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年,司马懿1岁。司马懿在汉灵帝刘宏光和二年诞生。
这年,东汉朝廷动荡不安,发生着党派倾轧,后世史称这一现象为“党锢之祸”。
180年,司马懿2岁。司马孚出生,1岁。
181年,司马懿3岁。汉献帝刘协出生,诸葛亮出生。
182年,司马懿4岁。孙权出生。
184年,司马懿6岁。东汉朝廷局势持续动荡不安。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这年爆发。
187年,司马懿9岁。魏文帝曹丕出生,1岁。
188年,司马懿10岁。东汉朝廷改刺史为州牧,汉灵帝在西园组建新军,西园八校尉权倾朝野。
189年,司马懿11岁。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汉灵帝刘宏去世,少帝刘辩即位,东汉朝廷内部持续动荡不安,“党锢之祸”依旧持续,宦官杀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尽诛宦官,西凉军阀董卓入京。之后,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专擅朝政。
190年,司马懿12岁。关东各州郡以讨伐董卓的名义组成联军,东汉王朝天下大乱,干戈不止。司马懿跟随兄长司马朗(20岁)从洛阳回家乡温县避祸,之后,司马懿又跟随司马朗和其他族人辗转去黎阳,躲避战乱。司马懿的家乡温县遭遇战乱,被劫掠。
191年,司马懿13岁。天下烽火连天、战乱不休,整个世道丧乱流离。荀彧离开袁绍而选择辅佐曹操。
192年,司马懿14岁。董卓被吕布所杀。曹操领兖州牧,组成“青州军”,荀彧以军司马辅佐曹操建业。
193年,司马懿15岁。幽州牧刘虞被杀。
194年,司马懿16岁。司马懿随兄长司马朗回到平静了一些的家乡河内温县。
195年,司马懿17岁。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投靠荆州牧刘表。
196年,司马懿18岁。曹操采纳荀彧的建议,迎回汉献帝,曹操独揽大权,实行民屯。司马朗入曹操的司空府。
197年,司马懿19岁。曹操南征张绣,发生宛城叛乱,曹操的长子曹昂身死。诸葛玄去世,诸葛亮移居隆中耕读。
198年,司马懿20岁。曹操第三次征张绣,杀吕布。
199年,司马懿21岁。袁绍平定河北,曹操退守官渡,张绣投降于曹操。袁绍军和曹操军对峙,史称“官渡之战”。
200年,司马懿22岁。孙策去世,孙权继位。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赢袁绍。
201年,司马懿23岁。郡中推举司马懿为上计掾。天下战乱不休、烽火连天,世道丧乱流离,“白骨露於野”。司马懿辞官,曹操征辟司马懿,司马懿开始是拒绝的,在家躺平,司马懿这时候是已婚,但并未生育的状态。
202年,司马懿24岁。司马懿和隐士胡昭交往密切。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相斗,曹操继续攻打袁氏。
203年,司马懿25岁。司马懿已婚未育、在家躺平。外面战乱不休、世道丧乱流离。
204年,司马懿26岁。司马懿已婚未育、在家躺平。外面战乱不休、世道丧乱流离。
曹操攻下袁氏的邺城,取得冀州,诛戮袁氏。曹丕从袁氏那夺取文昭甄皇后,之后生魏明帝曹叡。曹操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
205年,司马懿27岁。司马懿已婚未育、继续在家躺平。外面战乱不休、世道丧乱流离。
206年,司马懿28岁。司马懿已婚未育、继续在家躺平。曹操占据河北四州。
207年,司马懿29岁。司马懿已婚未育、继续在家躺平。曹操北征乌桓。诸葛亮初出茅庐跟随刘备。
司马懿在家“躺平”的这期间,豪强将领曹洪登门向司马懿“求学”,应是曹洪希望求取一个心仪的士人来辅佐自己成就大业,司马懿不知道什么原因耻于和曹洪交往,曹洪因爱生恨向曹操告状,曹操诏令去征辟司马懿。
208年,司马懿30岁。曹操任职东汉的丞相,独揽大权。曹操平定北方大局,丧乱的世道稍微稳定了一些。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以“赵温举荐曹丕不实”的理由免除赵温的官职。这年,孔融被诛戮。司马朗任职丞相主簿。曹操以司马芝为菅县县长。司马懿出仕,任职文学掾,和曹丕从游,之后,司马懿的第一个孩子司马师出生,1岁。
曹操进军南下,在赤壁、乌林战败,形成后续魏吴对峙的南北格局,史称“赤壁之战”。
209年,司马懿31岁。司马懿和曹丕从游,升迁黄门侍郎、转议郎等职位,应是这几年,这些职位属于是“君主近侍”的范畴。
210年,司马懿32岁。曹操在邺城修铜雀台。周瑜去世,鲁肃代周瑜事务,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同年孙权控制交州。
211年,司马懿33岁。曹丕任职东汉的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植封平原侯。曹操出征,在渭南打败马超、韩遂,占据关中,平关西。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司马昭出生,1岁。
212年,司马懿34岁。东汉尚书令荀彧被隐诛。曹操征孙权。
213年,司马懿35岁。曹操恢复“九州制”,进“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刘备攻益州的刘璋。
214年,司马懿36岁。曹操派夏侯渊攻破宋建的政权,平陇右。曹植徙封临菑侯。刘备攻下益州,领益州牧。
215年,司马懿37岁。司马懿以“军司马”、“丞相主簿”等职务侍奉在曹操的身侧,向曹操提出“且耕且守”的意见。司马懿跟随曹操,从讨张鲁。孙权和刘备平分荆州。
216年,司马懿38岁。曹操进魏王位。曹彰封鄢陵侯。魏国曹操的儿子为继承人位置的“夺嫡之争”激烈进行中。司马懿侍奉在曹操的身侧,随军征讨孙权。后世称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辅佐曹丕夺嫡。
217年,司马懿39岁。司马懿侍奉在曹操的身侧,随军征讨孙权,曹操军大破孙权。曹丕在大臣的辅佐下夺得魏王太子位,司马懿任职为太子中庶子,侍奉于曹丕的身侧。曹丕进一步推动建安文学。这年,司马朗死于瘟疫,时年47岁。
218年,司马懿40岁。北方乌桓造反,曹操派曹彰平乱。
219年,司马懿41岁。司马懿继续侍奉在曹操和曹丕的身侧。卞夫人被封为魏王王后。刘备军攻占汉中,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刘备手下的关羽围曹魏大将曹仁于樊城,史称“樊襄之战”。曹操年迈,想避关羽锋芒而迁都,司马懿向曹操进言不要急着迁都,被曹操采纳意见。曹丕作为储君居守后方都城之一的“邺城”,曹丕平定邺城的魏讽叛乱,并顺势诛杀曹植的党羽,司马懿的旧相识杨俊被曹丕视为曹植党,在魏讽案里逃脱免死而被贬。曹操诏令曹植任职去前线支援曹仁,曹植醉酒,杨修因和曹植醉酒闯司马门而被杀。襄樊之围解开,司马懿劝曹操不要对荆楚进行移民,被曹操采纳。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病逝,时年71岁。
220年,司马懿42岁。司马懿继续侍奉在曹操的身侧。曹丕居守在邺城。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时年66岁。曹彰先到洛阳,发生“曹彰欲要夺玺”的事件,曹彰篡夺未成。司马懿负责处理曹操的丧事,运送曹操的棺木回邺城。二月,曹丕任丞相、魏王位;司马懿任职丞相长史而管理丞相府事,加封河津亭侯。曹丕继续诛戮曹植的党羽。陈群制定“九品官人法”。
十月,曹丕完成禅代,废汉献帝,取代汉室而称帝,史称“魏文帝”。曹丕以司马懿为尚书,入尚书台,司马懿又转督军、御史中丞,封爵安国乡侯。
蜀汉将领孟达投降魏国而攻蜀。
221年,司马懿43岁。司马懿免去督军的官职,任职侍中、尚书右仆射,作为实权宰相侍奉在曹丕的身侧。曹丕改许县为许昌。
同年八月,刘备在益州称帝,后世史称其政权为蜀汉。东汉的将军孙权借曹丕称帝为契机,向曹丕称臣而进位为“吴王”,孙权以改其政权的“将军幕府制”进为“王国制度”。
222年,司马懿44岁。曹丕因曾经的夺嫡之事治罪于(他认为的曹植党)杨俊。曹丕的亲信司马懿、王象、荀纬为杨俊向曹丕叩头求情,杨俊最终选择自杀。
六月,吴蜀两政权发生“猇亭之战”,吴军打败蜀军。九月,曹丕命三路大军攻打吴国。
223年,司马懿45岁 。尚书令陈群、尚书仆射司马懿推举鲍勋为御史中丞(监察百官和君主的言行),曹丕不得已而任之。蜀汉的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以丞相位辅政,总揽大权,十月,吴蜀重修盟好。
224年,司马懿46岁 。四月,曹丕立太学,制五经考课之法。七月,曹丕南下征吴,以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改封司马懿爵位为向乡侯,曹丕诏令司马懿镇守许昌,如“萧何故事”总管后方。
225年,司马懿47岁。三月,魏国曹丕再次带兵伐吴,诏令司马懿镇守后方。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
226年,司马懿48岁。司马懿受病重的曹丕的召见,在崇华殿的南堂,司马懿受顾命辅政。五月,曹丕去世,临终诏立曹叡继位,史称曹叡为“魏明帝”。司马懿和曹休、曹真、陈群成为辅政大臣,曹叡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东吴孙权围江夏,辅政大臣司马懿督军,打败诸葛瑾、张霸。司马懿迁骠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