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22年底购买了第一批80mm口径观天镜,对其1.7kg的整体重量、可更换目镜和激光辅助手持巡天的人镜合一的良好感觉非常满意。一年多以来,这个观天镜一直是我使用频率最高的镜子(我另有多个10cm口径以下的单双筒以及一个200mm口径的反射镜,目视的便捷、舒适度远低于观天镜)。但我发现因为正像棱镜导致高倍成像不完美,低倍手机直拍时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亮线,所以还是有些遗憾。上个月,我开始长期出差,地点也是和我家差不多都是7级光害,于是就在带上64ed观鸟镜的同时,购买了新款松本结构的80mm观天镜。拿到新款观天镜之后,发现其本体重量约2.0kg,采用松本结构取消棱镜后,高倍的清晰度有了明显提升——相比光轴稍有倾斜的64ed观鸟镜,使用40mm巴德膜拍摄太阳黑子的清晰度毫不逊色,甚至略好一些。更加令人欣喜的是,我购买的工业相机可以在目镜座内部加装2倍增距镜的镜片后实现无限远合焦!因此可以拍到十分清晰的日面照片(日轮的直径达到约1900像素,约合目视60多倍)。另外,我为了对比观感,还购买了悦目10*50APO双筒一代,感觉观天镜作为普消,虽然白天观景的清晰度不能和apo相比,但在集光力为王的夜间,观感明显优于50mm的APO双筒。另外,我还发现,手机拍摄的图片里,色差比目视的感觉要严重,同时清晰度又赶不上目视(感觉目视清晰度大约相当于5000w像素手机的3倍光变的水平——而手机主摄仅有2倍放大的能力)——这应该是因为人眼感知颜色的细胞数量远少于感知明暗的细胞导致的。我发现观天镜使用14mm广角目镜可以达到约23倍,目视的沉浸感很强,并且出瞳直径低于4mm,可以让大部分光线进入手机主摄,这样就可以仅用手持手机对着目镜拍摄,不到1秒的曝光即可达到目视的亮度,利用夜景模式更是可以在不到10秒的时间里轻松拍到比目视暗弱十几倍的天体!
除了卖家推荐的上架观测以外,我还发现这个加上目镜2kg出头的镜子完全可以坐在地上用膝盖撑住手肘来轻松的进行抱持,其稳定程度非常接近一代观天镜基于手持和额托所带来的极稳定的体验(想想50mm口径的稳像望远镜有多贵吧,哈哈!),我通过手持轻松的定位并观测到了天琴座的M57以及附近的一些星团。只是——相比于一代可以用手指灵活控制的指星笔,新款观天镜的中置指星笔结构并不适合手持状态下控制,看来还要增加一个新的指星笔固定机构才行。
观天镜的特点是短小轻便的同时获得达到2个100倍人眼集光力,相当于一个焦距330mm,口径110mm的超级明亮的折射镜,再加上90°的全正像结构加上轻松调节光轴合圆的能力,使其成为同价位的天文观测设备里的极有竞争力的存在。虽然我也有20cm的大镜子,但是因家里没有电梯,只能在单位偶尔用用,而观天镜的尺寸重量以及目视手机拍摄皆宜的特点,使其成为我日常使用和出差向同事普及天文的首选。当然,观天镜也并不完美,希望这款国人设计的神器能不断改进,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能亲眼一睹夜空的美丽!
除了卖家推荐的上架观测以外,我还发现这个加上目镜2kg出头的镜子完全可以坐在地上用膝盖撑住手肘来轻松的进行抱持,其稳定程度非常接近一代观天镜基于手持和额托所带来的极稳定的体验(想想50mm口径的稳像望远镜有多贵吧,哈哈!),我通过手持轻松的定位并观测到了天琴座的M57以及附近的一些星团。只是——相比于一代可以用手指灵活控制的指星笔,新款观天镜的中置指星笔结构并不适合手持状态下控制,看来还要增加一个新的指星笔固定机构才行。
观天镜的特点是短小轻便的同时获得达到2个100倍人眼集光力,相当于一个焦距330mm,口径110mm的超级明亮的折射镜,再加上90°的全正像结构加上轻松调节光轴合圆的能力,使其成为同价位的天文观测设备里的极有竞争力的存在。虽然我也有20cm的大镜子,但是因家里没有电梯,只能在单位偶尔用用,而观天镜的尺寸重量以及目视手机拍摄皆宜的特点,使其成为我日常使用和出差向同事普及天文的首选。当然,观天镜也并不完美,希望这款国人设计的神器能不断改进,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能亲眼一睹夜空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