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吧 关注:858,928贴子:11,710,690

回复:说一说朝鲜的建筑施工水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还有什么朝鲜工地图片,我来分析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24-10-23 13:32
回复
    大家发点朝鲜工地图片,我继续分析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24-10-23 17:51
    回复

      再来看另一张图片,这是另一个项目的室内做作业。比较让人疑惑的是这群视察的人后面的那间房子。看样子应该是用的木支模架,用木立杆,木次愣,木主楞。这样的工艺除非在乡下自建房,已经很难见到了。更让人不解的是工艺的衔接,这边房子已经开始内装饰装修工程了,那边房子支模架还没拆除,属实让人不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抹灰工人的马镫,明显是自制的木质马镫,这样的马镫放在国内,安全员估计是要大发雷霆吧


      IP属地:湖南90楼2024-10-23 20:55
      收起回复

        感谢吧友@a1710423501的发图,我来就这几张图片进行分析
        用我作为现场技术人员的眼光,第一眼看上去我就火冒三丈,要是国内搞成这个样子,我要气得吐血。
        整栋楼依然是没有脚手架防护,不知工人在临边作业的时候是否会害怕。其实对面也不算暴虎冯河,多多少少还是设置了一些安全防护,作业层的下方设置了平挑或者斜挑的安全平网。也许只能起到防止人员坠落的作用,要想防止小物件小工具下落显然是不可能的了。
        首先施工安排上就很迷惑,这么高的建筑,垂直运输机械没有选择塔吊,而是用吊车,这一点也许是对面大型起重机械缺乏造成的。不得已使用吊车,对于这种项目,使用吊车相较于使用塔吊虽然看似有着轻便、没有安拆的麻烦。但是仔细想想,有着不小的弊端:一是吊车相较于塔吊,作业效率低,吊车每次作业都要重新架设支腿,还要选择平整坚实的地面,他们的项目场地往往没有硬化,如果遇到下雨后,恐怕找不到好地方架吊车,自然也就无法开展起重吊装作业。二是吊车作业半径和覆盖范围远远不如塔吊,只能覆盖建筑物一侧或者两侧,这就对场地平面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极大程度限制了施工活动的开展。塔吊覆盖几栋楼是很常见的事情,吊车要想覆盖几栋楼几乎很难做到。对面的囧困,可见一斑。
        再来观察这栋楼的结构形式,这似乎是一栋剪力墙结构的建筑物。最令人震惊的地方在于这栋楼似乎就像是一个孩子的过家家橡皮泥作品,结构竖线受力构件歪斜,上下尺寸偏差极大,肉眼可见的结构错位。连窗户洞口都没有统一的大小,有的大,有的小,这样的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已经远远超过规范的规定。放在国内,已经可以算是质量事故了。


        IP属地:湖南91楼2024-10-23 21:22
        收起回复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原因呢?我认为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国内常见的测量仪器,比如垂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于是上下层的轴线不能精确对位,完全只能靠工人的经验和吊线坠,这样一来误差就难免。二是他们的模板没有用钢管支撑,不管是背楞还是主楞,都是采用木方,木方的刚度完全比不上钢管,在荷载作用下变形,混凝土的截面形状和几何尺寸难以保证,于是就形成了这种歪歪斜斜的特殊结构。


          IP属地:湖南92楼2024-10-23 21:33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24-10-25 16:28
            回复
              这两天忙着找甲方要钱。没时间写,今天继续写。
              今天来一点关于绿色施工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内容,同时也解释为什么朝鲜工地看上去脏乱差的原因。
              首先给大家说一下,绿色建筑不等于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重点在建筑项目本身,更多的是设计和建设单位的事情。而绿色施工顾名思义,更多注重于安全文明施工,目前的规范是GB/T50640-2023《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建筑有两本规范容易搞混淆,之前14版规范的绿色建筑是“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但是这本规范已经过时,最新的绿色建筑规范是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是按照“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提高与创新”这些项目来评分的。由于两本规范相差只有5年,所以现在网上很多绿色建筑资料还用的是14版规范,大家平时工作中要注意分别。
              当然,朝鲜的建筑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绿色施工都远不够格,他们的施工方法放在我们这边属于是已经近乎绝迹的极落后产能和被禁止使用的施工方法。


              IP属地:湖南125楼2024-10-28 15:02
              回复

                令人震惊的施工现场,私拉乱接、临边防护、木支模架、注意搅拌机边上的砂石堆,含泥量肉眼可见,下方似乎是他们的临时住房,似乎是用木模板围合而成,和国内的活动板房相差甚远。


                IP属地:湖南126楼2024-10-28 15:05
                收起回复
                  首先从混凝土说起。
                  根据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7.1.1规定:混凝土结构施工宜采用预拌混凝土。7.1.3第一条: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车辆运输。今天我们在各个项目,都是一个电话就叫来一车灰,混凝土都是从商混站发货。然后通过天泵或者地泵或者汽车泵(各地叫法不同)泵送浇筑,“打灰”都成为土木工程学生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调侃了。而我们看看鸭绿江对面,看看他们如何“打灰”?
                  先来看看他们的混凝土生产,毫无疑问,采用的是施工现场自行搅拌,虽然搅拌的过程有搅拌机,但是得人工往搅拌机添加原材料。对与干活的工人来说,完全是苦活,一来要力气,二来容易弄脏一身。作业环境很差,什么HSE,关心工人工作环境,不存在的。同时,自行搅拌的混凝土变量因素多,难以控制质量。从网上的一些视频可以看到,他们的石子、砂就直接暴露在地上,任凭日晒雨淋。这样的话,他们在计算配合比的时候,又如何能够确定砂、石的含水量呢?在实际投料的时候,如何能够保证按照计算配合比投料呢?这样的施工方法,混凝土强度值得怀疑。远远望去,他们的砂石含泥量肉眼可见的高,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他们的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呈现的颜色似乎与国内有所不同了。


                  IP属地:湖南127楼2024-10-28 15:07
                  回复
                    接下来是喜闻乐见的混凝土浇筑,也就是大家都经历的“打灰”。


                    IP属地:湖南128楼2024-10-28 15:10
                    回复
                      接下来是喜闻乐见的混凝土浇筑,也就是大家都经历的“打灰”。
                      我们先来回忆下我们工地怎么打灰的,说到打灰,打灰瘾发作最严重的一次,躺在床上,拼命念大悲咒,难受的一直抓自己眼睛,眼睛越来越大都要炸开了一样,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真的想打灰得要发疯了。我每时每刻眼睛都直直地盯着工地,像一台雷达一样扫视经过我身边的每一辆罐车,我真的觉得自己像中邪了一样,我对我的打灰念想似乎都是病态的了,我的眼睛滚烫滚烫,我发病了,我魔怔了,我要疯狂打灰,我要狠狠打灰,我的眼睛受不了了,打灰,我要狠狠地打灰!


                      IP属地:湖南130楼2024-10-28 15:33
                      收起回复

                        肩挑人扛的浇筑,劳动力及其密集


                        IP属地:湖南131楼2024-10-28 15:37
                        回复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打灰的时候,一般一个楼面一个泥工班10人左右就够了,甚至很多情况都要不了10人,工人作业的时候也都是分开状态,1-2人扶泵下料,1-2人打震动棒。3-4人左右跟着扒平粗整理,再3人左右跟着贴膜抹平,后台1个老头放灰。分工有条不紊,整体向前推进。工地上最辛苦的就是这群打灰的泥工了,活最累,工作环境也脏,还有一定危险性,但是技术含量最低,大工不过二百多一个工日(九小时),小工甚至不到二百一个工日。完全是力气活,血汗钱。
                          再来看看朝鲜人的打灰,首先混凝土的运输就是纯粹把人当骡子和牛马,完全是肩挑人扛,又或者用吊车转运,这样的作业效率可想而知。国内大家打灰天泵一响,混凝土跟着就从管中奔涌而出。混凝土的重度是24KN/m3,是同体积水的重量的2.4倍。大家可想而知一个人能背多少混凝土,靠人工浇筑效率又能有多快。不过好在他们生产端也是用人工,生产效率也不高,二者倒是绝配。同时我也在想,如果他们浇筑的时候发现灰塌落度不对,大概也可以很快告诉后台,让后台马上作出调整吧(加水)。


                          IP属地:湖南132楼2024-10-28 15:38
                          回复
                            至于作业面,为什么那么多人那么挤呢?到这里想下也就明白了,因为没有天泵等输送机械,浇筑完全靠人工进行。要想实现国内那种10个人不到泥工班就完成浇筑完全不可能,而且由于没有振捣机械,振捣也需要人通过敲击模板、拿棍子搅等方式进行,密实度也很难保证。同时由于模板支架几乎完全是木质结构,与国内的钢管木方不在同一刚度。所以支架模板也容易变形,尺寸偏差等质量缺陷就更容易发生。有人拍到朝鲜的楼房上下层窗户都不在一条线上,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IP属地:湖南133楼2024-10-28 15:38
                            回复

                              下方似乎是混凝土的泵管,不过重点在于上方有一群法师作法吟唱


                              IP属地:湖南134楼2024-10-28 15: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