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唯捨受。
是無覆無記。觸等亦如是。恆轉如暴流。阿羅漢位捨。
次第二能變。是識名末那。依彼轉緣彼。思量爲性相。
四煩惱常俱。謂我癡我見。及我慢我愛。及餘觸等俱。
有覆無記攝。隨所生所繫。阿羅漢滅定。出世道無有。
次第三能变。差別有六種。了境爲性相。善不善俱非。
此心所遍行。別境善煩惱。隨煩惱不定。皆三受相应。
初遍行觸等。次別境謂欲。勝解念定慧。所緣事不同。
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
烦恼谓贪嗔。痴慢疑恶见。随烦恼谓忿。恨覆嫉恼悭。
诳谄与害憍。无惭及无愧。掉举与昏沉。不信并懈怠。
放逸及失念。散乱不正知。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
依止根本依。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
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辗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由諸業習氣。二取習氣俱。前異熟既盡。復生餘異熟。
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如无常等性。非不见此彼。
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
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
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捨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
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
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唯捨受。
是無覆無記。觸等亦如是。恆轉如暴流。阿羅漢位捨。
次第二能變。是識名末那。依彼轉緣彼。思量爲性相。
四煩惱常俱。謂我癡我見。及我慢我愛。及餘觸等俱。
有覆無記攝。隨所生所繫。阿羅漢滅定。出世道無有。
次第三能变。差別有六種。了境爲性相。善不善俱非。
此心所遍行。別境善煩惱。隨煩惱不定。皆三受相应。
初遍行觸等。次別境謂欲。勝解念定慧。所緣事不同。
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
烦恼谓贪嗔。痴慢疑恶见。随烦恼谓忿。恨覆嫉恼悭。
诳谄与害憍。无惭及无愧。掉举与昏沉。不信并懈怠。
放逸及失念。散乱不正知。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
依止根本依。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
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辗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由諸業習氣。二取習氣俱。前異熟既盡。復生餘異熟。
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如无常等性。非不见此彼。
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
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
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捨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
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