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圣殿吧 关注:19贴子:3,065
  • 4回复贴,共1


IP属地:辽宁1楼2024-09-06 12:01回复
    我们都希望大家都是理智的,守法的。
    但社会的多样性和人的差异性, 就不得不提及 :“理性有限”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辽宁2楼2024-09-06 12:02
    回复
      过失:在法律上,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意外: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这两者有着有一个关键因素: 对即将发生的错误事件是否遇见。
      过失:如果可以预料到即将可能产生的错误的事件,那么就有能力去避免错误事件的产生,就不会发生过失事件。
      意外: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
      两者便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事件是否能够预见,从而来避免发生,过失可以避免,意外不可避免。
      理性有限:人在面对决策时,并非总是能够做出完全理性和最优的选择。这主要是由于人的认知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有限,以及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
      而理性有限在过失中影响:
      预见能力的限制:当行为人由于理性有限而无法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结果时,其行为可能不构成过失犯罪。因为过失犯罪要求行为人具有预见能力,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如果行为人确实因为知识、经验或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而无法预见,那么他就缺乏了构成过失犯罪的主观要件。
      判断能力的限制:即使行为人已经预见到了可能的危害结果,但由于理性有限,他可能无法准确判断这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或者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结果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人存在过失,但其过失程度可能因理性有限而有所减轻。
      法律评价:在法律评价过程中,法院会考虑行为人的理性有限因素。如果行为人因为理性有限而无法预见或准确判断危害结果的发生,法院可能会对其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个体理性有限性的理解和尊重。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辽宁3楼2024-09-06 18:05
      回复
        以正确的发展道路为框架,依此约束,维护秩序。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辽宁4楼2024-09-07 15:57
        回复
          现实中法律无法执行下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被执行人、执行环境、法律制度以及执行资源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这些原因的具体分析:
          一、被执行人因素
          被执行人无力履行:
          被执行人可能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导致执行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被执行人可能通过转移、隐匿财产等手段逃避执行,增加了执行的难度。
          被执行人的抵触情绪:
          被执行人可能对执行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执行法官的调查和执行工作,甚至采取暴力抗拒执行的行为。
          二、执行环境问题
          社会认知度不高:
          社会公众对法律执行工作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对执行工作的配合度较低,导致执行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某些地方或部门可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的现象,为执行工作设置障碍,影响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执行资源有限:
          法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执行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例如,执行法官和辅助人员数量不足,难以应对大量的执行案件;同时,执行工作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而法院在这方面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三、法律制度因素
          法律制度不完善: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但在执行方面仍存在一些制度漏洞和空白地带,为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关于财产查控、失信惩戒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可能还不够细致、完善,导致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法律执行力度不足: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如没有严格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没有采取有效的执行措施等,这会影响执行效果,使得执行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四、其他因素
          申请执行人因素:
          申请执行人自身缺乏风险意识,对执行工作的期望过高,或者无法提供有效的财产线索,也会影响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司法环境不佳:
          司法环境的不佳,如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等现象的存在,也会损害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进而影响法律的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现实中法律无法执行下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执行力量、提高社会认知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需要加强司法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司法公正和权威。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辽宁5楼2024-09-11 1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