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留下了灵魂歌者的歌唱理念。
我清楚记得,和李娜合作《苏武牧羊》的这一年,她有句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听众是很挑剔的。当时的我,对这话仅仅是记住而没有感悟。但是这句话的其中“深奥”,让我一直解读至今,虽不敢说已尽悉知,但是这些年来,却是不断有新发现,新收获的。
从李娜歌唱的定力来看,她这个“心有观众”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层意思说的是歌唱主体(歌者)和听众的关系。这些年来,每当我给演员录唱时,总要拿这句话作为试金石,来验证歌唱家的综合素质。而且屡试不爽。好的歌者,心里都有听众。也会知道听众想要什么。相反,阅历与经验不够的歌手,内心没能贴近听众,总会比较自我。至少是没有换位思考的意识。
另一层意思说的是作品(歌曲)和听众的关系。李娜对于“原创”歌曲的理解实际上早就超乎常人了。我也是从她这里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原唱歌手。他在演绎一首新歌的时候,心里有个非常明确的以听众为依据的法则——听众对这首歌一无所知,需要从"我″的歌唱来认识这首歌,也是听"我″唱了才喜欢这首歌。这就是李娜自我磨炼出的,异常坚定的“原唱”信条。我们一起切磋作品的时候,我提出的有些处理歌曲的意见,她会回一句“听众不容易理解”,当时会让我觉得他很有主见又很是固执。慢慢才懂得,她对于首唱作品的“度”的把握,实在是太有数了。把一首原创歌曲初次呈示给听众,要唱到怎样的程度,听众才最容易接受?她对于这个准绳是毫不动摇的。一切不利于听众初识作品的行腔、技巧、表情、装饰,哪怕再令自己过瘾,她也会割爱和舍弃。总之,对于原创作品,她一定是想方设法找到一个最为简洁完整,不事修饰,又基本符合创作者态度的演唱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之内安排自己的理解和阐释,释放自己的个性。所以在一度创作上达到一定规格的新歌经由她演唱之后,很快就能雅俗共赏,而至广为流传。即便时隔多年,仍然耐听耐回味,而至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