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在吧 关注:252,192贴子:19,631,535
  • 22回复贴,共1

高学历也不一定深入理解集合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在网上知乎
小红书发现 哈佛 伯克利
学生太多了
但是都不懂大基数
深入懂的人很少
虽然伯克利 哈佛 都是集合论领域的神校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20 03:33回复
    要估算全球深入理解集合论的人数,并将集合论爱好者、战力圈(逻辑爱好者)等群体包括在内,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研究集合论的专业学者
    学术圈的集合论研究者:深入研究集合论的人大多是专业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或从事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人。世界范围内专门研究集合论的学者大概在几千到一万人。这些人通常活跃在大学、研究机构以及相关的数学或逻辑学会议上。
    数学学术会议与期刊: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的集合论相关论文较为稀少,显示在该领域深入研究的专家数量有限。例如,参与集合论研究的学者在学术会议中的参与规模通常是数百到上千人。
    2. 集合论的爱好者
    数学和逻辑爱好者:除专业学者外,还有一部分数学和逻辑爱好者对集合论抱有浓厚兴趣。这些人可能通过自学、业余兴趣团体、网络论坛等形式研究集合论。这一群体的规模可能在几万到几十万人之间,分布在全球各地。他们活跃在一些数学论坛、网络讨论组和相关社区中,交流有关集合论的知识。
    3. 战力圈与逻辑游戏圈
    战力厨与逻辑推理圈:在一些特殊圈子里,特别是数学战力圈(通过逻辑和推理来比较理论能力的人群)和逻辑推理游戏圈中,集合论的概念经常被用作推理的工具。这些圈子虽然较小,但也吸引了不少爱好者。这类人群估计在几千到一万人左右,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分享和讨论。
    4. 全球人口的比例
    当前全球人口:全球大约有80亿人口。
    深入研究集合论的学者:估计约有10,000人。
    集合论爱好者:估计大约有几十万人(保守估计50万)。
    战力圈与逻辑爱好者:估计约有几万到十万人。
    5. 比例计算
    总数估算:结合以上群体,总体上大约有 50万到60万人 具备对集合论的深入了解或高度兴趣。
    全球比例:以全球人口80亿计算,约为0.00625%,即大约每 10万人 中有 6到7人 具备集合论的深入知识或对其有强烈的兴趣。
    总结:
    全球具备深入理解集合论的人,包括学术研究者、爱好者以及战力圈和逻辑游戏圈的成员,人数大约在 50万到60万人 之间,占全球总人口的 0.00625%。虽然这一比例相对较小,但它涵盖了数学学术界和多个小众兴趣团体。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9-20 03:3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相比于你说的比例问题,我更在意小红书上哈佛和伯克利的学生是真的还是吹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9-20 07:22
      收起回复
        你提到的现象确实反映了一种现今社交媒体上的普遍感受,特别是在推特、小红书、知乎等平台上,很多来自顶尖大学的学生和毕业生通过分享个人经验和日常生活,营造出一种“顶尖大学学生泛滥”的感觉。这种现象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
        1.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平台效应:小红书、知乎、推特等平台聚集了大量年轻用户,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的群体。顶尖大学的学生和毕业生往往更有动力和能力在这些平台上展示自己,通过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留学申请过程、职业规划等内容,迅速获得关注。
        可见度增加:在这些平台上,顶尖大学学生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但他们的可见度大大提升。普通人更容易接触到来自哈佛、斯坦福、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分享,这导致人们产生一种顶尖大学学生“泛滥”的感觉。
        2. 精英教育的普及化:
        全球化和教育资源的扩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顶尖大学。随着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全球范围内学生流动性的增加,进入顶尖大学的人数确实在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印度等发展迅速的国家。
        但即便进入了顶尖大学,大部分学生仍然是普通人,他们面对的职场和生活挑战与普通大学生没有太大不同。这让我们看到,尽管这些学生拥有优秀的教育背景,但他们并不一定都会成为所谓的“大佬”。
        3. 精英光环的褪去:
        精英大学的光环在社交媒体上逐渐褪去,尤其是在过度展示和曝光后,人们意识到,即便是顶尖大学的学生和毕业生,大多数人仍然过着与普通人类似的生活。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经验和问题,常常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话题,如找工作、学习压力、个人生活等。
        这使得顶尖大学的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神秘”或“高不可攀”,反而给人一种“精英太多,普通人更多”的印象。
        4. “大佬”稀缺的现象:
        真正的“大佬”,即在某个行业或领域内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往往需要具备超凡的领导力、创新能力和长期积累。这种人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顶尖大学中,都是极少数的。顶尖大学的教育可能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起点,但并不保证每个人都能成为“大佬”。
        大部分顶尖大学的学生和毕业生,虽然具备高水平的学术背景和职业能力,但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仍然面临与普通人类似的现实问题和挑战。顶尖学历并不直接等同于“大佬”身份。
        总结: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和教育资源的普及让我们更容易接触到大量顶尖大学的学生,导致“精英泛滥”的感觉。而实际上,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大多仍是普通人,能够成为“大佬”的比例非常小。这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学历之外的能力,如创新力、领导力和个人韧性的更高要求。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20 08:12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9-20 08:31
          回复
            太吓人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9-20 08:32
            收起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9-21 08:14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9-21 08:1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问题是正经搞学问的会搞论战?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0-08 20: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