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2-0-2
姓名:“杰克”
【测试标记】
1、“非正义”
2、艺术的纯粹
3、自我审判
【测试倾向】
不受束缚的天生罪犯?
【测试结果】
1、整体评价:
由于本组成员均对犯罪颇有研究,对将四人划分在一组,我保持较高警惕。
犯罪于2-0-2来说是追寻“艺术”的纯粹。在此过程中,他完全沉浸其中,从未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
在实验中,与同组其余三人相比, 2-0-2 从未有过一刻在“正义”与“非正义”的之间犹疑。
2、流程说明:
实验初期,本组成员间形成了明确的阵营划分。然而根本认知的背离,让这种基于过往阶段性经历建立的同盟并不牢固。
果不其然,一封留在晚餐桌上的罪行书,让同盟迅速瓦解。
而之于个人,2-0-2未受到任何影响,其余三人则开始重新思考 “正义”的定义。
这让2-0-2在整场实验中占得先机。
实验过程中,2-0-2一心追寻成功实施2-0-3所描述的完美犯罪的方式,且犯罪目标自始至终都是2-1-1。
最终,2-0-2实现目标,并将“正义”的2-0-4推入了信仰崩塌的深渊。
3、分析总结:
本组实验能够稳步朝着预设结果迈进,究其原因是2-0-2对自我认知的坚定不移。
作为本组最鲜明的旗帜,在无药物影响下,2-0-2一直保持着绝对的冷静,目标明确且面对任何罪恶都不会经历任何程度的内心忏悔。
2-0-2对于完美犯罪的追求单纯而极致。在他眼中这是“艺术”的纯粹,与正义与否无关,这一认知使他抛开一切世俗道德等方面的思考,不受约束。
而利用2-0-4对程序正义的坚守,2-0-2成功逃脱了其余实验对象的制裁,且没有受到精神层面审判,成为了2-1-1口中的“正义的漏洞”。
2-0-2的存在使得2-0-4抛弃了对“看得见的正义”的维护,试图对2-0-2行使酌情权,最终迷失自我。
2-0-2在本组起到的作用,为之后的实验分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研究某一类人群时,除了使用竞逐的方式放大药效外,还可以在选择实验对象时扩大差异。
特别是当那些立场看似相近的实验对象,随着实验进行,意识到彼此目标达成手段、甚至目标本身存在分歧时,抉择的多元性足以确保无论出现何种意外,最终都能带来的有价值的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