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风林火山之后,长野组和古文联系就极为密切,毛利兰则通过“精通三国志”这一设定和长野组联系在一起。长野组中,主要承担引用古文任务的是诸伏高明。然而,角色的能力上限决定于作者的能力上限,诸伏高明的古文水准也决定于青山刚昌本人的古文水准。青山刚昌本人可能并不具备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而诸伏高明这一角色又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引用。因此,青山刚昌在用典思路上的变化,特别是如何在保持诸伏高明古文高手人设的前提下规避自己的古典文学上的不足,是一个颇为有趣的问题。
诸伏高明出场的案件主要有死亡之馆 赤壁、毒与幻的设计、赤女的惨剧、县警的黑暗、基德VS高明 被盯上的唇、36宫格的完美犯罪、群马与长野边境上的遗体这七个案件。
这几个案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死亡之馆 赤壁、县警的黑暗、基德VS高明 被盯上的唇、群马与长野边境上的遗体着四个案件,分别位于65卷、86卷、96卷、102卷,开始更新于2009年2月、2014年12月、2018年8月和2021年12月。
首先是最开始的死亡之馆 赤壁。在死亡之馆 赤壁案中,首创诸伏高明引用古文、小五郎发出疑问、毛利兰进行解释的模式,引用古文的数目堪称所有案件之最。具体的内容会贴在下面。
在这几次用典中,有几个极其严重的谬误。首先是【孟宗哭竹】,其真实含义属于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形容孝心感天动地,而漫画中毛利兰则称则把这个成语的含义解释为:在中国用来比喻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很难弄到手的东西。
另一个错误则是【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形容名声并没有实际的用处,而青山刚昌可能把这句话和画饼充饥弄混了,以至于认为是指推理缺少证据。
这两个错误属于南辕北辙型,简直可以登上语文考试的考题。这错误有多么严重呢?举个例子,有的人言必称刚圣不可批判,我说他犹如“孟宗哭竹”,绝不是称赞他在为不可为之事,而是在讽刺他很孝。其谬误如此。
但是,在此之后,青山刚昌应该意识到了自己对古文的引用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此后毒与幻的设计这个案子,诸伏高明没有引用古文,赤女的惨剧案中诸伏高明也只引用了一句。而在县警的黑暗中,青山刚昌非常讨巧的让诸伏高明引用了两句日本文学的传统名言。
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青山刚昌和他的助手、编辑,对日本文学的了解显然会远高于中国文化。因此说这是一种比较讨巧的做法。
但诸伏高明毕竟从名字开始就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三国文化联系紧密,使用逃避的方法也逃避不了太久。因此在基德vs高明 被盯上的唇中,诸伏高明重新开始高频率的引用古文。这一次青山刚昌与赤壁案相比,显然有所改变,引用的名言基本上没有含义上的严重谬误。并且,这一次,青山刚昌再次使用了一个非常讨巧的方式,那就是不给出具体的人名,以避免引用失误。比如赵普的名言被说成是中国某个著名军师所言,郭嘉的名言被说成是三国某个著名武将所言,周瑜的名言被说成是三国某个著名军师所言。虽然令人哭笑不得,但也实在是不能说大错特错。但是,当深入到具体的含义,比如相对冷僻的“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青山刚昌仍然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相对无知的一面。
不过,这一次成功的创作,可能重新激起了青山刚昌创作诸伏高明的信心,也让他彻底确定了“扬长避短,不深究古文含义和渊源”的路线。因此。在群马与长野边境上的遗体,也就是现在动画化的这一案中,毛利兰再次活跃起来,开始了自己的三国阐释工作,恢复了赤壁之馆案中,诸伏高明引用古文、小五郎发出疑问、毛利兰进行解释的模式。
在第96卷 基德vs高明 被盯上的唇中,尚且会把这些名言说成是三国志中某个人所言。而在第102卷中,青山刚昌则完全回避了这一点,只说是谁谁谁说的,因此绕过了这句话属于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这一问题,也不必再追寻此言的源头。比如在这一案中,诸伏高明引用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句话。这句话显而易见是刘邦所言,但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也确实说过这样一句话,于是青山刚昌只让毛利兰解释为“这句话是刘备说的”,由此而由此回避了这句话真正的主人,也回避了对这句话进行溯源的工作。在这一模式下,他只需要手边有一本三国演义,就足以使诸伏高明的引用不会出现明显的错误。
青山刚昌显然不具备非常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功底,因此他但是他又有创作诸伏高明这一角色的需求。从他对中国名言的引用的变化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是如何回避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尽可能的将作品修补到尽量完善的地步的。
诸伏高明出场的案件主要有死亡之馆 赤壁、毒与幻的设计、赤女的惨剧、县警的黑暗、基德VS高明 被盯上的唇、36宫格的完美犯罪、群马与长野边境上的遗体这七个案件。
这几个案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死亡之馆 赤壁、县警的黑暗、基德VS高明 被盯上的唇、群马与长野边境上的遗体着四个案件,分别位于65卷、86卷、96卷、102卷,开始更新于2009年2月、2014年12月、2018年8月和2021年12月。
首先是最开始的死亡之馆 赤壁。在死亡之馆 赤壁案中,首创诸伏高明引用古文、小五郎发出疑问、毛利兰进行解释的模式,引用古文的数目堪称所有案件之最。具体的内容会贴在下面。
在这几次用典中,有几个极其严重的谬误。首先是【孟宗哭竹】,其真实含义属于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形容孝心感天动地,而漫画中毛利兰则称则把这个成语的含义解释为:在中国用来比喻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很难弄到手的东西。
另一个错误则是【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形容名声并没有实际的用处,而青山刚昌可能把这句话和画饼充饥弄混了,以至于认为是指推理缺少证据。
这两个错误属于南辕北辙型,简直可以登上语文考试的考题。这错误有多么严重呢?举个例子,有的人言必称刚圣不可批判,我说他犹如“孟宗哭竹”,绝不是称赞他在为不可为之事,而是在讽刺他很孝。其谬误如此。
但是,在此之后,青山刚昌应该意识到了自己对古文的引用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此后毒与幻的设计这个案子,诸伏高明没有引用古文,赤女的惨剧案中诸伏高明也只引用了一句。而在县警的黑暗中,青山刚昌非常讨巧的让诸伏高明引用了两句日本文学的传统名言。
由于文化背景的原因,青山刚昌和他的助手、编辑,对日本文学的了解显然会远高于中国文化。因此说这是一种比较讨巧的做法。
但诸伏高明毕竟从名字开始就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三国文化联系紧密,使用逃避的方法也逃避不了太久。因此在基德vs高明 被盯上的唇中,诸伏高明重新开始高频率的引用古文。这一次青山刚昌与赤壁案相比,显然有所改变,引用的名言基本上没有含义上的严重谬误。并且,这一次,青山刚昌再次使用了一个非常讨巧的方式,那就是不给出具体的人名,以避免引用失误。比如赵普的名言被说成是中国某个著名军师所言,郭嘉的名言被说成是三国某个著名武将所言,周瑜的名言被说成是三国某个著名军师所言。虽然令人哭笑不得,但也实在是不能说大错特错。但是,当深入到具体的含义,比如相对冷僻的“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青山刚昌仍然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相对无知的一面。
不过,这一次成功的创作,可能重新激起了青山刚昌创作诸伏高明的信心,也让他彻底确定了“扬长避短,不深究古文含义和渊源”的路线。因此。在群马与长野边境上的遗体,也就是现在动画化的这一案中,毛利兰再次活跃起来,开始了自己的三国阐释工作,恢复了赤壁之馆案中,诸伏高明引用古文、小五郎发出疑问、毛利兰进行解释的模式。
在第96卷 基德vs高明 被盯上的唇中,尚且会把这些名言说成是三国志中某个人所言。而在第102卷中,青山刚昌则完全回避了这一点,只说是谁谁谁说的,因此绕过了这句话属于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这一问题,也不必再追寻此言的源头。比如在这一案中,诸伏高明引用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句话。这句话显而易见是刘邦所言,但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也确实说过这样一句话,于是青山刚昌只让毛利兰解释为“这句话是刘备说的”,由此而由此回避了这句话真正的主人,也回避了对这句话进行溯源的工作。在这一模式下,他只需要手边有一本三国演义,就足以使诸伏高明的引用不会出现明显的错误。
青山刚昌显然不具备非常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功底,因此他但是他又有创作诸伏高明这一角色的需求。从他对中国名言的引用的变化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是如何回避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尽可能的将作品修补到尽量完善的地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