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诛仙第二季开播以来已经更新了6集,从一开始的火爆到现在的热度逐渐下降,观众的意见也越来越大。自己也算是整个过程的见证者,简单聊聊自己的感受,希望和大家友好交流。先分享一下四次更新时自己的心情。
第一次更新,27-29集: 惊喜满满,十年后剧情的首次还原。27集鬼厉的出场气场非常强,回大竹峰接小灰时那个微笑的小表情很让人感动,女主陆雪琪的出场设计也非常巧妙,凌空踏剑确实很美。28集作为过渡集,小环与周一仙作为见证者,引出了魔教三公子,算命这一段对三公子的塑造非常不错。这集最后原创的对野狗、小环互动的诙谐情节不仅符合人物性格,同时也略微舒缓了即将到来的正魔大战紧张的氛围,还是比较令人舒服的。29集不必多说,公认的打戏高光,正道群像的刻画非常精练出彩,同时通过鬼厉在旁的心理活动不仅解说了剧情,也刻画了鬼厉十年后运筹帷幄的形象。最后一幕鬼厉遥望神剑御雷真诀,更是强烈地烘托出了十年后凡雪相遇的宿命感。片尾曲《重逢》是意想不到的亮点,不仅好听,还非常契合第二季的剧情内容。
第二次更新,30集: 作为过渡集十分不错,双线叙事。一边刻画正道的活动,丰富正道众人的形象,一边刻画三公子。鬼厉的压迫感非常之强,陆雪琪对鬼厉的思念也有体现。30集结尾处陆雪琪的颜值特写相当令人满意,最后黑水玄蛇的出现也算是一个小悬念,比较吸引人。
第三次更新,31集: 这集的重头戏是凡雪的擦身而过,这个场景的刻画还算到位,同时对于小凡受嗜血珠折磨的情节也有还原。但是这集看完之后,总感觉有些怪怪的,一种不协调感在增加。
第四次更新,32集: 这集看完之后就觉得怪怪的,后来反复看,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一集的安排与节奏都不太对,过于零碎平淡,最后的结束场景缺乏悬念。
就个人感觉,目前动画的制作尚可,但是在内容的选取上,似乎有些弱化主角,而过于偏向群像。这一点在第30集就有体现,进入内泽之后,由于正道众人被打散,邪道众人主动分散,原有的正邪两视角让位于群像视角,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一过程有些过于漫长,并且切换较为频繁,三集中切换的视角包括林惊羽、曾书书和法相、法善和李洵、萧逸才和燕虹、陆雪琪、鬼厉、鱼人还有在沼泽外的小环。
每一集短短的15分钟,居然包括3-4个场景,往往刚刚理解一个人在干什么,立马切换到另外一个人,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较为生硬,很影响观看体验。这样也无形中加大了新人入坑的难度,只有对原著比较熟悉的人,才能知道这一个个是谁,而对于纯路人来说,可能会感到混乱。更糟糕的是,在每集的时长本就有限的情况下,这种主次不分的流水账不仅没有起到塑造群像的作用,反而削弱了全季的主要人物,也就是男女主角的塑造。导致最终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确实在还原原著,但是又总觉得哪里不太对。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小说和动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改编时并不能简单地照搬。
一般来说,文字的信息密度、表达力与张力是要高于视频的。在小说中,作者可以凭借其优秀的文笔,仅用寥寥数言便立起来一个人物。因为作者不仅可以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容貌,还可以通过上帝视角直接赋予人物诸多设定,还可以用心理描写直接展现人物心中最真实的一面。但是在视频中,尤其是在通常的动画中,要想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塑造好一个人物,难度却相当之大。一个表现时长只有两分钟的人物几乎不可能比一个表现时长十分钟的人物更加立体。
因此,可以直观地看到,在目前的动漫中,如果主角想要塑造成功,其出场时长必然是要明显高于配角的。而此时也就需要对原著进行一定程度的取舍。事实上,这种情况在许多原著和改编都被公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中也屡见不鲜。比如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有25%的剧情是关于主角父亲的,女主角赵敏更是在全书近60%的地方才出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影视改编都选择加速了原著前半部分的内容。再比如《三国演义》,原书中的五丈原剧情是在全书的第104回,离全书120回完结尚有约1/7的内容,可是有哪一部三国的改编真得赋予了最后这一部分1/7的时长呢?
第一次更新,27-29集: 惊喜满满,十年后剧情的首次还原。27集鬼厉的出场气场非常强,回大竹峰接小灰时那个微笑的小表情很让人感动,女主陆雪琪的出场设计也非常巧妙,凌空踏剑确实很美。28集作为过渡集,小环与周一仙作为见证者,引出了魔教三公子,算命这一段对三公子的塑造非常不错。这集最后原创的对野狗、小环互动的诙谐情节不仅符合人物性格,同时也略微舒缓了即将到来的正魔大战紧张的氛围,还是比较令人舒服的。29集不必多说,公认的打戏高光,正道群像的刻画非常精练出彩,同时通过鬼厉在旁的心理活动不仅解说了剧情,也刻画了鬼厉十年后运筹帷幄的形象。最后一幕鬼厉遥望神剑御雷真诀,更是强烈地烘托出了十年后凡雪相遇的宿命感。片尾曲《重逢》是意想不到的亮点,不仅好听,还非常契合第二季的剧情内容。
第二次更新,30集: 作为过渡集十分不错,双线叙事。一边刻画正道的活动,丰富正道众人的形象,一边刻画三公子。鬼厉的压迫感非常之强,陆雪琪对鬼厉的思念也有体现。30集结尾处陆雪琪的颜值特写相当令人满意,最后黑水玄蛇的出现也算是一个小悬念,比较吸引人。
第三次更新,31集: 这集的重头戏是凡雪的擦身而过,这个场景的刻画还算到位,同时对于小凡受嗜血珠折磨的情节也有还原。但是这集看完之后,总感觉有些怪怪的,一种不协调感在增加。
第四次更新,32集: 这集看完之后就觉得怪怪的,后来反复看,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一集的安排与节奏都不太对,过于零碎平淡,最后的结束场景缺乏悬念。
就个人感觉,目前动画的制作尚可,但是在内容的选取上,似乎有些弱化主角,而过于偏向群像。这一点在第30集就有体现,进入内泽之后,由于正道众人被打散,邪道众人主动分散,原有的正邪两视角让位于群像视角,这本来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一过程有些过于漫长,并且切换较为频繁,三集中切换的视角包括林惊羽、曾书书和法相、法善和李洵、萧逸才和燕虹、陆雪琪、鬼厉、鱼人还有在沼泽外的小环。
每一集短短的15分钟,居然包括3-4个场景,往往刚刚理解一个人在干什么,立马切换到另外一个人,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较为生硬,很影响观看体验。这样也无形中加大了新人入坑的难度,只有对原著比较熟悉的人,才能知道这一个个是谁,而对于纯路人来说,可能会感到混乱。更糟糕的是,在每集的时长本就有限的情况下,这种主次不分的流水账不仅没有起到塑造群像的作用,反而削弱了全季的主要人物,也就是男女主角的塑造。导致最终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确实在还原原著,但是又总觉得哪里不太对。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小说和动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改编时并不能简单地照搬。
一般来说,文字的信息密度、表达力与张力是要高于视频的。在小说中,作者可以凭借其优秀的文笔,仅用寥寥数言便立起来一个人物。因为作者不仅可以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容貌,还可以通过上帝视角直接赋予人物诸多设定,还可以用心理描写直接展现人物心中最真实的一面。但是在视频中,尤其是在通常的动画中,要想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塑造好一个人物,难度却相当之大。一个表现时长只有两分钟的人物几乎不可能比一个表现时长十分钟的人物更加立体。
因此,可以直观地看到,在目前的动漫中,如果主角想要塑造成功,其出场时长必然是要明显高于配角的。而此时也就需要对原著进行一定程度的取舍。事实上,这种情况在许多原著和改编都被公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中也屡见不鲜。比如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原著中有25%的剧情是关于主角父亲的,女主角赵敏更是在全书近60%的地方才出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影视改编都选择加速了原著前半部分的内容。再比如《三国演义》,原书中的五丈原剧情是在全书的第104回,离全书120回完结尚有约1/7的内容,可是有哪一部三国的改编真得赋予了最后这一部分1/7的时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