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同者吧 关注:82贴子:1,833
  • 43回复贴,共1

仅仅是我自己的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拉康说 ,爱给予了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也就是说爱的出发点是想象性的,是我们对镜中完美形象的追求。但是我们要理解这只是一个开端,爱情实际上是超越三界的,也就是超越了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
它对你的影响甚至会让你不再和周围的世界互动,阻止你和他人建立友谊、甚至是浪漫关系。
如果人世间有这么一件事能够让你不顾一切、赴汤蹈火,那么,这件事大概就是爱与接纳了。爱情在此时被赋予了意义
这是象征界的东西
因此,拉康所说的“爱给予了未曾拥有的”,同时也指代了你无意识中的一个具体的事实,即,你童年失去的天堂。
事实上,您现在的身影仍然深受童年不幸的拖累。曾经的你,没有被父母很好的养育,他们也未曾化解你的伤痛和恐惧,也没有给您提供一个安全和丰富的环境。
拉康说,成长即意味着渴望治愈童年丧失天堂带来的痛苦。而且,正是这些阴影让您目前的关系变得沉重,甚至导致了你许多情感关系的失败。
事实上,每一次坠入爱河,都就会制造更多的空虚、渴望和焦虑。
这些创伤是实在界的东西。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0-20 19:05回复
    我感觉这个有点含糊,没有区分亲情和爱情,而且只是从主体的角度出发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0-20 19:58
    收起回复
      没有设及到主客体之间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0-20 19:58
      收起回复
        我个人主要是从性别的本体论层面出发的,性别本身就是一物两体就是一种互补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0-20 19:59
        回复
          拉康认为爱情是一种圣状,这与拉康晚年的思想转变有关,在早年的时候拉康认为,爱情的本质是自恋,人们在爱情中总是渴求对方的回应和认同,然而在晚年的时候拉康意识到所谓的精神病和神经症并没有多大区别,当拓扑的三界彻底破碎时有人却能用圣状将其重新统一起来。晚年拉康通过乔伊斯案例分析了这点。大部分患者并非总是通过一种典型的波多米结的形式缠绕,在很多情况下符号界、想象界和实在界交错在一起,彼此相融。一个行为举止保守的艺术家,可能在艺术创作中陷入了一种忘我的癫狂状态,从精神病理学的症状来看,这可能满足精神病的主要特征,但却不能因此就将其诊断为精神病。拉康由此弥合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二元区别,当主体陷入三界破碎的精神病时这并不意味着绝望,依然能够通过圣状来重组三界,拉康由此超越了自己的理论,并未之后的学说开辟了空间。所以拉康认为爱情的本质是一种圣状,这超越了症状本身,标志着符号的融解而抵达了实在,两个本体的真正合一。也就是我前面说的爱情的本质是一种关系之意。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02 02:05
          回复
            这种观点你怎么看待?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2-02 0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