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100贴子:1,143,287
  • 2回复贴,共1

另辟蹊径:“圣人”的特殊性----老子的身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子》说的“圣人”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圣人”。《老子》中“是以圣人”的章句好象是受教者一样,强调“是以圣人”应该怎么做。按常理而言,“圣人”是教育者,教导人如何做事,因此有关“是以圣人”的章句应为“是以圣人之言曰”。《老子》中只有两处提到“是以圣人之言曰”,为什么通篇不用“是以圣人之言曰”,很明显“圣人”一词是有特殊用意。
一、参考资料:
1、在《郭店老子集释》中,有学者提到《老子》第六十四章“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无為也,故无敗也,无執也,故无失也。”,在郭店本中甲本和丙本都出现过,从时间上推断不像是同一人所言。
2、高明《帛书老子校注》
3、李泽厚《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①李泽厚在书中提“巫君合一”。" 从远古时代的大巫师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所有这些著名的远古和上古政治大人物,还包括伊尹、巫咸、伯益等人在内,都是集政治统治权(王权)与精神统治权(神权)于一身的大巫。"
②李泽厚还提到“由“巫”而“史”。《礼记·礼运》说,“王前巫而后史”;“史”与“巫”对天文、历法的掌握,这就是所谓“识天象”与“知天道”;"一方面,“史”即是“巫”,是“巫”的承续,“祝史巫史皆巫也,而史亦巫也”,另一方面,“史”又毕竟是“巫”的理性化的新阶段,特征是对卜筮——“数”的掌握。
-------------------------------------------------------------------------------------------------------------
二、《老子》自我表述:
1、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㙂,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挫其兌,解其紛,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解释:巫结合天象观测推导的结果,不能预先告知百姓,百姓很多时候是靠经验去判断天象。王祭祀的时候,巫把满美好愿望写到祝词里,祈意送达天上;通过测影观星来制定历法;把祝词刻写到甲骨上,来解决管理层所遇到的矛盾;这三种事是天人相交的结果,本质是一致的。因此,王不要因为祭祀而亲近或疏远巫,不要因为掌握了历法去牟利或祸害百姓,不要因为占卜能解决问题而依赖或轻视占卜。王都能做到以上三点,天下就会依附。
3、第五十二章“塞其㙂,閉其門,終身不堇(堇,人牲祭求雨)”这章提出的是不要用人牲祭祀,跟五十六章所言,明显不是出自同一人。第五十六章的巫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在第五十二章的巫改变了这一情况。
4、第六十章是对祭祀要点的总结。“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帛书原文是“若亨小鲜”,“亨”的本义就是祭祀,“小鲜”是鱼形玉器,那么整章的解释就跃然纸上。老子在六十章挖了一个坑,本来商周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但他偏不用贵重的玉器作为礼器。老子在此章用“亨小鲜”,让后人误以为“亨”假借成“烹”,理解为“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接后文连在一起解释,显得非常突兀。
5、第五十二、五十六章和第六十章讲的是“由巫到礼”的过程。“塞其㙂、挫其兌”是巫,邦国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其光,同其塵”是巫通过测影观星得到历法,指导农业生产,随之产生天命观;“挫其兌,解其紛”,解决管理层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让神秘力量参与祭祀中,增加权威性。
6、李泽厚先生的书非常精彩,建议看原书,这里无法一一赘述
---------------------------------------------------------------------------------------------------------------------
三、个人小小总结
1、老子在五千言中反复强调的“圣人”其实就是巫或觋,“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一个掌握神圣使命的人,默默地为邦为民付出,每天记录日出日落、测影观星,忙得很。
2、老子在写五千言之前,没有任何文学作品,且又地位显赫,名声在外。《史记》提到老子身世“周守藏室之史”,《老子》书中关于“圣人”的章句像是在教育继任者应该如何做,我有理由相信老子是一个巫的继任者,只有曾为历代君王作出突出贡献的继任者才享有这么高的名望。老子五千言是更是集历代巫之大成。(余下网友补充)


IP属地:广东1楼2024-04-17 22:41回复
    不同人眼里的道经不同。道友这就像是巫人解道哈。若习丹道者、研哲学者、喜谈治国者所见又格外不同。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4-18 10: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