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把我的过去,无论是善还是恶,全都提供给人们作为参考。”恰如书名所述,先生在他最后的告白遗书中将他那长年受侵扰、不安孤独而又敏感的心彻底剖开、呈现出来给人看。先生说别人难以理解他自杀的道理,正如他不理解乃木将军为何自杀一般。虽说如此,好友K的死及其留下的遗书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提示。K说道自己是因为意志薄弱、怯懦无能而死的,这与先生所言正好相去甚远。先生以前一直认为K绝非懦弱之徒,就连在自杀前几天都还表现得一副相安无事的超然姿态,仿佛内心从未被什么事所扰。K被逐出家门,自视清高的他将一系列随之降临的苦难视作苦行僧式的考验,生活的拮据和过度劳累、前途无望的焦虑在不自知间已经将他的内心折磨得千疮百孔,他早已被逼到悬崖边上,离深不见底的峡谷只有一步之遥。他是怯懦的,为了从脚下的深渊移开眼去,把自己寄身于脑海中哲人、圣人的世界中,试图用这种自认为的清醒麻痹不安和痛苦。但这唯一的退路也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自诩禁欲精进的他爱上了小姐,陷入了绝望。“很痛苦”“是蠢货”,K向自己的挚友传达走投无路、渴望被理解的信号;“下决心”,内心踌躇不定的他就和先生同样优柔寡断,几度话到嘴边说不出,到最后也没能下定决心;“本该早点死的,却不知为何苟活至今”,他从未为情所扰,也非因先生而死,他所厌恶的只有自己丑陋软弱不堪的内心。他的遗书是“抽象”的,连与他最亲近的挚友都丝毫没能理解自己的内心,报纸上胡乱的猜测仿佛示出了这当中的悲哀。先生百般思索后方才顿悟——自己正走在K所走过的那条不归路上,就如他自己所说:“这就好像我轻易站在魔鬼通过的路上,却没有意识到那瞬间的黑影将使我的一生变得暗淡无光。”K的末路似乎早已预示出先生的结局,仿佛对着镜子观看一般,只因二人看似陌路,实则却如此相似!K的自杀只留下一封抽象的遗书,不曾被任何人所理解;如今先生也选择将自己内心作为经验毫无保留地诉说出来,若能有所借鉴对他来说也算是尽了“先生”之义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