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49贴子:412,772
  • 2回复贴,共1

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姻才是“百年作合”的天命真配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姻才是“百年作合”的天命真配3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4-08-01 14:48回复
    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姻才是“百年作合”的天命真配3
    其实,自高鹗以降,后世读者就大多把《终身误》给读反了。曹雪芹写《终身误》,本意是强调宝玉错爱黛玉,全曲描摹的乃是宝玉婚前陷于情迷时的口吻。但程高本续书却把《终身误》误读成了宝钗错嫁宝玉,以为曲文讲述的是宝玉婚后对自身婚姻的不满。这就给了拥林派红学进一步曲解发挥的空间,把曹雪芹所批判、反对的情迷昏话,恰恰当作“曹公本意”来大肆宣扬。但回归《终身误》曲文本身,高鹗及后世拥林派红学的错误却是相当明显的。
    比如,《终身误》的第一句话,高鹗及后世拥林派红学的解读就完全错的离谱:
    都道是金玉良姻……
    这个“都”是谁?高鹗的理解是贾母、王夫人等荣国府家长。所以程本后四十回续书按照这个理解,写了贾母、王夫人均一致选中宝钗做新媳妇,抛弃了黛玉。后世拥林派红学的理解跟高鹗并无本质区别,充其量只是把贾母摘出来,集中火力对准王夫人猛批一气,大骂她是“反动封建家长”而已。
    但实际上,这个“都”指的是癞头和尚、跛足道人、警幻仙姑等天界人物。他们才是脂评本《红楼梦》中金玉良姻的真正支持者。因为《终身误》的第三句话有云: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这个“美中不足”,呼应的就是当初癞僧、跛道劝阻顽石下凡时所讲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
    “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甲戌本第1回)
    足见,《终身误》的本意乃是说顽石贾宝玉婚前抗拒神仙们所预言的天意、天命,只一味痴迷于跟绛珠林黛玉的阴差阳错的讹缘,俗眼里看不见女娲宝钗与顽石贾宝玉的天命真配,却把子虚乌有的木石前盟给当真了,这就是他的“终身误”,认错了黛玉作知己,也选错了自己的终身伴侣。
    再结合《枉凝眉》一曲来看,这两支曲子其实讲的就是一回事,不过是分别从宝玉、黛玉两个角度来具体悲叹而已:宝玉错爱黛玉,这是“终身误”。黛玉错爱宝玉,这是“枉凝眉”。宝玉“终身误”的结果,就是必然会“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最终相信癞头和尚所指明的金玉良姻才是真命。哪怕他婚前还一度幻想着“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到了婚后也依然是“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甘心受屈”于宝钗,以至于“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而黛玉“枉凝眉”的结果,则必然是“枉自嗟”、“空劳牵挂”、“莫怨东风当自嗟”,跟宝玉因思想冲突而分道扬镳,并早早夭亡。
    这样来看,《终身误》这支曲子,明明是在批判宝玉对黛玉的错爱,预言二玉之情必然走向破灭,到头来二宝之间的金玉良姻才是天命。高鹗续书及后世拥林派红学却反将此看作二玉情感坚定不移的“依据”,那当然是跟曹雪芹的原构思完全南辕北辙了。所不同者,高鹗错的还算有限。因为高鹗主观上也是尊钗抑黛,批判黛玉情迷的。比如,程甲本第120回即借甄士隐之口明言:
    “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所以崔莺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不可问了。”(程甲本第120回)
    高鹗将二玉之情走向破灭,改为二玉之情坚定不移,本意是要批判这种情迷,认为这种情迷不会带来好下场。而后世拥林派红学又反过来把高鹗所批判、所树立靶子要打的东西,改成一味粉饰赞美。这就等于是在高鹗误读的基础上作了更进一步的曲解,等于是错上加错、越错越远了。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4-08-01 14:58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宝玉受诬下狱,好似晴空霹雳。宝钗毅然决然,深入暗无天日的黑牢,安慰、拯救丈夫,宛若无边苦海中的一位碾玉观音。运倒势败,大厦倾颓,昔日花团锦簇的玉堂金府,转眼化作绳床瓦灶的寒屋陋室。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全靠薛宝钗勤苦于女红养活。共同的愤世思想、出世精神,让宝钗、宝玉在极其艰困的岁月中患难与共、鹣鲽情浓。宝钗腹中的小生命在悄悄孕育,手中的针黹活计正为她铺展开一片新天地。然而,更大的苦难厄运却又不期而至……彤云密布,白雪空茫。一向对宝钗敬爱有加、眷恋甚深的宝玉,却为何丢下姣妻、爱子,悬崖撒手而去?梵铃声中,酴醿梦香。见证了丈夫出家的终局,面对自己不得不孤独守节一世的悲苦命运,宝钗又为何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内心里充满了“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坦然和幸福?郑无极《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首次以脂本宝钗为故事第一主角,严格依据脂评本对后三十回佚稿的提示进行撰稿,竭力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宝钗的愤世出世形象,并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再现了脂评本《红楼梦》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大结局。值得所有敬爱宝钗的红迷、钗迷一观。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4-08-08 0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