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叶的改革浪潮 (上):庆历新政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王钦若等伪造“天书”,东封西祀,大造宫观;仁宗初年摄政的刘太后又信任佞臣贪官,任意封赏,广建塔庙,致北宋建国以来积累的财富消耗殆尽。再者由于宋军长期无视军备,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仁宗初年面临西夏的侵扰,三战皆败。北宋中叶遂致“积贫积弱”局面。
七八十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旧有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积贫积弱的形势,又使得宋廷内外交困,进行改革以改变现状成为势在必行的潮流。范仲淹主持进行的“庆历新政”,是改革浪潮的第一波,但终因保守派官僚的反对,仁宗在与西夏形势缓和后即罢免范仲淹,使进行不久的改革中途夭折。
丁谓勾结以挟制刘太后,也被借故给予严惩。曹利用是因参与“澶渊之盟”谈判,由小军官迅速升迁为执政大臣的,却也参与诬陷“澶渊之盟”的主要功臣寇準,是个“人怨神怒”的人物,后因得罪刘太后的亲信内侍罗崇勋,才被远贬而死(37)。
史官对刘太后多溢美之词,称刘“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38)。实际是“天圣之间,多由内降,莫测夤缘,尽由请托”(39)。即使在刘太后专政时及其后,也多有臣僚指出“奸邪者易进”,“朝夕左右,非恩泽即佞幸,上下皆蔽”,且“垂帘之后,外戚用事”,“政出多门”,“近日制命,有信宿辄改,适行遽止”,等等(40)。
真宗时,宫廷内虽也是随意消耗国家财富,但还需要凭“合同凭由”,才能到库房支取;刘太后专政时期,内侍们只要拿着“白帖子”,就可随便支用。明道二年七月,谏官范仲淹指出:“近年赦宥既频,赏给复重”,“国无远备”(41)。次年,财政大臣三司使程琳也说:“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也。”(42)都说明了刘太后专政时期的财政状况。到宋仁宗亲政时,已是国无余财,实际上真宗末年形成积贫的政局,经过十年的刘太后专政时期,财政状况不但没有改善,还由于广修塔庙,随意耗费国家资财,积贫状况日益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