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来往横亘古今,好琉璃不分东西![琉璃第五集]不管琉璃起源于“本土自造”,还是从外“舶来”,它们肯定通过帕米尔进行过交流。这些从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琉璃,从战国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基本上构成了中国琉璃发展的完整脉络。战国的琉璃古朴厚重,汉唐的琉璃张扬大气,元代琉璃的色彩斑斓,清代的琉璃晶莹剔透,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琉璃制作工艺融入了很多西方的技术和材料。大约在公元前四十年,这个年代与赵飞燕生活的年代相当,琉璃的吹制技术流行于罗马帝国,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像一些鸟形的琉璃器皿,就是罗马帝国出品的。吹制技术的诞生,使琉璃器皿大量生产,价格也降低了,和中国只有帝王能使用不一样,罗马帝国平民也可拥有简单的琉璃器皿。公元500年至1500年的中世纪,宗教势力增强,对琉璃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很大,出现了所谓“教堂或清真寺琉璃”,形成了以基督教为中心的东罗马的拜占庭琉璃和伊斯兰教为中心的伊斯兰琉璃。以彩绘琉璃著名的有建于公元五世纪左右的耶路撒冷的洛克大教堂,建于公元十二世纪的德国科隆大教堂,以及建于公元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斯教堂。今天的琉璃制品称得上是斑斓多彩、美轮美奂。而这些拜火教遗址上发现的琉璃珠子,更让人浮想联翩,它们从哪里来、由何人制造,现今已很难加以判断,但那古朴的色彩、神秘的图案,仿佛静静向人们诉说着,在那遥远的古老时代,来自东西方的人们对彼此的吸引和毫无芥蒂的文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