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2,466贴子:6,155,910
  • 5回复贴,共1

【解析】背离尘世的幸福——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海子##诗歌##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6-28 22:11回复
    原文: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6-28 22:12
    回复
      关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前人已有很多评述,大抵分为正反两面,前者论其积极乐观,字里行间皆是温暖,后者说其鄙弃俗世,背后是嘲讽冷笑。然而不论哪种解释,都无法准确展露逝世的诗人的真实想法,故此文旨在用更加合理的解释,窥探海子的内心世界,哪怕只是分毫。
      我认为这首诗是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中徘徊的产物。他一方面渴望得到幸福,一方面又不愿沦落于尘世,在矛盾中挣扎,他写下这首诗。
      第一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明天”一直被视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直到学者杨四平在《在尘世寻找天堂》一文中提出新解,才使人重视到背后的黑暗。“从明天起”,意味着并非今日,从明天开始幸福,意味着今日不能够幸福。表面上充满希望的词句背后潜藏着现实的灰暗——这一点逐渐被世人认同。
      然而,私以为这句话的意思不仅仅是对现实处境的绝望,而是仍然渴望着幸福的表现,因为“明天”之后还有个“起”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今天是今天,明天永远都不会到来,然而明天起还有无数个时日,都会成为“今日”。不同于最开始忽略“明天”一昧展示对生活的希望的解读,也异于作者把幸福留在永不会到来的未来的解读,我认为海子对现实怀有深深的绝望,把希望寄托于有朝一日。
      做一个幸福的人,如同对全世界宣告般的誓言,是下定决心要去做的事情,在未来的某个明天。所以一开始,诗中充满着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明天的期盼。在这种氛围里,诗人提出了“幸福”一词。
      做一个幸福的人是怎么样的呢?“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是作者诗中对幸福生活的诠释。
      海子出生于农村,被称为“乡下人”,他的诗中常常出现“土地”“小麦”一类的元素,自然而普通,我们可以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推测出,作者接触到了传统中幸福的标准,那是一种无需担心物质的悠然自得的生活。而“周游世界”则略有不同,是一种脱离农村充满惊喜的具有冒险的生活。这两者被巧妙融合在一起,构成幸福的标准。
      然而这是作者内心对幸福的定义,还是阐述世俗观念中的幸福?纵使作者承认这种生活是幸福的代名词,这又是他想要追求的吗?海子一直拥有着“兼济天下”的理想,渴望自己的诗带给周围人重大改变,用诗歌成就生活,“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志在拯救中国的海子安然于日常琐碎自然是不合常理的,那么,“劈柴,喂马”便是海子根据世俗观念认为的可以称为幸福的东西。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作者认为尘世幸福的要素之一是关心粮食蔬菜,热爱生活。然而他使用了“明天”,意味着作者在今日对粮食和蔬菜漠不关心,这是他选择的道路,用一生为理想的诗歌献身。这样看来,他获悉了尘世幸福的要素,却做出了另类的选择——他试图放弃尘世。
      前文总结了尘世幸福“骑马、劈柴、环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表现后,作者却不仅仅满足于此,他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房子”即住所,与前文粮食蔬菜联合构成温饱的标准,乃尘世之意,再自然不过。引人发问的是接下来的补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对能达到幸福的房子提出了要求:要面朝着大海,即看得见海洋;要气候温暖,春花盛放。海子名为“海之子”,对海洋有着无限眷恋,而房子是庇护之所,“春暖花开”构成了庇护之地的环境,即作者渴望有一处接纳自己、承载理想的温暖之地。联合此时海子失恋不久的过往,我感受到了他的孤独。
      然而现实是“面朝大海”与“春暖花开”具有冲突,不可能同时实现,这所房子只能成为作者心灵的幻想,他在尘世之外的幸福也将破碎。
      因此,第一节陈述了作者认为的世俗幸福的标准,在这之上提出了自己对幸福的要求。然而他的想法与灰暗的现实相违背,成为不可能实现的幻影。所以即便作者想要在明天做一个幸福的人,他也不可能实现,明天不会到来。
      那么作者能否转而追求尘世的幸福呢?他在执著什么?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6-28 22:12
      回复
        第二节开头说:“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关于此句有三点推测:一是海子一生贫困潦倒,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在亲人眼里他是不幸的,故在诗中弥补,告诉他们自己的幸福;二是“通信”代表着离开,意为海子不能与其他人一起为普通的乡村生活奋斗,他无法舍弃自己崇高的志向;三是对二进行补充,海子离开了,通信便成为一种与亲人好好相处的联系性象征,这说明他仍然无法脱离自己的生活,背后的家人需要扶助,他无法抛弃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摆脱不了现实亦不愿放弃理想,作者在挣扎中倾诉出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上文所讲的“幸福”都是“我”作为个体的幸福,此处将个体上升到了全人类,幸福针对的对象随之扩大。
        这里“幸福”作为定语,修饰“闪电”。闪电的特性是亮与快。转瞬即逝,却也照亮了世间。我认为“幸福的闪电”就是作者一直追求的人生理想,它在作者的现实生活中长期处于海市蜃楼般的状态,只有少数时刻,如天上的闪电般忽现,瞬间消失,难以捕捉,然而纵使仅有一瞬,那亮度也令人贪恋。选取闪电元素的另一原因是将闪电看做“天启”,为上天的启示,海子深信自己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担当着重要角色,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于是作者将因这种理想使命得来的幸福传达给每一个人,他渴望有所成就,得到幸福,再以使者的身份将幸福分散到其他人手中,是一种模糊飘渺却无限崇高的理想。
        此时“我”已由普通变得非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就更加证明了此时“我”的至高无上,命名者往往是站在居高临下的地位,而名字前“温暖”的修饰,则代表“我”带来着幸福,哪怕是没有生命的山河,都将带上温暖的质感。
        因此,在第二节中,作者阐述了自己真正渴望的幸福,是一种高于现实、背离现实的理想。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6-28 22:13
        回复
          第三节笔锋一转,作者重回到尘世之间,他说:“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这次的对象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祝福的内容是什么呢?“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连续反复的句式读起来情真意切,然而仔细回想,就会发觉“灿烂前程”和“有情人终成眷属”都是海子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东西,他穷困潦倒,恋情上失意,现实的灰暗与诗中的光彩截然想反,那么最后造成的结果也一样:海子无法在尘世得到幸福。
          自己无法得到却以一种真诚的语气祝福他人,究其原因,作者只是将世俗观念里认为幸福的东西祝福给了他人而已。他的心态平和,是因为自己并非想要尘世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个“只愿”,就更说明了作者追求的并非是尘世的幸福,而是脱离尘世的东西。
          这里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上文有所不同,作者没有那所房子,也不再寄托希望于庇护之所。他选择了自己面向大海,就是面对他想要的幸福。如此他选择背对陆地上的人们,留给世界的只有背影,这就是说,他注定要与尘世背离,唯有如此,才能够有“春暖花开”的出现。也就是说,作者想要站立的地方是与世界上所有普通人完全不同的地方,这是海子的理想, 这才是海子追求的幸福。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6-28 22:13
          回复
            END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6-28 22: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