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导热这件事从原理上很像电流,温差好比电压,导热能力(热阻)好比电阻。那么提高热流的问题转化成一个纯电阻电路怎么提高电流?比如5V电池通过铜导线连着一个1欧的电阻。毫无疑问提高电流要减小这个1欧电阻的阻值,把铜导线换成银的,并没有什么卵用。
CPU散热这件事也是如此,要找到热阻最大的地方。先然是硅脂,所以所有DIY手术都要围绕硅脂进行。
搞笑案例1:开盖给芯片补焊,有网友怀疑芯片或许会有焊接质量问题?于是乎拆开发现确实有几个小点没有被焊接覆盖,然后补焊装回去发现还不如原来。这就相当于放着1欧的电阻不管去把铜导线换成银的,有用吗?有用。真的有用吗?只有卵用
。
所以要如何增加硅脂的效果呢?就像减少导体电阻一样,三个因素:电阻率,导体截面积,导体长度。下面从这三个因素分析:
1,电阻率,说人话就是换导热系数更高的硅脂或者液态金属了,无需多言就是多掏点票票,略。
2,导体截面积,也就是增加硅脂接触面积,但是我想说的是总接触面积并全不是有效的,比如CPU顶盖最边上的硅脂,这个接触已经没什么有效提升了。那么如何提升有效的接触面积?显然想办法要让CPU顶盖温度相同,或者简单说想办法均热。
搞笑案例2:磨CPU顶盖磨到几乎露出芯片,美其名曰顶盖越薄导热越好。结果刚磨的时候还有点效果,然后越薄越辣鸡还不如不磨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铜质顶盖薄了虽然铜的热阻小了一点点,但是会极大削减顶盖的均热能力,致使硅脂的有效接触面积大幅降低,又是捡了芝麻丢西瓜的行为。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如果开盖动手术,虽好是把顶盖换成真空腔均热板再焊上去或者用液态金属,这个手术难度较大且对扣具下压力要求极高需要资深DIY水平。
另外一个影响接触面积的就是热管方向和ZEN4发热CCD的分布方向问题,CPU硅芯片一般都是长方形,比如intel13,14代就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显然散热器的热管方向垂直于这个方向可以获得最大的有效接触。如果热管方向和它平行,那么只有正上方的两根热管可以有效导热,其它热管只能喊666。很不幸zen4就是这样,两个长方形的CCD处于一条直线上还完美和热管方向平行,于是……AMD和主板插槽设计师都哭了
。然而这两位天才设计师不服:哈?谁让你们用风冷了?用水冷不就没这事了?好吧……这是amd积热的一个因素。
3,导体长度,也就是减少硅脂厚度。应对措施:适当增加扣具下压力。当然增加扣具压力不是大头影响。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散热器和CPU顶盖之间不够平,尤其是CPU顶盖很多小的凹凸之处,这些凹凸会极大增加硅脂的厚度如果凹凸之处正好在CCD正上方……这是积热的另一个因素。解决办法,磨平并且抛光CPU顶盖和散热器底座,注意不要磨平就好不要磨的多了。
综上,最完美的散热DIY就是开盖然后用均热板替换铜板顶盖,所有接触面均抛光磨平,所有接触面之间填充液态金属或者焊锡。然后用水冷或者想办法把双塔风冷旋转90度扣上去。积热?不存在的。![](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02.png?t=20140803)
CPU散热这件事也是如此,要找到热阻最大的地方。先然是硅脂,所以所有DIY手术都要围绕硅脂进行。
搞笑案例1:开盖给芯片补焊,有网友怀疑芯片或许会有焊接质量问题?于是乎拆开发现确实有几个小点没有被焊接覆盖,然后补焊装回去发现还不如原来。这就相当于放着1欧的电阻不管去把铜导线换成银的,有用吗?有用。真的有用吗?只有卵用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25.png?t=20140803)
所以要如何增加硅脂的效果呢?就像减少导体电阻一样,三个因素:电阻率,导体截面积,导体长度。下面从这三个因素分析:
1,电阻率,说人话就是换导热系数更高的硅脂或者液态金属了,无需多言就是多掏点票票,略。
2,导体截面积,也就是增加硅脂接触面积,但是我想说的是总接触面积并全不是有效的,比如CPU顶盖最边上的硅脂,这个接触已经没什么有效提升了。那么如何提升有效的接触面积?显然想办法要让CPU顶盖温度相同,或者简单说想办法均热。
搞笑案例2:磨CPU顶盖磨到几乎露出芯片,美其名曰顶盖越薄导热越好。结果刚磨的时候还有点效果,然后越薄越辣鸡还不如不磨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25.png?t=20140803)
另外一个影响接触面积的就是热管方向和ZEN4发热CCD的分布方向问题,CPU硅芯片一般都是长方形,比如intel13,14代就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显然散热器的热管方向垂直于这个方向可以获得最大的有效接触。如果热管方向和它平行,那么只有正上方的两根热管可以有效导热,其它热管只能喊666。很不幸zen4就是这样,两个长方形的CCD处于一条直线上还完美和热管方向平行,于是……AMD和主板插槽设计师都哭了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09.png?t=20140803)
3,导体长度,也就是减少硅脂厚度。应对措施:适当增加扣具下压力。当然增加扣具压力不是大头影响。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散热器和CPU顶盖之间不够平,尤其是CPU顶盖很多小的凹凸之处,这些凹凸会极大增加硅脂的厚度如果凹凸之处正好在CCD正上方……这是积热的另一个因素。解决办法,磨平并且抛光CPU顶盖和散热器底座,注意不要磨平就好不要磨的多了。
综上,最完美的散热DIY就是开盖然后用均热板替换铜板顶盖,所有接触面均抛光磨平,所有接触面之间填充液态金属或者焊锡。然后用水冷或者想办法把双塔风冷旋转90度扣上去。积热?不存在的。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02.png?t=201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