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申花再次在亚冠主场赢球,还是让一追四逆转棒子,在中秋之夜给球迷送上大餐,提气,爽!
不过,激动归激动,冷静下来还是要复盘分析一下为什么上下半场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难道仅仅是因为体能,或者马莱莱吗?
(一)当4312遇上352
申花的首发有两处明显调整,第一是艾迪取代金顺凯,二是汪海健首发,高天意替补。另外费南多则继续首发,马莱莱复出进大名单。
艾迪的首发,一方面是小金上一轮发挥不好,而蒋4看起来也不习惯打左中卫,因为他没办法左脚出球或解围,另外也可能是考虑到经验,亚冠不能犯错。
至于汪海健,一方面司机可能想上来先加强中场的防守,因为浦项主要就是打左边,希望飘飘能帮杨泽翔做好协防,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上轮进球的鼓励。可从实际比赛来看,上半场正是这两个点被对面重点围剿,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浦项的阵型是352,前锋是9号外援和助攻的20号,中场中路是16号队长,两侧肋部有两个8号位,左右两个边翼卫,后场三个中后卫。
浦项的进攻其实也非常简单,一种是直接长传找9号路易兹,他一点争顶能力很强,全场11次争顶成功6次,然后围绕二点争夺寻找机会。第二种就是通过左中卫拿球向前,左边18+26,甚至再加上前锋形成边路的人数优势,强打左路。
而申花4312在边路的防守本身就有先天不足。中场3人是很难有效覆盖到球场宽度的,除非你有三个阿玛杜的跑动和拦截能力。包括上一场打小绿,德比以及踢大绿毛,当对手前锋+边锋+后腰+边后卫聚集在我们一侧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防守的疏漏或巨大的空间。
而对方352阵型最大的优势就是边路人数,所以经常看到对方边中卫拿球,汪海健往往是一防二的局面,上抢或退防都很犹豫,只能卡卡线路,形同虚设。而且,对手两个边翼卫压死了我们两个边后卫,让我们上半场几乎没有边路进攻。
除此之外,上半场申花的防守策略是落的比较低的,并没有开展过多的高位逼抢,担心身后空间被利用。然而看着虽然每个人都在位置,人盯人,但因为个人能力的差距,很多对位是防不住的,被棒子多次小范围二过一破解,场面看着吓人。
可以说,当棒子体能充沛的时候,他们的进攻组织简单高效,申花很难抢下球权,包括一点和二点,只能被迫退防到禁区附近,更多是破坏式解围,浦项全场8次角球,可见一斑。
另外,这种退守也给了对面大量远射空间,上半场至少就有4脚有威胁的远射,没有丢球鲍亚雄和门柱都要记上一功。
(二)节奏,强度和速率
如果说上半场防守有些狼狈,那更令人揪心的是进攻。
棒子的进攻其实比较简单直接,可防守做的相当出色。浦项也不是全场高位逼抢,差不多没15分钟抢个7-8分钟,每次至少5人在抢。申花球员只要拿球,一秒钟内必然有对手贴到面前。这对于中超节奏的国内球员来说极其不适应,对抗下技术动作更是不到位,因此我们看到整个中后场就没有不失误,不慌张的。
申花能拿球的只有特谢拉,但对面也知道,特谢拉回撤要球,身边最少两个防守队员。这造成申花后场不敢给中路送球,只能通过中卫找边路,然而这就暴露了我们两个边路出球难的问题。最后演变成只能开大脚,但前场没有马莱莱,路易斯孤掌难鸣。
不过,上半场虽然没有形成射门,但申花在30分钟后也组织过几次不错的边路传中,主要还是棒子的体能下降,高位逼抢的强度无法持续保持,而申花让吴曦和汪海健换位,增加右路的防守。
整个上半场明显感觉得到申花的比赛节奏还是有点跟不上,进入状态也慢,被对手限制很大。
这点司机赛后发布会也说了,没有表现出正常的水平,能不丢球属于非常幸运。

不过,激动归激动,冷静下来还是要复盘分析一下为什么上下半场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难道仅仅是因为体能,或者马莱莱吗?
(一)当4312遇上352
申花的首发有两处明显调整,第一是艾迪取代金顺凯,二是汪海健首发,高天意替补。另外费南多则继续首发,马莱莱复出进大名单。
艾迪的首发,一方面是小金上一轮发挥不好,而蒋4看起来也不习惯打左中卫,因为他没办法左脚出球或解围,另外也可能是考虑到经验,亚冠不能犯错。
至于汪海健,一方面司机可能想上来先加强中场的防守,因为浦项主要就是打左边,希望飘飘能帮杨泽翔做好协防,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上轮进球的鼓励。可从实际比赛来看,上半场正是这两个点被对面重点围剿,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浦项的阵型是352,前锋是9号外援和助攻的20号,中场中路是16号队长,两侧肋部有两个8号位,左右两个边翼卫,后场三个中后卫。
浦项的进攻其实也非常简单,一种是直接长传找9号路易兹,他一点争顶能力很强,全场11次争顶成功6次,然后围绕二点争夺寻找机会。第二种就是通过左中卫拿球向前,左边18+26,甚至再加上前锋形成边路的人数优势,强打左路。
而申花4312在边路的防守本身就有先天不足。中场3人是很难有效覆盖到球场宽度的,除非你有三个阿玛杜的跑动和拦截能力。包括上一场打小绿,德比以及踢大绿毛,当对手前锋+边锋+后腰+边后卫聚集在我们一侧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防守的疏漏或巨大的空间。
而对方352阵型最大的优势就是边路人数,所以经常看到对方边中卫拿球,汪海健往往是一防二的局面,上抢或退防都很犹豫,只能卡卡线路,形同虚设。而且,对手两个边翼卫压死了我们两个边后卫,让我们上半场几乎没有边路进攻。
除此之外,上半场申花的防守策略是落的比较低的,并没有开展过多的高位逼抢,担心身后空间被利用。然而看着虽然每个人都在位置,人盯人,但因为个人能力的差距,很多对位是防不住的,被棒子多次小范围二过一破解,场面看着吓人。
可以说,当棒子体能充沛的时候,他们的进攻组织简单高效,申花很难抢下球权,包括一点和二点,只能被迫退防到禁区附近,更多是破坏式解围,浦项全场8次角球,可见一斑。
另外,这种退守也给了对面大量远射空间,上半场至少就有4脚有威胁的远射,没有丢球鲍亚雄和门柱都要记上一功。
(二)节奏,强度和速率
如果说上半场防守有些狼狈,那更令人揪心的是进攻。
棒子的进攻其实比较简单直接,可防守做的相当出色。浦项也不是全场高位逼抢,差不多没15分钟抢个7-8分钟,每次至少5人在抢。申花球员只要拿球,一秒钟内必然有对手贴到面前。这对于中超节奏的国内球员来说极其不适应,对抗下技术动作更是不到位,因此我们看到整个中后场就没有不失误,不慌张的。
申花能拿球的只有特谢拉,但对面也知道,特谢拉回撤要球,身边最少两个防守队员。这造成申花后场不敢给中路送球,只能通过中卫找边路,然而这就暴露了我们两个边路出球难的问题。最后演变成只能开大脚,但前场没有马莱莱,路易斯孤掌难鸣。
不过,上半场虽然没有形成射门,但申花在30分钟后也组织过几次不错的边路传中,主要还是棒子的体能下降,高位逼抢的强度无法持续保持,而申花让吴曦和汪海健换位,增加右路的防守。
整个上半场明显感觉得到申花的比赛节奏还是有点跟不上,进入状态也慢,被对手限制很大。
这点司机赛后发布会也说了,没有表现出正常的水平,能不丢球属于非常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