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98,423贴子:12,602,155
  • 1回复贴,共1

《廿二史札记》中关于土木堡张辅死的另一种说法。(仅供交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廿二史札记》是古代读史札记,三十六卷,为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清代三大考据学著作之一),是作者读史之笔记。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其书注重经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乱兴衰”。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题目大多标新立异,有考有论,非一般读书笔记所能比拟。
我刚才在阅读陈士银老师写的《摇曳的名分-明朝礼法简史》中看到了这么一段关于张辅在土木堡死的另一种说法:
《廿二史札记校证》卷三十一,第724页。“土木之变”后,英国公张辅并没有战死沙场。求生本能促使他临阵脱逃,一路逃到京师的英国公府。逃到家中的张辅恢复理智之后,才后悔莫及:我一个七十五岁的老翁怎么如此贪生怕死,把皇帝丢给了敌人?我可是威震中外的大明将领张辅!怎么做了逃兵?!与家人诀别之后,他来到先人墓地上清扫了墓地,摆上了祭品,然后义无反顾地自经身亡。一个“逃”字足以让张辅晚节不保!为了保住他的晚节,史家开启了特殊的书写模式。作为四朝元勋,英国公张辅德高望重,又是三征安南威震海外的宿将。即便逃回了家中,毕竟还是自杀殉国,故此,他做逃兵的这个细节自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应该责备的是,王振如何误国,阉党如何该诛;我们应该惋惜的是,当年朝廷为何不让张辅家族世世代代镇守安南,一如沐氏家族镇守云南,这样就可以保
证中国对安南的长久统辖,而非一朝弃之。 [9] 这便是古往今来不少史家赞同的法则。
我特意找了一下原文:(又如张辅之死,据《庾巳编》谓,辅从英宗北征,土木之难逃归,与家人诀而缢死于先墓。今辅本传则但谓从英宗北征,死土木之难,绝不及逃归自缢之事。盖讷以严重立教,最有师法;辅四朝勋德,白首无间言,故各著其所优,而小疵在所略也。)
与张辅一样,景泰帝的形象也以正面为主。在也先围困京师之际,他即位为天子,带领军民奋起反击,有再造社稷之功,最终却惨遭“夺门之变”,是令人惋惜的好皇帝。可惜,这只是真相这枚棱镜的一面罢了。(作者观点)


IP属地:吉林1楼2024-06-28 23:32回复
    这时候的张辅都75了,说是出征抬到半路突发脑溢血死了,土木堡又一乱大伙抛下灵车都不是不可能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08 14: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