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在中医中被称为“自汗”或“盗汗”,主要是由于体质虚弱,卫外不固,或者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的。中医治疗多汗症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食少体倦,面色苍白,大便溏泄,舌质淡,脉象弱。治疗方法主要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常用的中药有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大枣等。
2. 心脾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易醒,食少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脉象细弱。治疗方法主要是养心安神,健脾止汗。常用的中药有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黄芩、白术等。
3.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夜寐不安,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疗方法主要是滋阴降火,固表止汗。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麦冬、五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