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性,指向观,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点。
有一次说法,说了一连串的结果,引人胜,令人信心倍增,马上就想支修观了。
有一次说法,说了一大堆异道,说了他们的现象,说了他们的成因,然后在每一个对异道的解析后,都是两句话,从句引向修观的话。对于实践者来说此经没什么肉,对一些异道,却能让其对照,以引入修观。
有很多次说法,一说到色(物质)的四种态,一说到身心五种维度的世间,一说到世间的五种状态,一说到支持身心存在的各种器官,一说到世间规则的性质,就会以观境的视角指引到,“此即~”,“此是~”。
,
,
很多的人看释迦的言辞,都感受不到这些,一说释的言辞,就是说五种世间的维度,……,说色(物质),什么是物质,……,说受,什么是受……,,
完全是在乱说!释迦只会以观境的指向说到“此即~”,“此是~”。
这才是正确的说法。
,
有一次说无记的法,说到世间的常无常,世间的……,有,无,……等,
世间就是“有”,就是知识逻辑,就是概念,说这些世间的,世间的有无,就是在说知识的有无,知识是有边无边等等等,
只要把世界代成五种世间的维度,代成知识逻辑就知道,这些全是无记
有一次说法,说了一连串的结果,引人胜,令人信心倍增,马上就想支修观了。
有一次说法,说了一大堆异道,说了他们的现象,说了他们的成因,然后在每一个对异道的解析后,都是两句话,从句引向修观的话。对于实践者来说此经没什么肉,对一些异道,却能让其对照,以引入修观。
有很多次说法,一说到色(物质)的四种态,一说到身心五种维度的世间,一说到世间的五种状态,一说到支持身心存在的各种器官,一说到世间规则的性质,就会以观境的视角指引到,“此即~”,“此是~”。
,
,
很多的人看释迦的言辞,都感受不到这些,一说释的言辞,就是说五种世间的维度,……,说色(物质),什么是物质,……,说受,什么是受……,,
完全是在乱说!释迦只会以观境的指向说到“此即~”,“此是~”。
这才是正确的说法。
,
有一次说无记的法,说到世间的常无常,世间的……,有,无,……等,
世间就是“有”,就是知识逻辑,就是概念,说这些世间的,世间的有无,就是在说知识的有无,知识是有边无边等等等,
只要把世界代成五种世间的维度,代成知识逻辑就知道,这些全是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