71fb)
北城门楼和明月楼
最后以几句老忻州谚语来作结尾:
“忻州城,真有名,四面城墙八座门,明月楼修在街当中”
——华识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76135325930e924cfa49c397c086e66/458038763912b31b5038e513c018367adab4e147.jpg?tbpicau=2025-02-28-05_d6215f73011dd588dd3c812d887c9289)
忻州北城门--石匾
这让人不禁有些纳闷?难道忻州以前是座县城吗?既然以前忻州是叫忻县,那为什么如今,忻州古城不叫作忻州古县城?可要知道,州级可是比县级要大的。一次之差可谓是天差地别。这其中的缘由,我将慢慢道来。
不过在此之前先回顾一下历史,先搞清楚忻州和忻县,到底是哪个最先出现的,再来探究为何名称会发生变化。可能在一些人眼里觉得以前忻县就叫县,只是后面行政区划分才使得忻县变为忻州。但事实并非如此,坦若要真这样,那么有着1800多年的忻州古城改为忻州古县城才更为贴切。
忻县之前的忻州(598-1912)
在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曾经的九原城(如今忻州古城)开始重筑城池,并改称忻州,这也就是“忻州”一词正式出现最早的时期。
就这样,时代列车滚滚向前。从公元598年到公元1912年,在长达1314年的岁月里,忻州城经历了数次的王朝更替。忻州管辖的地理范围也不断变化,但“忻州”这一称呼却始终是保留了下来。
并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忻州由散州升为直隶州(此前由太原府管辖)领定襄、静乐二县。而直隶州的级别大致等同于如今的地级市。忻州作为直隶州的身份一直持续了188年,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951023aaf24b899de3c79305e061d59/9f7aa813b31bb05119709b12707adab44aede047.jpg?tbpicau=2025-02-28-05_fc6a556bb6e2cda3a812e23b01cb4cd0)
《忻州直隶州正堂》匾额-清朝同治年
公元1912年不仅是清朝灭亡的年份,还是中华民国的元年。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正式迈向了现代国家的门槛,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自此画上句号。
而忻州也就是从这一年变成了忻县......
忻州改称忻县(1912-1983)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1912年),人们熟知的有剪辫子、废陋习、改称呼等。而还有一个重要现象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废府废州存县改革。
民国一开始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仍顺沿清朝之制,全国设23省,省下实行省、府(州)、县(州、厅)三级管理体制。
到了民国元年2月26日(1912年),章太炎在《大公报》上发表了《条拟官制之要电》,向袁临时大总统建议“废省存道,废府存县,县隶于道,道隶于部”,也就是把省-道-府-县的四级区划改成道-县二级。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d59f42efe99a9013b355b3e2d950a58/0f1f221ab051f81964712b709cb44aed2e73e747.jpg?tbpicau=2025-02-28-05_664846cc7c5e4d00953c15d0592c9672)
民国太原首义门
可是,当时一个省的道起码也有四个(吉林省),所以如果真要是采取道-县二级,那中国就会出现一百多个道,治理起来异常麻烦。所以袁当时虽然有削减南方各省都督权力的想法,但也知道道县二级似乎不符合现实,于是退而求次,在民国二年颁布了《划一现行地方各级行政官厅组织令》(简称《划一令》)开始了对清代建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这《划一令》对全国行政区划的修改,简单来说就是废除府,保留附郭县,并把直隶州、散州改为县,然后再在省和县之间加一个实体的区划“道”作为中和,这样就形成了省——道——县三级区划。
就这样,在当时政策的影响下,“忻州”就顺理成章的改为“忻县”,领辖的定襄、静乐也各自分治。就是这一改革,使得当时民国的县从1450个激增至1803个,而多出来的这353个县,就是由州改为县的。而当时的宁武府、代州、保德州,也是从那时变为县的。
自此忻县走进了历史舞台,开始了它在那段时期里的各种变化。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a4da593ef014c08193b28ad3a7b025b/85162150f8198618d513c7be0ced2e738bd4e647.jpg?tbpicau=2025-02-28-05_2fa7856f0c6fb81b86de21ece9cd9166)
民国时期-忻县地图
在抗战期间,我抗日民主政府曾以北同蒲铁路为界,将忻县分为东、西忻县;
1944年,西忻县又与静乐县合并为忻静县,东忻县则和定襄县合为忻定县;
到了抗日胜利后,忻静县、忻定县数县分治。
1946年7月东西忻县又归并为忻县;
1947年1月,反动政权在忻县设立“忻县县政府”;
1948年7月21日忻县解放,县城成立忻县人民政府,
忻县市的故事:同年,经晋绥六地委和专署批准,将忻县城关和原属于二区的樊野和六区的匡村合并,同年还设立忻县市,组建了中共忻县市委员会。
到了1948年12月底,晋中行署决定撤销忻县市,改为忻县城关区,同时将原属于二区、六区的樊野和匡村仍划归二区和六区。(短暂的忻县市存在了不到一年)
1950年城内设忻县专署,辖忻县等若干县;
1958年12月忻定县合并,治所在忻县城;1961年忻定县分治、忻县属忻县地区行署。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cf0b40b0a086e066aa83f4332087b5a/865c69188618367a3edd57e768738bd4b31ce547.jpg?tbpicau=2025-02-28-05_1e9aca3c2eaceb6f66d0955db174e283)
忻县老照片
如今在忻州古城内三家店遗址,中共晋中区党委(行署)、忻县地委(专员公署)、忻定县委(政府)曾先后在此办公了18年之久(1948年—1966年)。直到1967年搬到了位于如今长征东街21号的新址(现忻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而三家店还有一个亲切的称呼叫做“圪蛋上”,这是因为三家店地处城西九龙岗之上,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有致,地坪高出城内十几米,所以当地人习惯上称之为“圪蛋上”。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c68510228061d957d4637304bf40a5d/ce141719367adab4af843379cdd4b31c8701e447.jpg?tbpicau=2025-02-28-05_3098437152196adb6d677feb27fa6bff)
忻州城内-南北大街
1967年4月成立忻县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9月改为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忻县专区改称忻县地区;1978年5月撤销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设忻县地区行政公署。(同年12月开始改革开放)
1983年9月24日这一天,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忻县改为忻州市。自此“忻州”这个名称又重新归来,并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了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a61730c5b950a7b75354ecc3ad1625c/b015a77bdab44aedc81a96def51c8701a18bfb47.jpg?tbpicau=2025-02-28-05_2829db62e134e290a22d9da65bb16f9e)
而忻县自此成为历史,但它存在了71年之久,这71年的时间里,“忻县”不仅伴随了无数人的成长,而且这几十年里也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
忻县砖瓦厂、忻县中学、忻县酒厂、忻县化工厂、忻县轧钢厂等等皆变成历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96f009f4c7b02080cc93fe952d9f25f/00774bb54aed2e736cbdae16c101a18b87d6fa47.jpg?tbpicau=2025-02-28-05_c68946ee479bd16c838d90d7789e9f5c)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5fc177144087bf47dec57e1c2d3575e/ecb9dbec2e738bd45b759a0be78b87d6277ff947.jpg?tbpicau=2025-02-28-05_9f555deeea1bc6c7e2a4bdb87ec54654)
到了2001年1月,开始撤销忻州地区改设忻州市(地级市),原县级忻州市改称忻府区,一直延续至今。忻州又作为地级市的身份,出现在了山西大地上。
自此忻州市现辖1区1市12县。1区:忻府区,1市:原平市,12县: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
截至目前, 由于民国撤府州改制,这种历史建制遗留下的地名,存在的已然不多。翻开中国地图,从东向西,由北到南, 仅仅留存 71个(而清末有200多个),其中省会城市有5个,地级市有39个,县级市有27个。
而忻州地级市正是处于全国三十九分之一,也是实乃不易呀。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如今忻州市(地级市)建置规格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府城,忻府区建置相当于州城规格。而如今它们前后颠倒,恰好的使得“府”和“州”这两字眼都体现在了忻州城上,真可谓是古往今来。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3121f023df40ad115e4c7eb672c1151/7ce0bf728bd4b31c6e68bc81c1d6277f9e2ff847.jpg?tbpicau=2025-02-28-05_36bd9d59f100a3a6d169daddce756061)
忻州北城门楼
众观地名变迁史,常常是受着当下各种局势影响,也使得一些城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现今忻州市的管辖范围之内的代县和保德县,在民国以前可是赫赫有名的代州和保德州:一个是雁门关居九塞之首,一个是军事防务重地。
我曾经去过数次代县,路上经常会看到代州这个字眼:代州古城、代州黄酒等。可谓“代州”这个词早已深入当地人的心中。走在代州文庙里观赏着那辉煌的庙宇,欣赏着古人精湛的建筑工艺,不由得发出感慨:曾经的代州城也是街市繁盛,人烟阜盛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86166fe4cd162d985ee621421dfa950/187e1ad5b31c87014be29adc617f9e2f0708ff47.jpg?tbpicau=2025-02-28-05_1a9ca2c2e486155eb625df57be8f8ae8)
代州文庙
所谓“南绛北代,忻州不赖”,说得就是这三地的文庙规格最高。而这三地的文庙,只有忻州文庙不见了踪影。昔日的忻州文庙,无论规模和建筑艺术,在毗邻的州县之中,都是出类拔萃、首屈一指的。其规模宏大,布局完整,金碧辉煌,壮丽巍峨令人惊叹。
忻州文庙躲过了战争战乱,可没想到在和平年代里,1978 年3 月8 日这一天,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文庙大成殿烧成一片废墟。
大成殿一毁,那些恨庙的干部们的呼声就占了上风,他们需要的是宽敞的办公室,拆文庙,盖革委会大楼的工程立即开工。后面索性也把文庙北边的城墙也拆了。呜乎,忻州文庙就这样消失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09d17db24d9f2d3201124e799ec8a53/bdd9221d8701a18b6cbf3a75d82f07082838fe47.jpg?tbpicau=2025-02-28-05_7acef5208ee653da069efdfb7b376333)
忻州文庙-大成殿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6b87fd3b4d3572c66e29cd4ba136352/85111600a18b87d6cb168325410828381f30fd47.jpg?tbpicau=2025-02-28-05_6b403fae5ea6c8a70a0383134786be44)
忻州文庙-大成殿屋顶两端消失的鸱吻
地理上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辖14个县(市、区),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市,所以经常会听到“大忻州”的称呼。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fb0efd9112c11dfded1bf2b53276255/b10c308a87d6277f73461a026e381f30e924fc47.jpg?tbpicau=2025-02-28-05_6146ca916697f1bebc3ba3f3d00d7bb5)
忻州虽然地理面积排名第一,但经济却是难言启齿。
这不,山西省2023年各市的GDP数据排名出炉了,作为山西省内面积最大的忻州市,经济排名却是倒数第二,真是一声叹息~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cba4a2657dfa9ecfd2e561f52d0f754/978616d7277f9e2fe96135325930e924b899f347.jpg?tbpicau=2025-02-28-05_d23bebdbf71e5083c60d53e30b0ada1f)
忻州市2023年GDP位列全省第十
后记
忻州和忻县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但不管是忻州还是忻县,总归和现在的忻州古城是离不开的。
现如今忻州古城回来了:带着明月楼、文昌寺、龙王庙、南北大街的石板路等等回来了。当然作为古城的根本:城墙也回来了。而城墙“肚子”内的夯土层不见了,摇身一变成为宽敞的停车场,来供五湖四海游客方便停车。
这种变化不知对古城而言是好还是是坏,这就留给大家来评说吧~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8450cd5efec8a13141a57e8c7039157/b1dbb67e9e2f0708c751023aaf24b899a901f247.jpg?tbpicau=2025-02-28-05_a020c3441eacb66f39a985adde9a71fb)
北城门楼和明月楼
最后以几句老忻州谚语来作结尾:
“忻州城,真有名,四面城墙八座门,明月楼修在街当中”
——华识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