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为什么要发这个帖子:这是我初中时看的一部小说,之后这么多年从未忘记,印象深刻,久久不能自拔,至今重温依然心有戚戚焉。现在的我有足够的笔触能抵达内心所想,也能抒发一些抑郁之情。也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我本身对古埃及文化非常有兴趣,恰逢初中读了这部小说,不矫情地说:它从此让我也跟着作者一起陷入了对古埃及没完没了的遐思之中,这个辉煌的古文明通过作者凄美哀婉的文风重新焕发出活力,我想从我初次读开始,拉美西斯、奈菲尔塔利这两个名字我每次听到都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玫瑰色光影。
全书一共三册,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故事情节紧凑,逻辑恰当,结尾合理,婉转曼妙地重新演绎了尼罗河畔最动人的传说,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穿越完完全全做到了扣人心弦,欲罢不能,面对着三千年之隔的沧海,读者跟着一起沉沦焦急,深刻体会了一把凄美绝望,那种望洋兴叹和浑浑噩噩。
为了方便称呼,我把第一部称为“第一时空”,二三部的正常历史轨迹称为“第二时空”。
在第一时空出场人物较少,故事情节简单,现代贵族少女艾薇通过哥哥的搜寻的黄金镯回到了古埃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第一次穿越就遇到了比非图王子,两人短暂相处,艾薇此时并没有爱上王子,只谈得上丝丝心动,然后在尼罗河祭典之后,通过王子赠予的黄金镯回到了现代。
不久就发现了正常的历史出了偏差,惊恐地发现被她所影响的王子比非图就是传说中埃及最伟大的君主拉美西斯大帝,身负愧疚的艾薇不愿意从历史书只言片语但明确的表达中承认:比非图王子的早逝可能是因为对她的过度思念有关,偏执地认定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历史涟漪导致了他的早亡。
这种自欺欺人之下的负罪感让她无论出于哪种原因一定想要返回到比非图王子的身边,重新把一切拨回正轨,这部书从第二次穿越回去开始渐入佳境,有一说一,就前奏而言,过于轻巧随意了点,感情的深刻来的不是很自然,但是作者有在第三部做些许补充,这就更增加了凄美的宿命感,也是让我们虐心的原因。
第二次穿越回去就面临了吉萨之战,在与孟图斯弟弟的简单部署中,遭遇了利比亚人的反扑,千钧一发之际,刚刚登基的新任法老拉美西斯赶到救下了所有人,艾薇在与法老重新会面的一瞬间,颇有点一眼万年的沧桑感,并不知道此时的拉美西斯大帝已经认出了她,但前者不动声色并没有立刻揭穿她,而是委命她为自己的贴身小官,一路无言地返回了王都底比斯。
回到了王都底比斯,艾薇与布卡在大殿上遭遇了老熟人礼塔赫,他竟然一时失神地呼唤出艾薇第一次穿越时用的假名“奈菲尔塔利”,瞬间引起巨大的骚动,但是拉美西斯却镇定自若仿佛未听到一般,对艾薇进行了提问,五年前第一次穿越时艾薇曾对尼罗河汛期的农民安置问题发表过看法,而此时拉美西斯故意重新对此提问,艾薇不出意外地按照五年前的内容复述了一遍,拉美西斯就此夸奖艾薇,堵住悠悠众口,合理化她在自己身边的理由。
此后没几天就召开了王家宴会,艾薇与布卡出席,晚会的节目是建筑大臣提问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彩头是亚曼拉公主的黄金幼狮像,不出意外地,艾薇再次赢得了彩头,目的是为了黄金幼狮像上的莲花文章,以此调查王宫中的奸细。
晚宴正酣,艾薇在与亚曼拉公主交谈的过程中,拉美西斯走过来,公主热切地拉住拉美西斯,此时艾薇内心突然涌出了强烈的情绪,导致她就要失态地跌倒?此时人物的表现在我看来不是很自洽,略有些夸张了。
但是她被拉美西斯及时抱住,前者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知是一时情急还是早有预谋?个人觉得故意的可能性很低,因为逻辑不连贯,法老称呼她“奈菲尔塔利”,同时一手搂住她横抱起来,大厅内突然骚动起来,拉美西斯撕掉她的假发露出金色的头发,向所有人宣布她是五年前失踪的偏妃“奈菲尔塔利”,其实所谓的偏妃也是比非图在艾薇失踪之后追封的,艾薇自己并没经历这一茬。
随即在所有人的愣怔之下,带着她独自离开了宴会大厅,此后在寝殿里相互叙旧,并告诉艾薇他从第一眼就认出了她,但并没有相认。此后的一番剖白非常煽情。艾薇短暂地默认了待着埃及的事实。
第二天,已经传遍了奈菲尔塔利复活的事件,恢复了拉美西斯偏妃身份的艾薇没有伪装的必要了,以真实的样子和布卡交谈,两人在冷宫附近发现了鬼鬼祟祟的礼塔赫,正琢磨他和失宠的赫梯公主马特浩倪洁茹是否有关联,礼塔赫带着拉美西斯匆匆赶到。
一脸愠怒的拉美西斯看着亲近交谈的两人不由分说就命令侍卫把布卡遣送回吉萨,而自己则拉着急着替布卡申辩的艾薇往高台冲去,难以抑制的恼怒之下,比非图霸道地强吻了艾薇宣誓他作为君主的强权,被艾薇用力推开后,比非图不甘,在阳光灿烂的晴昼下面对着城邦一览无余的景色,拉美西斯指着远处辛克布神庙高大的建筑雕像对艾薇说,他对她的情感可以以拉神为证,并说会把自己和她的塑像雕刻出来放在神庙里被万世传扬,艾薇闻言却更加惊恐,因为她知道,能和拉美西斯大帝并肩而立的并不是她这个未来的不知名的少女,而是他在历史上的真正妻子。

我本身对古埃及文化非常有兴趣,恰逢初中读了这部小说,不矫情地说:它从此让我也跟着作者一起陷入了对古埃及没完没了的遐思之中,这个辉煌的古文明通过作者凄美哀婉的文风重新焕发出活力,我想从我初次读开始,拉美西斯、奈菲尔塔利这两个名字我每次听到都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玫瑰色光影。
全书一共三册,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故事情节紧凑,逻辑恰当,结尾合理,婉转曼妙地重新演绎了尼罗河畔最动人的传说,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穿越完完全全做到了扣人心弦,欲罢不能,面对着三千年之隔的沧海,读者跟着一起沉沦焦急,深刻体会了一把凄美绝望,那种望洋兴叹和浑浑噩噩。
为了方便称呼,我把第一部称为“第一时空”,二三部的正常历史轨迹称为“第二时空”。
在第一时空出场人物较少,故事情节简单,现代贵族少女艾薇通过哥哥的搜寻的黄金镯回到了古埃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第一次穿越就遇到了比非图王子,两人短暂相处,艾薇此时并没有爱上王子,只谈得上丝丝心动,然后在尼罗河祭典之后,通过王子赠予的黄金镯回到了现代。
不久就发现了正常的历史出了偏差,惊恐地发现被她所影响的王子比非图就是传说中埃及最伟大的君主拉美西斯大帝,身负愧疚的艾薇不愿意从历史书只言片语但明确的表达中承认:比非图王子的早逝可能是因为对她的过度思念有关,偏执地认定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历史涟漪导致了他的早亡。
这种自欺欺人之下的负罪感让她无论出于哪种原因一定想要返回到比非图王子的身边,重新把一切拨回正轨,这部书从第二次穿越回去开始渐入佳境,有一说一,就前奏而言,过于轻巧随意了点,感情的深刻来的不是很自然,但是作者有在第三部做些许补充,这就更增加了凄美的宿命感,也是让我们虐心的原因。
第二次穿越回去就面临了吉萨之战,在与孟图斯弟弟的简单部署中,遭遇了利比亚人的反扑,千钧一发之际,刚刚登基的新任法老拉美西斯赶到救下了所有人,艾薇在与法老重新会面的一瞬间,颇有点一眼万年的沧桑感,并不知道此时的拉美西斯大帝已经认出了她,但前者不动声色并没有立刻揭穿她,而是委命她为自己的贴身小官,一路无言地返回了王都底比斯。
回到了王都底比斯,艾薇与布卡在大殿上遭遇了老熟人礼塔赫,他竟然一时失神地呼唤出艾薇第一次穿越时用的假名“奈菲尔塔利”,瞬间引起巨大的骚动,但是拉美西斯却镇定自若仿佛未听到一般,对艾薇进行了提问,五年前第一次穿越时艾薇曾对尼罗河汛期的农民安置问题发表过看法,而此时拉美西斯故意重新对此提问,艾薇不出意外地按照五年前的内容复述了一遍,拉美西斯就此夸奖艾薇,堵住悠悠众口,合理化她在自己身边的理由。
此后没几天就召开了王家宴会,艾薇与布卡出席,晚会的节目是建筑大臣提问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彩头是亚曼拉公主的黄金幼狮像,不出意外地,艾薇再次赢得了彩头,目的是为了黄金幼狮像上的莲花文章,以此调查王宫中的奸细。
晚宴正酣,艾薇在与亚曼拉公主交谈的过程中,拉美西斯走过来,公主热切地拉住拉美西斯,此时艾薇内心突然涌出了强烈的情绪,导致她就要失态地跌倒?此时人物的表现在我看来不是很自洽,略有些夸张了。
但是她被拉美西斯及时抱住,前者在众目睽睽之下不知是一时情急还是早有预谋?个人觉得故意的可能性很低,因为逻辑不连贯,法老称呼她“奈菲尔塔利”,同时一手搂住她横抱起来,大厅内突然骚动起来,拉美西斯撕掉她的假发露出金色的头发,向所有人宣布她是五年前失踪的偏妃“奈菲尔塔利”,其实所谓的偏妃也是比非图在艾薇失踪之后追封的,艾薇自己并没经历这一茬。
随即在所有人的愣怔之下,带着她独自离开了宴会大厅,此后在寝殿里相互叙旧,并告诉艾薇他从第一眼就认出了她,但并没有相认。此后的一番剖白非常煽情。艾薇短暂地默认了待着埃及的事实。
第二天,已经传遍了奈菲尔塔利复活的事件,恢复了拉美西斯偏妃身份的艾薇没有伪装的必要了,以真实的样子和布卡交谈,两人在冷宫附近发现了鬼鬼祟祟的礼塔赫,正琢磨他和失宠的赫梯公主马特浩倪洁茹是否有关联,礼塔赫带着拉美西斯匆匆赶到。
一脸愠怒的拉美西斯看着亲近交谈的两人不由分说就命令侍卫把布卡遣送回吉萨,而自己则拉着急着替布卡申辩的艾薇往高台冲去,难以抑制的恼怒之下,比非图霸道地强吻了艾薇宣誓他作为君主的强权,被艾薇用力推开后,比非图不甘,在阳光灿烂的晴昼下面对着城邦一览无余的景色,拉美西斯指着远处辛克布神庙高大的建筑雕像对艾薇说,他对她的情感可以以拉神为证,并说会把自己和她的塑像雕刻出来放在神庙里被万世传扬,艾薇闻言却更加惊恐,因为她知道,能和拉美西斯大帝并肩而立的并不是她这个未来的不知名的少女,而是他在历史上的真正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