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各个学校一共申报了111个硕士点,湖北省学位委员会最终通过了88个硕士点,刷掉了23个硕士点。
今年教育部特别强调省里对上报硕士点的排序情况,以往都没有强调这点,也就是说省里的排序会在教育部的评选中起到加成的作用。
和其他省份把学硕和专硕混合排序的做法不同的是,湖北省选择把学硕和专硕分开,学硕排序和专硕排序。个人以为这种做法是对的。因为申报学硕的难度的确高于专硕不少。学硕往往包含多个方向,而专硕绝大多数仅限于一个领域。二者从含金量来说,的确是学硕高于专硕。
不过湖北省推荐的88个硕士点中,排名前四的都是四个专硕,那是因为湖北省为了保今年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四个地级市高校。教育部规定,申请新增硕士授予单位原则上只能申专业学位。把四个学校每个最厉害的一个专硕放到前四,就是起到排序加成的作用,确保这四个学校都能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教育部出了一个罚停新规,那就是省里上报教育部的硕博点或者硕博授予单位如果被教育部刷下来,那么三年后就不能继续申请新增。往年没有这个规定。
教育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个省权衡好,慎重上报,不然就是在坑自己辖区的高校。
所以,湖北省本轮推的四个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按理说既然能推上去,条件肯定是达到了的。但是问题是,按照往年的数据来看,湖北省历年新增只能保证一所学校上车,因为新增硕士单位,政府是要有相应的投入的,也就是要多出钱。所以,这次的申报结果,黄冈师范学院排序第一,肯定没问题,问题是后面的三所,如果教育部稍微放水,考虑到湖北科技学院的特需硕士点,那就通过两所,如果教育部大放水,只要达到条件就批,那么四所学校都能上车,如果教育部还是考虑湖北省现有的资源和财力,只批一所,那么后面三所就被坑了,下一轮不能申请。
所以,我猜测湖北省此种做法背后的想法是咬咬牙,未来多出点钱,多投入,让四所高校都上。
从硕士点推荐排序来看,基本体现了湖北省对于该专业综合实力、服务湖北省发展战略情况以及省内已有布局以及硕士点数量的综合考虑。
简单地说,可以分为大排序和小排序。
首先,所谓的大排序,就是考虑到省内相应人才比较缺乏、布点数量少,申报材料体现的学科实力较强以及申报单位特性等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来排序。
比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仪器科学与技术、湖北医药学院的生物学、湖北文理学院的地理学为例,从申报材料体现的学科实力这一单一维度来看,很难说他们一定中南财大以及华农这类部属高校,但是为啥学硕点他们排前三呢,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这三所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在湖北的地级市,而不是武汉市,没办法,湖北省高教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几乎都集中在武汉市,然而地级市高教也需要发展,也要培养学术人才,再加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申报的仪器科学与技术,湖北文理学院申报的地理学在省内布局也比较少,且地级市没有布局,湖北医药学院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生物医药,也是支撑湖北省发展的战略新型产业,综合各方因素,确定了上述排序。
以此类推,湖北经济学院的应用经济学学硕点,倒不是申报材料体现的学科实力差导致排到了学硕点的最后一个,我觉得一是湖北省目前该学科点布局多,且基本都在武汉,专业又属于文科,湖北经济学院又在武汉市,各方因素都属于劣势,没有被照顾的理由。
其次是小排序,所谓小排序,其实就是多所高校申报同一个硕士点,湖北省比较后确定的成绩高低。以税务、数字经济和应用统计三个专硕点为例。从大排序来看,税务硕士点排在前50%,表现出湖北省对税务硕士布局的迫切,因为省内目前只有中南财大一个学校开设,税务有比较重要,毕竟涉及到给自己收钱,需要布局更多的点来培养人才。所以税务硕士点排序靠前。从小排序来看,本轮申报税务的有湖北经济学院和武汉纺织大学两所学校,湖北省通过专家比较两校的申报书,觉得整体而言武汉纺织大学申报书体现的学科实力更为突出,于是把武汉纺织大学排在前面,湖北经济学院则排在后面。
以数字经济为例,湖北省本轮一共有武汉理工、湖北大学、湖北经济、中南民族、江汉大学以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6所学校申报了该专业,省里全部通过了,因为该硕士点,省内布局目前应该为0,或者最多武大华科有。是新兴专业,省内需求大。至于最后选几个,我个人觉得从大排序来看,大概率本轮全上。
以应用统计为例,湖北省本轮一共有武汉纺织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申报,大排序上,应用统计硕士点,省内布局比较多,且都集中在武汉,湖北省对该专业不具备明显的布点需求,于是把它放在了靠后的位置,小排序上,湖北省通过专家比较两校的申报书,觉得整体而言湖北经济学院申报书体现的学科实力更为突出,于是把湖北经济学院排在前面,武汉纺织大学则排在后面。
我觉得,应用统计有两种结果,湖北省既然推了这个专业上去,表明还是有布局的需求,否则两个学校申报的都会刷掉,如果本轮只选一个点布局,那么湖北经济学院从省内排序上更占优势,另一种情况就是都被刷。
但是税务硕士大概率两个点都会上,因为排序靠前,表明省内对该专业布局的迫切。
今年教育部特别强调省里对上报硕士点的排序情况,以往都没有强调这点,也就是说省里的排序会在教育部的评选中起到加成的作用。
和其他省份把学硕和专硕混合排序的做法不同的是,湖北省选择把学硕和专硕分开,学硕排序和专硕排序。个人以为这种做法是对的。因为申报学硕的难度的确高于专硕不少。学硕往往包含多个方向,而专硕绝大多数仅限于一个领域。二者从含金量来说,的确是学硕高于专硕。
不过湖北省推荐的88个硕士点中,排名前四的都是四个专硕,那是因为湖北省为了保今年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四个地级市高校。教育部规定,申请新增硕士授予单位原则上只能申专业学位。把四个学校每个最厉害的一个专硕放到前四,就是起到排序加成的作用,确保这四个学校都能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教育部出了一个罚停新规,那就是省里上报教育部的硕博点或者硕博授予单位如果被教育部刷下来,那么三年后就不能继续申请新增。往年没有这个规定。
教育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个省权衡好,慎重上报,不然就是在坑自己辖区的高校。
所以,湖北省本轮推的四个申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按理说既然能推上去,条件肯定是达到了的。但是问题是,按照往年的数据来看,湖北省历年新增只能保证一所学校上车,因为新增硕士单位,政府是要有相应的投入的,也就是要多出钱。所以,这次的申报结果,黄冈师范学院排序第一,肯定没问题,问题是后面的三所,如果教育部稍微放水,考虑到湖北科技学院的特需硕士点,那就通过两所,如果教育部大放水,只要达到条件就批,那么四所学校都能上车,如果教育部还是考虑湖北省现有的资源和财力,只批一所,那么后面三所就被坑了,下一轮不能申请。
所以,我猜测湖北省此种做法背后的想法是咬咬牙,未来多出点钱,多投入,让四所高校都上。
从硕士点推荐排序来看,基本体现了湖北省对于该专业综合实力、服务湖北省发展战略情况以及省内已有布局以及硕士点数量的综合考虑。
简单地说,可以分为大排序和小排序。
首先,所谓的大排序,就是考虑到省内相应人才比较缺乏、布点数量少,申报材料体现的学科实力较强以及申报单位特性等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来排序。
比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仪器科学与技术、湖北医药学院的生物学、湖北文理学院的地理学为例,从申报材料体现的学科实力这一单一维度来看,很难说他们一定中南财大以及华农这类部属高校,但是为啥学硕点他们排前三呢,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这三所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在湖北的地级市,而不是武汉市,没办法,湖北省高教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几乎都集中在武汉市,然而地级市高教也需要发展,也要培养学术人才,再加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申报的仪器科学与技术,湖北文理学院申报的地理学在省内布局也比较少,且地级市没有布局,湖北医药学院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生物医药,也是支撑湖北省发展的战略新型产业,综合各方因素,确定了上述排序。
以此类推,湖北经济学院的应用经济学学硕点,倒不是申报材料体现的学科实力差导致排到了学硕点的最后一个,我觉得一是湖北省目前该学科点布局多,且基本都在武汉,专业又属于文科,湖北经济学院又在武汉市,各方因素都属于劣势,没有被照顾的理由。
其次是小排序,所谓小排序,其实就是多所高校申报同一个硕士点,湖北省比较后确定的成绩高低。以税务、数字经济和应用统计三个专硕点为例。从大排序来看,税务硕士点排在前50%,表现出湖北省对税务硕士布局的迫切,因为省内目前只有中南财大一个学校开设,税务有比较重要,毕竟涉及到给自己收钱,需要布局更多的点来培养人才。所以税务硕士点排序靠前。从小排序来看,本轮申报税务的有湖北经济学院和武汉纺织大学两所学校,湖北省通过专家比较两校的申报书,觉得整体而言武汉纺织大学申报书体现的学科实力更为突出,于是把武汉纺织大学排在前面,湖北经济学院则排在后面。
以数字经济为例,湖北省本轮一共有武汉理工、湖北大学、湖北经济、中南民族、江汉大学以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6所学校申报了该专业,省里全部通过了,因为该硕士点,省内布局目前应该为0,或者最多武大华科有。是新兴专业,省内需求大。至于最后选几个,我个人觉得从大排序来看,大概率本轮全上。
以应用统计为例,湖北省本轮一共有武汉纺织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申报,大排序上,应用统计硕士点,省内布局比较多,且都集中在武汉,湖北省对该专业不具备明显的布点需求,于是把它放在了靠后的位置,小排序上,湖北省通过专家比较两校的申报书,觉得整体而言湖北经济学院申报书体现的学科实力更为突出,于是把湖北经济学院排在前面,武汉纺织大学则排在后面。
我觉得,应用统计有两种结果,湖北省既然推了这个专业上去,表明还是有布局的需求,否则两个学校申报的都会刷掉,如果本轮只选一个点布局,那么湖北经济学院从省内排序上更占优势,另一种情况就是都被刷。
但是税务硕士大概率两个点都会上,因为排序靠前,表明省内对该专业布局的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