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计算了一下,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地球生物的命运可能有以下几种:
最坏结局:
真菌没能救世,因为二氧化碳含量持续降低,植物作大死演化出更高效的光合作用,导致二氧化碳提前崩盘
6亿年后,宏观生物团灭,只剩化能合成生物
10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45°C,赤道海洋开始蒸发,微生物逐渐向两极退缩
28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150°C,两极液态水全部蒸发,微生物全灭
坏结局:
真菌没能救世,但植物没作死
6亿年后,二氧化碳含量降至50ppm,C3植物团灭
9亿年后,二氧化碳含量降至10ppm,C4植物团灭,宏观生物全灭
10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45°C,赤道海洋开始蒸发,微生物逐渐向两极退缩
28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150°C,两极液态水全部蒸发,微生物全灭
普通结局:
真菌没能救世,植物全灭后,宏观生态系统靠更高效的光合生物支撑
6亿年后,二氧化碳含量降至50ppm,C3植物团灭
10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45°C,赤道海洋开始蒸发,生物逐渐向两极退缩
12亿年后,二氧化碳含量降至10ppm,C4植物团灭
16亿年后,二氧化碳含量降至1ppm,最高效的光合生物灭绝,宏观生物全灭
28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150°C,两极液态水全部蒸发,微生物全灭
较好结局:
真菌或其它生命成功靠分解碳酸盐救世,二氧化碳含量没有下降,植物没灭绝
10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45°C,赤道海洋开始蒸发,生物逐渐向两极退缩
14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65°C,部分含碳化合物开始因高温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生物无需继续分解碳酸盐
20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95°C,永久海洋不复存在,极圈中的生物也只能周期性休眠
28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150°C,两极液态水全部蒸发,包括宏观生物和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生物全灭
好结局:
真菌或其它生命成功靠分解碳酸盐救世,二氧化碳含量没有下降,植物没灭绝
即使地表不适宜居住,大气中依旧含有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同时高层大气温度较低,漂浮在高层大气中的宏观生物继续生存
10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45°C,赤道海洋开始蒸发,生物逐渐向两极退缩
14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65°C,部分含碳化合物开始因高温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生物无需继续分解碳酸盐
20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95°C,永久海洋不复存在,极圈中的生物也只能周期性休眠
28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150°C,两极液态水全部蒸发,地表生物全灭,大气中的宏观生物继续生存
35亿年后,由于平均气温达到240°C,地壳中储存的碳和其它温室气体被全部释放,平均气温飙升至1300°C,大气不再适宜居住,所有生物全灭
最好结局:
真菌或其它生命成功靠分解碳酸盐救世,二氧化碳含量没有下降,植物没灭绝
即使地表不适宜居住,大气中依旧含有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同时高层大气温度较低,漂浮在高层大气中的宏观生物继续生存
由于轨道不稳定的水星和金星相撞,地球轨道被扰乱并外扩,地球生命得以继续生存
10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45°C,赤道海洋开始蒸发,生物逐渐向两极退缩
14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65°C,部分含碳化合物开始因高温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生物无需继续分解碳酸盐
20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95°C,永久海洋不复存在,极圈中的生物也只能周期性休眠
28亿年后,平均气温达到150°C,两极液态水全部蒸发,地表生物全灭,大气中的宏观生物继续生存
33亿年后,木星扰乱了水星轨道,使其和金星相撞,内太阳系的混乱使地球轨道外扩,延长了生命的存续时间,大气中的生命甚至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返回地表生活
60亿年后,太阳变为亚巨星,光度激增,由于平均气温超过240°C,地壳中储存的碳和其它温室气体被全部释放,平均气温飙升,宏观生命全灭,微生物勉强在高层大气找到能够生存的区域,苟延残喘
70亿年后,太阳变为红巨星,太阳风强度激增,高层大气环境被完全破坏,微生物大概率全灭
73亿年后,地球大气被完全吹散,表面温度降回180°C,但地球表面的真空环境已不可能支持任何生命
真结局:
已经变成高级文明的人类通过修复太阳,移动地球轨道或将地球传送至其它恒星周围等方式拯救了地球生命,没有经历以上任何末日的生命将继续演化下去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25.png?t=201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