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已节亦称元已、重三、三月三,是我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也是民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心理特征和精神品质,也折射出一个朝代特有的时代之风和区城特色。上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三月上已在水边祓禊消灾的活动、汉代则是上巴节的快速发展时期,宗教气息较先秦时期慢慢淡化,开始带有娱乐性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巳节演变为曲水流觞、竞射、宴游集会的民俗节日,进一步向娱乐化、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唐代,上巳节由民间节俗演变为官方节日,在官方的引导下成为雅俗共赏的感大节日。宋代以后上巴节渐趋消亡。本文梳理了近5年上已节的研究状况,分析前期研究的关注点以及涉及少或者未涉及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关于上已节的研究
近五年对于节日的研究主要集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中秋节、端午节、寒食节等,对上已节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只是在某一节俗类论文的某一章节论及,作为对其他节日研究的补充。上已节研究较分散,大多数学者集中于对起源和节俗活动的探讨,对发展流变、特点、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内涵的体系化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的来看,就目前所能检索到的近五年对于上已节的研究有专著1本、期刊论文15篇、博硕论文11篇。
一、关于上已节的研究
近五年对于节日的研究主要集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中秋节、端午节、寒食节等,对上已节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只是在某一节俗类论文的某一章节论及,作为对其他节日研究的补充。上已节研究较分散,大多数学者集中于对起源和节俗活动的探讨,对发展流变、特点、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内涵的体系化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的来看,就目前所能检索到的近五年对于上已节的研究有专著1本、期刊论文15篇、博硕论文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