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原著吧 关注:4,365贴子:39,107
  • 10回复贴,共1

西游原著创作动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之前,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早已流传民间,但吴承恩的《西游记》并非民间流传故事的简单拼凑。吴承恩在创作中对民间流传的故事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较为完备和最早记录《西游记》中故事的作品,吴承恩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猴行者的白衣秀才形象进行了重新改造,塑造了满腔热血和充满热情的孙悟空形象。猴行者是为了修成正果而主动帮助和尚西天取经的虔诚的佛教形象,而孙悟空则是崇尚自由、傲骨嶙峋的形象。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5-15 01:32回复
    有学者曾经说过:“未能满足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每一个幻想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并且使不满意的现实好转。”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也存在两个未达成的愿望,一是未能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二是未能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愿望。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5-15 01:33
    回复
      首先是善生。
      《西游记》中,作者创作的石猴出世是对新生命的诞生的赞美。第四回,从孙悟空不满于被封为小官弼马温,到被称为齐天大圣的满足,体现了孙悟空自身的价值。但这只是玉帝为了天庭的安全而对其的安抚,实际上并不重视它。以至于蟠桃胜会对孙悟空招待不周,使得孙悟空意识到齐天大圣的称号只是一个骗局,从而反抗玉帝对自己的不平等待遇。孙悟空的遭遇也反映了吴承恩早年怀才而不被重用的现实。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5-15 01:34
      回复
        其次是恶死。
        吴承恩意识到死亡是一种悲哀,向往着能成为神仙,与天地、山川同寿。他在创作《西游记》时已经六七十岁,可谓是老之将至,与其笔下的孙悟空年龄阶段十分相似,因此,他将一生的愤怒记录在猴王身上,让孙悟空跨越千山万水,历经磨难,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5-15 01:34
        回复
          所以说西游原著寄托着吴承恩想表达的一切,借西游原著抒发其意。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5-15 01:36
          回复
            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5-15 01:37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17 17:50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17 18:40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18 10:58
                  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18 2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