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49,238贴子:30,669,400

老话重提,再谈先摩还是先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到底先撞后摩,还是先摩后撞,原理其实很简单,虽然张继科是大满贯,方博是团体世界冠军,但如果仅以文字表达和物理力学来评判,他俩可能还不如一个普通高中生。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个世界冠军居然会为同一件事争论,其实他俩说的本质上是同一个意思,只是对各自的感受从描述上各有偏重。
乒乓球拉弧圈这个技术,【注意我后面举的例子都以正反手拉球为例】撞和摩都是必须的,其中高调弧圈明显摩的比例偏高,前冲弧圈撞的比例偏高。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撞”的力量完全是由身体腰胯核心带来的,“摩擦”完全是由手指手腕转动板头带来的。简单的说,身体核心负责撞,手指手腕负责摩,分工明确,且不能互相代偿,拉球时候只是把这两部分提供的撞和摩结合起来即可。
有人会说不对啊,我的摩擦和撞击有一部分是由收小臂带来的,那只能说你只看到了表象,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中,收小臂从来只是随摆的被动结果,而不是需要主动发力去做的动作,发力去收小臂就是很多业余朋友打乒乓球的最大误区。再强调一遍,拉弧圈技术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核心是腰胯,这个核心向下承接腿向上承接肩背,是乒乓球力量的来源,另一个核心是手指手腕,这个核心向上承接大臂小臂,向下承接球拍,是乒乓球摩擦的来源。两个核心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但却不能互相代偿,如果你用腰胯去制造摩擦、用手指手腕去发力击打,那就是走入了代偿的技术误区。——我们平时说的收小臂,要么是转腰顶胯带着小臂绕躯干内收随摆(这一点在正手体现明显),要么就是手指手腕转动球拍带动小臂外展随摆(反手体现明显)。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正手大带小,反手小带大”,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这里我就不展开说了。
张继科早年有个接受采访的视频,说自己打球完全就是靠手指手腕,自己握拍握的很松很浅,打了20多年球手上都没茧子。然后他再一次强调,带着世外高人一般的笑意,说,乒乓球核心就是手指手腕,然后才是腰和脚,最后他指了从肩膀到手腕上方的整条胳膊,说在乒乓球里,这个部位一点用都没有,然后顿了下加重了语气,说,一点用都没有。
把前面的概念理清楚,那么到底先撞后摩还是先摩后撞,就很简单了,你认为核心先发力去撞手指手腕后发力去摩,那就是先撞后摩,你要是认为手指手腕要先提前摩擦然后再撞击球,那就是先摩后撞。一般正手好的人,直观感觉先撞后摩多,因为正手技术更强调转腰顶胯,手指手腕摩擦的感受少一点,反手好的人刚好相反,因为反手技术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手指手腕要提前发力转板头,也就是板头要在转动摩擦的过程中去撞去迎球,体会不到这一点的,反手不可能好。至于另一个世界冠军说的拉球拉底部,我只有两个字评价——文盲。希望这个吧少点无脑低级的黑来黑去吧,太低级太没有营养,简直是浪费时间和资源。


IP属地:江苏1楼2024-09-10 10:47回复
    引拍和找球:大家都知道用脚找球,这里的找球,要先找线路、再找落点,先把来球的那条线找出来,让身体对着来球的那条线,把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然后在这条线上判断落点,再把二维缩小到一维范围,这个点就是引拍的起始依据。大家都知道引拍非常非常重要,但是引拍从哪引,往哪引,什么时机引,其实都有讲究。


    IP属地:江苏2楼2024-09-10 10:54
    收起回复
      技术贴,顶


      IP属地:江西4楼2024-09-10 11:18
      回复
        跆拳道的鞭腿,古拳法的通背拳,乒乓球的拉球,都几乎是一个原理。可以用物理的动量来解释。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9-10 11:22
        收起回复
          最后的文盲二字就是大部分运动员的现状


          IP属地:山东6楼2024-09-10 11:39
          收起回复
            太长了不看,我只需要知道,撞击就是顶着球或者被球顶着手的感觉,摩擦是拽着球能明显感受到球的重量的感觉


            IP属地:广东7楼2024-09-10 12:00
            回复
              说得好,一堆郭嘉队体育生,没一个说法相同的,不是丈育是什么,闹半天体育刘老师出来解释也就和稀泥整个前冲和高调再那里说这个先撞后磨这个先磨后撞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9-10 12:40
              收起回复
                比例不同而已,都是一瞬间的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9-10 13:20
                收起回复
                  有道理,手臂这个点很有道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9-10 13:28
                  回复
                    说的不错。我前几天还跟球友说,我有点理解先摩后撞了,就跟你说的意思差不多,我得提前备好摩擦,否则等快触球了再摩,就加不出来了。所以体会为先摩后撞。不过我跟你说的不一样的是,我正反手都是先摩后撞的。只要球对,怎么表达不重要——但是国手表述的感觉留下的线索,如果能引导我们有所体会,那就最好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9-10 14:04
                    收起回复
                      其实也跟牢赌和方博打法有关系。牢赌就是摩擦多的打法说出先摩后撞一点不奇怪。其实就是摩撞刺比例带来的感觉问题。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9-11 03:45
                      回复
                        那看徐旋呗那么多运动员里面学历最高的一个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9-11 09:14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9-11 09:45
                          收起回复
                            从力学原理而言,撞击和摩擦是同一个力的两个分量,自然是同时发挥作用的,问题在于发力的方向,力量是否穿过球心,也就是撞击和摩擦的比例问题。
                            回到现实,在确定了发力方向以后,仍需要运用身体机能进行精准的高质量发力,这又是一个难题。


                            IP属地:福建15楼2024-09-11 09:48
                            收起回复
                              我的理解是拉球板型如果与来球完全垂直,那就是纯撞击,就是俗称的拍拍乐。只要不是完全垂直,那就向前的撞击力和向上的摩擦力都有,拍型越平,摩擦力越大,感觉上就是先摩后撞,拍型越立,撞击力越大,感觉上就是先撞后摩。小球时代球的旋转强,拉球板型需要更平一点,有利于加大摩擦的威力,现在大球时代了,球的旋转变弱了,需要板型更立一点,加大撞击比例,通过提高球速来增加威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9-11 1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