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话
【原作者对电视动画《义妹生活》第1集的解说与感想(※长文)】
感谢大家收看第1集。尽管刚刚播出完毕,但我想以原作者的视角写一些对这部动画的感想。(这篇文章会包含第1集的剧透,所以还没看的朋友请注意)
首先,那些不熟悉原作(小说版)就来看动画的人,可能会觉得“咦?和想象的不一样”。很多人可能会想象这是一个与义妹生活在一起闹腾的恋爱喜剧。然而,这部作品并不是所谓的恋爱喜剧。虽然如果将角色配置和基本设定列出来看,这确实是一部普通的恋爱喜剧,但实际上这部作品并不是为了展示爱情或喜剧,而是为了描绘他们的日常生活。尽管如此,我也不希望为了接近三次元(现实)而损害二次元的魅力,所以这是一部在尽量不损害二次元魅力的情况下,探索三次元(现实)表达的作品。类似的类型可能是“human drama”,但也由于更注重于恋爱感情,我找不到一个完全契合本作的现有作品类型,所以我和责编决定称之为“恋爱生活小说”。
“架空人物的自叙性小说”“让人感觉像是真实人物的日记般的阅读体验”,这就是《义妹生活》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初次接触这部作品的人,可能会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读者支持它。这是因为这部作品的核心魅力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细致的生活细节、细腻的表达和整体的阅读体验。
……说到这里,其实这篇文章是关于动画的解说和感想。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在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这都是为了更好地解说动画,请多多包涵。
正因为如此写下了原作,所以我也认为将其改编成动画非常困难。实际上,在《义妹生活》广播(第3回)中,上野导演也表示“感觉很难”,“是吧!抱歉!”我有50%是感到歉意,但另外50%则是觉得“能让感受到这份困难的人来担任导演真是太好了”。感到困难就意味着他完美地理解了我在《义妹生活》中所重视的东西。如果只是简单地列出故事情节,那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爱情喜剧,可以轻易地处理成“不是那么有意思的恋爱喜剧”。但他们没有这么做,而是抓住了作品的核心魅力,正面面对困难。这让我感到非常感激。
接下来解说一些细节部分。
- 悠太和沙季的角色性格与相遇
观众们应该已经感觉到了,这两个人“非常理性,性格也很麻烦”。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上,两人都曾亲眼目睹并经历了父母关系的破裂。一方好心的举动被另一方视为恶意,无法察觉对方的真心而相互责备等等。两人因为常常处在对立和误解的人际关系中,深刻体会到了人际关系的不如意。他们对一方对另一方抱有单方面的期望,然后自己受伤并发泄怒火的这种人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的“偏颇”和“丑陋”感到厌恶。或许也可以将他们归类为“冷酷”,但实际上这样描述会有些偏差。他们基本上是冷静而不常表现出激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情绪起伏不大,也不是没有同理心。因此,他们对初次见面的人会表现得友好,这也体现在他们相遇时的对话中。沙季看穿了悠太幽默中缺乏热情的一面,因为他们是同类人,但悠太一直以这种适度的距离感,不太亲近也不太疏远、不太搞笑也不太严肃的沟通方式融入着社会。这是一种由不对他人抱有期望而生的不易去树敌的沟通方式。而相反沙季虽然同样具有不对他人抱有期待的感性,却是从一开始就对寻求人际关系中微妙之处的人表示了拒绝,选择了孤立并持续着这种沟通方式。然而,这种沟通方式只有在她个人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时她才会用。她在拥有宁愿一个人也无所谓,被所有人都讨厌的这种一杆子打死的感受性的同时,却比什么都重视母亲亚季子,不想做任何会让亚季子到损害的事。因此,对亚季子所爱的男人太一和即将成为家人的悠太,她尽量表现得友好。在第一次见面时,她故意露出在学校里看不到的笑容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她模糊地想着,在高中毕业前的两年内,表面上保持友好以确保亚季子的归宿,然后再悄悄地搬出去独居来稳妥地抽身。她对男性家人没有期待,但也不想拒绝他们而伤害他们,正是怀着这种既不白也不黑的微妙感情成为了家人。当两人单独相处时,沙季故意向悠太展示了高冷的一面,因为她感受到了与自己类似的东西——她感到悠太可能会以相同的态度度过今后的家庭生活,所以作为一次赌注,她稍微展现了一下“真实的自己”,而由于悠太也正如她预料的那样,所以才达成了“契约”。
- 动画原创要素
读过原作小说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这部动画其实有很多原创的描写,也有很多台词和场景被省略(删减)。沙季搬进来时发现墙上的贴纸并用手指描摹,悠太回家时看到亮着灯的客厅有所感触,强调速食味噌汤并闪回到过去的用餐场景,这些都是动画的原创。然而,我觉得这些场景虽然在原作小说中没有描述,但在两人的故事中却确实存在。如果假设悠太和沙季是真实存在的话,那这些场景就应大约比原作小说更忠实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上野导演和工作人员们拾起了我在写小说时遗漏了的东西——我是这么看的。
【原作者对电视动画《义妹生活》第1集的解说与感想(※长文)】
感谢大家收看第1集。尽管刚刚播出完毕,但我想以原作者的视角写一些对这部动画的感想。(这篇文章会包含第1集的剧透,所以还没看的朋友请注意)
首先,那些不熟悉原作(小说版)就来看动画的人,可能会觉得“咦?和想象的不一样”。很多人可能会想象这是一个与义妹生活在一起闹腾的恋爱喜剧。然而,这部作品并不是所谓的恋爱喜剧。虽然如果将角色配置和基本设定列出来看,这确实是一部普通的恋爱喜剧,但实际上这部作品并不是为了展示爱情或喜剧,而是为了描绘他们的日常生活。尽管如此,我也不希望为了接近三次元(现实)而损害二次元的魅力,所以这是一部在尽量不损害二次元魅力的情况下,探索三次元(现实)表达的作品。类似的类型可能是“human drama”,但也由于更注重于恋爱感情,我找不到一个完全契合本作的现有作品类型,所以我和责编决定称之为“恋爱生活小说”。
“架空人物的自叙性小说”“让人感觉像是真实人物的日记般的阅读体验”,这就是《义妹生活》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初次接触这部作品的人,可能会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读者支持它。这是因为这部作品的核心魅力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细致的生活细节、细腻的表达和整体的阅读体验。
……说到这里,其实这篇文章是关于动画的解说和感想。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在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这都是为了更好地解说动画,请多多包涵。
正因为如此写下了原作,所以我也认为将其改编成动画非常困难。实际上,在《义妹生活》广播(第3回)中,上野导演也表示“感觉很难”,“是吧!抱歉!”我有50%是感到歉意,但另外50%则是觉得“能让感受到这份困难的人来担任导演真是太好了”。感到困难就意味着他完美地理解了我在《义妹生活》中所重视的东西。如果只是简单地列出故事情节,那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爱情喜剧,可以轻易地处理成“不是那么有意思的恋爱喜剧”。但他们没有这么做,而是抓住了作品的核心魅力,正面面对困难。这让我感到非常感激。
接下来解说一些细节部分。
- 悠太和沙季的角色性格与相遇
观众们应该已经感觉到了,这两个人“非常理性,性格也很麻烦”。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上,两人都曾亲眼目睹并经历了父母关系的破裂。一方好心的举动被另一方视为恶意,无法察觉对方的真心而相互责备等等。两人因为常常处在对立和误解的人际关系中,深刻体会到了人际关系的不如意。他们对一方对另一方抱有单方面的期望,然后自己受伤并发泄怒火的这种人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的“偏颇”和“丑陋”感到厌恶。或许也可以将他们归类为“冷酷”,但实际上这样描述会有些偏差。他们基本上是冷静而不常表现出激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情绪起伏不大,也不是没有同理心。因此,他们对初次见面的人会表现得友好,这也体现在他们相遇时的对话中。沙季看穿了悠太幽默中缺乏热情的一面,因为他们是同类人,但悠太一直以这种适度的距离感,不太亲近也不太疏远、不太搞笑也不太严肃的沟通方式融入着社会。这是一种由不对他人抱有期望而生的不易去树敌的沟通方式。而相反沙季虽然同样具有不对他人抱有期待的感性,却是从一开始就对寻求人际关系中微妙之处的人表示了拒绝,选择了孤立并持续着这种沟通方式。然而,这种沟通方式只有在她个人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时她才会用。她在拥有宁愿一个人也无所谓,被所有人都讨厌的这种一杆子打死的感受性的同时,却比什么都重视母亲亚季子,不想做任何会让亚季子到损害的事。因此,对亚季子所爱的男人太一和即将成为家人的悠太,她尽量表现得友好。在第一次见面时,她故意露出在学校里看不到的笑容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她模糊地想着,在高中毕业前的两年内,表面上保持友好以确保亚季子的归宿,然后再悄悄地搬出去独居来稳妥地抽身。她对男性家人没有期待,但也不想拒绝他们而伤害他们,正是怀着这种既不白也不黑的微妙感情成为了家人。当两人单独相处时,沙季故意向悠太展示了高冷的一面,因为她感受到了与自己类似的东西——她感到悠太可能会以相同的态度度过今后的家庭生活,所以作为一次赌注,她稍微展现了一下“真实的自己”,而由于悠太也正如她预料的那样,所以才达成了“契约”。
- 动画原创要素
读过原作小说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这部动画其实有很多原创的描写,也有很多台词和场景被省略(删减)。沙季搬进来时发现墙上的贴纸并用手指描摹,悠太回家时看到亮着灯的客厅有所感触,强调速食味噌汤并闪回到过去的用餐场景,这些都是动画的原创。然而,我觉得这些场景虽然在原作小说中没有描述,但在两人的故事中却确实存在。如果假设悠太和沙季是真实存在的话,那这些场景就应大约比原作小说更忠实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上野导演和工作人员们拾起了我在写小说时遗漏了的东西——我是这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