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排球吧 关注:2,228贴子:88,295

转载:快速多变的诸多弊端(作者勇敢的同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快速多变的诸多弊端
上世纪八十年代,处于半饥饿成长起来的人们,身体素质不如欧美,这是不争的事实。体育方面,力量,速度,对抗,耐力都很难与欧美抗衡。但是,中国人心灵手巧,我们的身体柔韧性,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优势,因此,这一类项目,我们都有不少优势,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成绩斐然。
拿排球来说,我们很难在力量上和高度上与欧美抗衡,快速多变的理念出现了,在汪嘉伟和沈福麟的努力下,中国男排创造了许多快攻战术。这给女排的快速多变打法奠定基础,利用副攻和接应的游动,扯开对手防线,全队跑起来进攻,男女排都取得不错成绩。
女排方面,我们以高制日,以快制欧美。这是老女排成功的关键。快速多变成为致胜法宝。但是这个打法也存在弊端,老女排之后,与欧美对抗不具优势,二十年无冠,直至黄金一代,陈中和融入不少现代排球理念,黄金一代才重拿冠军,巅峰期也就是两三年,之后也就难以为继了。
简单地说副攻跑起来,带动所有攻手也跑起来,这样变化也就出来。这是快速多变的根本。巴西美国打速度,但跑不起来,只有快速,没有多变,本质上是中国老女排的精简版本,不值一提。
再后来郎四九创造纪录,蔡斌在执行这一打法上,明显高出郎四九一筹,如果排泄那些猪头们不改变排球理念,还是让蔡斌继续执教好,让郎四九继续执教,女排会散掉的。(郎四九手下的颜妮袁心玥等副攻那样的进攻水平简直是在玷污快速多变打法。副攻跑不起来,快速多变无从谈起,想一下,哪一位副攻进攻可以看,王媛媛在天津好好的,到国家队不会打球了。这就是郎四九的真实水平,离开朱婷,什么都不是。)
东京奥运创造最差纪录,看似偶然,实在必然。主教练僵水平不行,即使朱婷不受伤,阵容里诸多问题,也难以拿到让人满意的成绩,郎四九下课成为必然。这是快速多变的弊端再郎四九身上充分暴露。这部分内容后面详述。
陈中和放弃快速多变后,开始摸索自由变速打法,应该说也就是这样了,当时国内人才培养机制很难提供合适的球员,一切都得自己来,等到自己培养的球员成熟起来才能够出成绩,也就是论断周期,可惜的是,后面大家都看到,但是,陈中和的理念却为国家队培养了许多优秀新人,朱婷,二刘,李盈莹,王媛媛等都是这一理念下培养出来的。陈友泉无疑完成了这一理念,杨艺打法无疑就是这一理念代表作,
18年,陈友泉可比少康中兴。没有陈友泉,天津王朝将跟上海王朝一样一去不复返。天津不顺应时势,投入多也未必有用,陈友泉的老本啃完,将跟上海一样,王朝必定瓦解。这并非吓唬人。后面我将比较一下,快速多变的弊端。
快速多变有优点,但缺点更加突出。可以赌,不可长久,想要长久强大,必须放弃。
说到这里,你大概明白为什么18年之后我不喜欢郎四九的原因吧。
很多人以为中国人身体素质不如欧美,如今中国的经济上来了,营养跟上了,游泳,田径的成绩也出来了,这在上世纪,根本无法想象,身体素质方面已经可以跟欧美抗衡。我们的女排完全没有必要再搞神马以快制欧美,我们完全可以暴制暴。当然,我们的身体柔韧性好,球商高这一优点还要继续发挥下去,这才是我们长久不衰的根本。天津继续执行自由变速理念,把陈友泉请回来,王朝还可以维持长时间。因为中国人身体素质不如欧美,所以必须以快制欧美,老女排传统打法还很有市场,还有一部分崇洋媚外,捧养人脚臭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搞出的东西根本无法和杨艺打法相提并论。这是题外,权当本帖的总结了。


IP属地:福建1楼2024-02-28 19:43回复
    七仙女魔咒
    老女排时期,快速多变打法存在优势,所以七仙女问题并并不突出,新世纪,随着规则改变,训练水平提高,快速多变已经滞后,七仙女问题非常突出,10年后,快速多变已经难以为继了,国内比赛七仙女问题也非常突出。
    回想一下,郎四九执教之初,批评黄金一代七仙女,到东京周期,七仙女问题更加严重,好歹黄金一代还有张萍,张越红关键时刻顶起来,郎四九呢,李盈莹那么优秀还是上不了场,即使上了也没有用。如今蔡斌不也如此?
    快速多变打法太需要默契了(为什么?我以前谈了很多),丁霞颜妮,刁琳宇龚翔宇从俱乐部磨合到国家队,还是不尽人意。郎四九蔡斌并认为是打法问题,反而会认为是配合不够,更加需要抓住一切机会给予磨合,无论从训练到比赛,都不会给替补任何机会。
    王媛媛在国家队蹉跎好多年,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跟丁霞有配合机会,仓促上场怎么能够讨到好?东京周期,曾春蕾年纪大了,状态下滑,是该找一名替补接应,但你认为现实?
    排超四年,蔡斌干脆不带替补二传,这就是七仙女的问题。赌一把。
    可以认为,只要采取快速多变,必定陷入七仙女魔咒,谁都逃避不了。由七仙女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大家都讨论很多,这里不做过多分析。只是要弄清楚因果,是快速多变引起七仙女问题,而不是七仙女才有快速多变打法。无论是那一位教练,都不想赌博七仙女,但没有办法,快速多变就是这样。龚翔宇跟不上二传,蔡斌会给更多机会给二人机会,其他接应和二传就没有任何机会了。要改变,必须其中某一人腿断了。就这么简单。
    自由变速则没有那么高的默契要求,简单配合一下,一两场比赛,就可以了。你还记得吗?陈友泉时期。二次引援都非常成功,也是联赛最成功的二传引援。这固然有二泉的水平高,也有打法的优势。
    很多球迷一边批评七仙女,一边批评魏秋月,姚笛慢,他们懂球吗?有些球迷大谈高快,象郎四九那样的高快,创造两个最差纪录,不要也罢。
    很多多球迷批评杨艺不下球。但是杨艺上场,输球次数屈指可数,即使是大泉十分痴迷快速多变,也还得杨艺打法兜底,气人不?用快速多变的思路给自由变速挑刺,你能够接受吗?大泉在杨艺身上折腾了那么多精力,最后还得接受边缘化接应进攻——杨艺打法的精髓。哎,可惜杨艺已经老迈了,状态下滑无法抗拒。哎,珍惜吧。
    收起回复
    3楼
    2024-02-27 12:44
    IP属地:广东
    长弓钓鱼老头: 开了眼界。期待后文。2024-2-28 19:29回复
    我也说一句


    IP属地:福建2楼2024-02-28 19:48
    回复
      未完待续


      IP属地:福建3楼2024-02-28 19:50
      回复
        能码这么多字的球迷在我看来都是真心喜欢排球的人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28 21:18
        收起回复
          别的不说,就陈指导那种全队保障李盈莹一点攻的战术,竟然被楼主如此推崇,我也是不想说楼主什么了。19年年初输北京,世俱杯垫底,这都是陈指导的杰作,只要对方凭借拦网高度和后排卡位限制了李盈莹,天女就没法打了。王姥爷战术再怎么样,这几年大赛冠军从没有旁落,世俱杯没有小美的情况下拿到季军,成绩是唯一的硬道理。还有,我最讨厌的就是楼主如此的说郎指导,郎指导不济,奥运金牌世界冠军,赢了就是硬道理,赢了就是说服一切,竟然还大言不惭的批评成功过的人,你成功过吗?你的想法就一定对?


          IP属地:天津5楼2024-02-29 09:06
          收起回复
            楼主是转载的文章,因为太长了,我看的也不是很仔细,对错闲聊呗。 副攻跑起来肯定是对的,但还得能跳,同时要有一传和防守,说白了考验的不是一攻,而是二次攻能力,因为都知道打交叉球是战术,一旦组织不好,那就是笑话。这时保护就太重要了。 咱目前的主力副攻是做不到的,这没办法,除非换人!


            IP属地:天津6楼2024-02-29 09:20
            回复
              贬低别人之前,先照照镜子。有了相应成绩才来装神弄鬼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2-29 10:08
              回复
                过度依赖一传带来许多严重问题
                本部分内容太单一,漫谈一下。
                很多人批评蔡斌使用王芸露,这是不懂得快速多变的球迷在胡乱指责,实际是用自由变速的思路去挑快速多变的刺,显然牛头不对马嘴。某些郎粉指责蔡斌,却忘记郎四九使用10扣1中的世界第2主攻。哎,郎四九指责一传不好球员为偏科,瘸腿,难道10扣1中就不偏科,不是瘸腿吗?太不要脸了。
                跑起来,是核心,没有一传,谁都跑不动。郎四九当然知道10扣1中也是偏科,彩虹妹也是偏科,但他们有一传,但没有办法,为了保证跑起来,也只好用了。
                为了跑起来,每一位边攻都必须有一传,必须接一传,否则,有点就会不及跑。好比反轮,接应一旦接一传,就没有时间跑了。要知道,不是所有球员都有周苏红的能力。
                至于黄金一代,没有陈中和的培养球员能力,说再多,一切都是画饼,即使是陈中和,也得放弃快速多变。这是根本。
                大泉折腾这么多年,还不得杨艺打法兜底。哎,跑远了。杨艺打法也重视一传,但目的不同,为的是减轻主攻的一传压力,保证一传,保证副攻有球可打,减轻主攻的进攻压力。不理解这些,就无法理解,为什么王一梅在国家队表现好于俱乐部,即使王一梅在俱乐部不接一传。(那时候,我不看联赛,只知道王一梅被俱乐部抛弃,转会福建和国外,直到老了,没有人要,才回辽宁。
                哎,又跑题。该跑回来了。一传是被动环节,对手有自由选择余地,一传很好,发球就避开他,一传不好,就追发他。因此,只要接一传,一传就得过硬,,否则,就会一轮回到解放前。宋美丽只接一轮一传,但也就是这轮一传,几乎每次都丢分,只是山东被郎四九洗脑了,不接这轮一传,就是犯了天条,其罪当诛。
                球队使用王芸露或者10扣1中后,跑的意义大打折扣,也是自我安慰而已,跟无头苍蝇乱窜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时候,再提多变,有意义吗?10扣1中跟杨艺的区别在于主动和被动,杨艺打法是主动放弃一个进攻点,或者主动边缘化一个进攻点。郎四九蔡斌之流是被动接受一个甚至是两进攻点被放弃,被边缘化。能够一样吗?杨艺打法三个进攻点都充分发挥威力,郎四九的三个进攻变成无头苍蝇乱窜,奢谈什么战术体系。
                过度依赖一传的弊端不仅仅于此。这还涉及到人才培养,山东队副攻扎堆,我就不相信这些副攻没有可以打强力接应或者强力主攻的人球员,一传一关就把他们送进副攻阵营里,再也出不来,然后主攻没几个像样的,都是些会接一传跟王芸露差不多类型的球员。哎,山东的苗子啊,天津眼馋吗?
                18李盈莹接一传,大家记得吗?有没有注意,就是压低弧度往网口送,最后崩了。当时,我也没有多想,只觉得李盈莹傻,为什么不象朱婷那样撩高,管他二传舒服不舒服,反正进攻自己不怕。现在我明白了,不是李盈莹傻,而是郎四九的要求,要的就是李盈莹崩。李盈莹不崩,这正符合战术需要。一传压低弧度往网口送,这是快速多变的要求,黄金一代就是如此。但是,朱婷他们已经定型,很难很难实现。所以,郎四九的快速多变看起来总有些不门不类。李盈莹回俱乐部之后,再不会犯傻,估计是陈友泉的功劳,当然,之后也不可能被郎四九接受了。
                也就是说快速多变的一传要求不同于自由变速,为了让球员跑起来,必须往网口送。难度很大,只一传,就可以淘汰许多人。
                如今比赛用球和发球技术的改变,黄金一代的一传想也别想,没有黄金一代的一传,攻手跑不起来,快速多变失去灵魂,已经没有生存的空间了,国际赛场如此,国内也如此,辽宁浙江就是教训。
                收起回复
                5楼
                2024-02-29 03:01
                IP属地:广东
                勇敢的同志来了: 更正:郎四九的三个进攻变成无头苍蝇乱窜,奢谈什么战术体系。三改为四,也就是4个点,包括10口1中这个点。2024-2-29 03:25回复
                多铎爱你苏: 侯玉珠、姜英、杨锡兰、李月明、杨晓君、巫丹、苏惠娟、郑美珠、崔咏梅、李国君、赵红、汪亚君。这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女排的球员,最后获得了铜牌,这个阵容可是快速多变打法的模板了吧,但是半决赛单局输给前苏联0:15。 2024-2-29 11:02回复
                我也说一句


                IP属地:福建8楼2024-02-29 18:02
                回复
                  您转的这文章太长了,线头很多,都不知道怎么回复了。


                  IP属地:天津9楼2024-02-29 18:20
                  回复
                    排球绝不能只看扣球那一下,发接发体系稳定最为重要。举个例子:
                    刚打完的排超决赛第一场,在天津实力比上海强很多的情况下,天津还是输了,而且整场比赛节奏掌握在上海一方。
                    为什么会这样的,就是上海的发球、接发球的超水平发挥,而天津发接发的发挥不佳导致的,这是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关键球姚迪没传好,把天津实力占优的最后的余量也抹没了。所以整场表现为,天津大比分赢局,上海小比分赢局,最后天津输了。


                    IP属地:天津10楼2024-02-29 18:34
                    回复
                      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很好,总好过大部分人的人云亦云。当然,本文也过于贬低郎平,郎粉心里肯定不服。不服的依仗是郎带队过硬的成绩。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胜利者是不被谴责的,固然东京失利,郎时期胜利还是主流。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2-29 19:10
                      回复
                        话不可说的绝对,兵棋推演纸上谈兵都可夸夸其谈。所谓的“自由变速”就是笔者所创造的一个伪命题和噱头而已。但一传是排球的生命线(如同乒乓球的接发接),这个是楼主不可否认的吧?至于保证一传的前提下,怎么组织打法与战术要看自己队员的能力、特长以及对手的特点,限制与反限制始终是兵者之王道。幻想着以一种打法去克全球是幼稚的想法,就是蔡斌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辩解与修饰,郎平导致奥运第九不假,可菜刀自己先卷边,落个奥资赛不入围也是开创了排坛先河之壮举;更是被球迷围堵大巴齐喊下课开创了女排历任主教练之鼻祖。一句口口声声的郎四九与直呼蔡斌其名的文字写法就暴露了作者的内心所向。可以预见,二进宫后的菜刀执教仅此一届!至少郎平率队的成绩目前蔡斌是无法超越的,也是笔者不可否认并否认不了的。至于作者所推崇的天女陈导的打法,早就已经被天津队所否定了,因而才有了排超首冠之后的15连冠。此外,笔者推崇的山东哪些好苗子天津不眼馋,因为哪些苗子上限已定,况且根本过不了天女的训练关。


                        IP属地:天津12楼2024-02-29 19:37
                        回复
                          阵容不整是常态
                          运动员也是人,伤病难免,状态起伏也很正常。七仙女最明显的弊端就在于此。东京奥运,很多球迷都知道,朱婷腕伤就是诈弹,随时都会发生,应该给朱婷找个替补,郎四九当然也知道。只是很多球迷没有想到郎四九在赌——赌朱婷的手腕。即使有李盈莹这么优秀的替补也不愿意用。因为没有朱婷,阵容演练效果会打折扣,也就是李盈莹根本没有多少机会与主力阵容,尤其是顶替朱婷合练,派上场自然不会有效果。当然,朱婷旧伤复发,郎四九已经慌了神,会懂得指挥吗?当然,颜妮年迈,进攻本来就不好,根本无法胜任球队的战术体系,尤其是朱婷状态下滑后,副攻的进攻更加重要。丁霞状态也不佳,姚笛又不用,这样的球队,即使朱婷旧伤不复发,能够取得好成绩吗?
                          伤病引起阵容不整,替补能否发挥作用,这是关键,大家都懂得。可以认为默契要求越高,替补发挥作用越困难,默契要求越低,替补发挥作用越好。杨艺打法默契要求不高,所以,二次引援(可以看成替补讨论)效果最理想,连二闺女替补出场都有过好效果。
                          还有一个问题是,伤病的可能性问题。你认为快速多变的伤病出现频率高,还是自由变速?很显然自由变速伤病频率低很多。
                          从选材看,快速多变选材非常苛刻,近乎变态,边攻方面大家关注得比较多,这里用副攻作为例子加以说明了吧。副攻必须有进攻,不但三号位要有进攻,而且2号位也得有进攻,象马蕴雯,薛明这样的副攻是不合适的。这还不够,有进攻还不行,象徐云丽那样慢的球员也不行,跟不上低平窜的球,将破坏球队的节奏,当然拦网必须有,身高也必须有。这还不够,必须有前区球一传,接完一传,还必须能够上步参加进攻。如果你认为这就够了,那你就错了,还必须有调整球的能力和一定的后排防守能力,发球还不可以太差。这样的副攻,难不难找?什么时候才能够成熟?这并非我凭空捏造,而是郎四九的要求。
                          可以认为选材用人越严苛,越容易造成阵容不整,七仙女越难以为继。找不到合适的球员,只好将就使用,这就是郎四九重用10口1中的世界第2主攻,蔡斌重用王芸露的原因了。哎,姚笛跟谁无法配合?这么优秀的二传就是无法得到重用,几乎没有什么出场机会,原因是姚笛打的是自由变速排球,教练不喜欢。冤不冤,跟谁说理去?
                          简单地说,伤病状态起伏,替补无法起作用以及用人太过严苛造成快速多变打法阵容不整,并且是常态。你同意吗?
                          当然,这还涉及人才储备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后面再谈。
                          回复
                          6楼
                          2024-02-29 20:05
                          IP属地:广东

                          勇敢的同志来了
                          英雄豪杰10
                          捉襟见肘的人才储备
                          天津本赛季,外援一场比赛就受伤休赛,决赛关键时刻,杨艺又受伤,然后是陈博雅又受伤,还有刘美君顶起来,最后拿下冠军。如果是郎四九,蔡斌只怕要抱头痛哭了,哭完躺平。15年,徐云丽,惠若琪,杨方旭受伤,郎四九哭完,照样拿冠军,如果当时郎四九也搞快速多变,只怕没有东京奥运创记录的故事了。当时,国内不适合快速多变,大环境还是陈中和创导的自由变速,新人涌现,人才储备非常丰盛,这是15年,乃至里约周期成功的关键,有陈中和一份很大的功劳。
                          东京周期,经过郎四九的快速多变改造,陈中和老本霍霍完了,已经谈不上人才储备了。尽管有陈友泉输送了几位球员,但郎四九为了压制陈友泉,并不愿意使用。这就更加艰难了。
                          减员是常态,人才储备是保证成绩的关键。阵容不整也就谈不上人才储备了。用人越苛刻,阵容越难补全。这是上贴所说的。
                          倘若大泉象郎四九那样用人,只怕这个赛季要凉凉,同一位置,连续减员,叫人怎么整?
                          人才储备离不开人才培养,快速多变人才要求非常严苛,所以成才率非常低,近乎变态的追求全面,所以成长周期很长,李盈莹18岁拿联赛MVP,倘若是郎四九只怕还在替补席上练一传,更别说成为冠军主力了。快速多变的球员成才都要20多岁。
                          人才有 储备,还跟减员有关,倘若象败家子一样,也谈不上储备了。快速多变打法减员严重,主要原因是伤病。近乎变态追求全面,不得不超负荷训练,很多球员练出一身伤病,老女排如此,老天津也如此,黄金一代也如此。
                          还有比赛减员。快速多变打法和自由变速不同,更加容易受伤。李盈莹和杨艺撞到一起,这一幕大家都有记忆吧,虽然李盈莹没有受伤,但这样的场景多次发生,总有一天没有那么好运,受伤就难说了。这是大泉的错,虽然天女打的是自由变速的杨艺打法,但因为大泉对快速多变的一些东西念念不忘,要求队员执行。宁争勿让是老女排精神的体现,如此出意外减员很是常见。如果是陈友泉,真正的杨艺打法,这个球李盈莹应该让,立即后撤准备进攻,哎,杨艺那么远抢球肯定有不小把握,起球后,李盈莹已经准备好进攻,只怕天女会顺利打出一个漂亮防反,甚至拿下一份。朱婷和刁琳宇相撞要怪郎四九,是郎四九的宁争勿让的要求惹的祸,回想郎四九指教之初,就批评中国队让球的问题。怪钱静雯,甚至是安家杰做什么?看到二传上来,朱婷应该后撤,也就没有这次受伤,这个时候,除了朱婷,还有谁可以进攻。朱婷受伤,郎四九自己还得吞下苦果,怨谁?自作自受!
                          可以认为,里约周期打得是自由变速,但其中融入不少快速多变理念。这和现在的大泉差不多。
                          过度训练,比赛容易受伤,这大大缩短运动寿命,巅峰时期非常短,老女排二十四五岁就退役,黄金一代晚点,也就是二十五六岁,即使不退役,状态下滑,也没有用。老天女也如此,王宁24岁状态已经下滑了。自由变速,则相反,大泉还在享受二泉人才的红利呢。
                          成才率低,人才培养周期长,减员大,巅峰期短,这个时候再谈人才储备还有什么意义?球队成绩怎么保证?投入再多也没有用。
                          反观自由变速,成才率高,培养周期短,巅峰期长,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谈人才储备了,有成绩不也理所当然吗?


                          IP属地:福建13楼2024-03-01 09:43
                          回复
                            文章很长,一己之见,仅供参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IP属地:福建14楼2024-03-01 09:46
                            回复
                              过度训练难以避免
                              排超元年李盈莹的防守数据非自由人第一,甚至超过许多自由人,这是因为各队为了影响李盈莹的进攻故意把球打给李盈莹,李盈莹并没有手忙脚乱,因为球队有人保护李盈莹,尽量减轻李盈莹的防守压力,杨艺加大防守面积,后排主攻填补自由人留下的空挡,自由人保护李盈莹,为了保证李盈莹的进攻,陈友泉并不要求李盈莹做出高难度防守,最多也是下蹲接球,然后迅速后撤,准备进攻。你说是不是跟溜边接一传的道理差不多,只是更加隐蔽,不容易被发现而已,也就是在狭小的区域里做动作。远一点交给自由人和杨艺。因此,李盈莹的防守水平并不需要有多高。至于一传,干脆不接,大家都知道了。
                              18岁的球员,无论天赋有多好,地面也肯定存在问题,不加以保护,崩溃成为漏洞肯定是常态。再看看18年世界联赛,郎四九的做法有多么可恨。郎四九不会不知道李盈莹的地面,但为了打击陈友泉,就是故意把李盈莹架在火上烤,如此不崩溃也难了。自作孽不可活,18年丢冠也算是郎四九自作自受了。
                              往上一赛季天津也遭遇困难,李盈莹偶然也打出高光表现,为什么大泉不让李盈莹打主力?原因很简单,那样时候还没有杨艺打法,强力接应还没有融入中国,直到现在,强力接应还没有完全融入中国球队(都是半吊子,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和我想象的强力接应打法还存在不小差距),大泉还是抱着快速多变这一套,根本不会有溜边接一传和保护新人的想法。新人技术到了,不成为球队漏洞,就可以上,不够就继续练。李盈莹被按在替补席,也可以理解。一年,只有一年,李盈莹的进攻真的从不行到很恐怖吗?显然不是,是陈友泉的合理使用,才有难以企及的最年轻MVP。
                              从那时候李盈莹的地面看,陈友泉手里要求不高,这自然可以少练,甚至不了。快速多变打法里,则必须恶补短板。并不是恶补短板就够,进攻可以不练,或者训练可以减少训练,就这么着,训练量再不知不觉中加大。其他技术也是这样,为了实现全攻全守的目标。每项技术都必须过硬,融入球队战术体系,想要过硬,荣区球队,就得经常练,才可以保持手感,才不会荒废。这么一说,陈友泉手里的训练量只有大泉时期的三分之二就有很高的可信度。
                              三从一大就是老女排这个战术体系诞生出来的,同时也成为女排的政治正确,象陈友泉那样练李盈莹的防守,陈中和那样练王一梅,就会被批评。
                              快速多变打法各自为战,没有谁保护谁的说法,无论从地面还是上串联都是如此。每项技术都要好,都要过硬,时时刻刻都得保持手感,没有足够的训练量就无法保证。谁也逃避不了。
                              也许你会说,蔡斌训练量并不大,从伤病情况可以看出。我说蔡斌训练量大不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蔡斌得威望镇不住女排这些人,强行加量会象大泉那样。蔡斌很油,不象大泉那么老实,盲目加大训练量,走的是教练自己。如果不是这样,何至于龚翔宇和刁琳宇这对江苏原配搭档会在比赛中频频失配?(训练量不够造成的)频频失配,无论什么打法都是无法接受的,这个时候再讨论打法优劣,还有意义吗?
                              训练量不够,最后顾此失彼,这应该是蔡斌的一个问题。
                              说什么科学训练,国家投入那么多,甚至请来美国体能教练,结果又如何?东京奥运,球员状态可以看吗?仅仅是朱婷受伤那么简单吗?哎,颜妮那么大的年龄,还要补短板练出背飞,没有足够运动量能够实现吗?所有这一切都是快速多变惹的祸。


                              IP属地:福建15楼2024-03-02 1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