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吧 关注:372,967贴子:5,230,347
  • 22回复贴,共1

睁眼看看真实的世界,谈谈西方国家所谓的福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起源于之前的帖子。
很多人的思维眼界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想象中老外还是过着高收入低支出的所谓高福利生活。。。
转一些中国人在国外旅游生活的真实经历,睁眼看看吧。



IP属地:日本1楼2024-10-29 17:11回复





    IP属地:日本2楼2024-10-29 17:16
    收起回复
      西方为什么用意呆利举例?不能用瑞士举例吗?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0-29 21:08
      回复
        从几个细节,看美国的底层逻辑——转自 茶狐看世界
        最近20年,我对美国的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正如其国名,简直就是完美的国度。这种看法并不是来源于《意林》或《读者》,而是我第一次去美国自驾后的感受。现在回头看,按照经典的美西自驾路线,躲开大城市的downtown,开车走一圈,沿途各种国家公园,延绵不断的house,风光绮丽,百姓富裕,从游客的视角来看,这几乎就是美国最美好的一面。开行走在1号公路上,一边是高耸的悬崖,一边是辽阔的大海。开车行驶在沙滩上,海风迎面吹来,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
        第二阶段,后来我自驾走遍了美国的47州,越来越多的阴暗面开始进入我的视野,随着我们国力的崛起,美国政客歇斯底里,处处打压,打开英文媒体,清一色的恶意抹黑。我对美国的看法逐渐由正转负。
        第三阶段,自认为是一种比较超然的状态,这个国家,你可以敌视他,但不要轻视他。尤其是不要因为情绪,影响了你对他的正确判断。关于这一点,在本文结尾,谈一谈我的感受。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我第一次去美国自驾时的一段经历。

        那年,我在美国西部自驾。
        Tim是我朋友的父亲,当年78岁,他的house位于加州北边小城Garberville附近的群山之中,刚好是在我们从加州去俄勒冈的路上,虽然风景壮丽,但离群索居,非常渴望有人来访,于是,我决定去拜访他。
        在美国,如果你在纸质地图上找不到某条路,谷歌地图一般都能找到。但万万没想到,Tim家的地址,居然连Google地图上都没有,偏僻程度远超我的预料。

        加州沿海山区的景色很有特点,山脉虽不险峻挺拔,却也雄壮,远远望去,高山草甸上蜿蜒分布着一些树林,让人心旷神怡。

        Tim的House就隐藏在这些树林之中,纯木结构,墙体由小木片镶嵌而成,摸上去很柔软,据说很耐腐蚀,一百年没有问题。整体看上去呈深褐色,与四周的树林融为一体,非常协调。
        Tim一家其实来自东部“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离这偏僻的加州北部山区简直就是“十万八千里”。就好比一个东北齐齐哈尔人,居然在云南个旧的一个山区住着。
        我问Tim,为什么会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
        Tim说,他曾经是资深驴友,十年前的某一天他来到这里旅行,第二天早起他看到了一生中最美丽的景色云海。回去之后,那令他陶醉的云海一直让他念念不忘。于是后来就在这里买了一块地,与儿子一起花了2年时间建起这个House。

        ▲ 发电设备
        这里没有电力系统、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手机信号,好在有电话线,但上网还是最古老的56K拨号系统,龟速。饮用水源来自地下水,电是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没有太阳的时候只能用蓄电池的电,用完了就只能靠柴油发电机。虽然不通水电,但丝毫不影响他们过着现代化的生活。家里电器一应俱全,一般情况下用沼气烧饭,极端天气条件下就用罐装Propane(丙烷)代替。
        一个78岁的退伍老兵,带着一个75岁的老婆,住在偏僻的山区,这种事情在中国很少见,但在美国,尤其是中西部,却不少,我开车行走在偏远地方,沿途车辆稀少,但总能在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孤零零的House,里面住着倔强的老人。

        Tim家周围的环境几乎处于原始状态,各种动物经常来访,其中也有不速之客,比如说 skunk(臭鼬)。
        “你见过skunk吗?”Tim问我。
        “没有,我只是背过这个单词。”我照实说。
        “这家伙会偷我们的鸡和鸡蛋,我们前天抓到一只。”
        我跟着Tim来到一个铁笼子边,那笼子看上去就像一个体积偏大的捕鼠器,笼子里一只黑白相间的动物,战战兢兢地看着我们。当我想靠近它看得更仔细时,它就竖起尾巴,用前爪跺地,似乎在警告我别来攻击它。
        Tim拉住我的手臂,对我说:“如果你靠得太近,臭鼬便会转过身,喷出一种恶臭的液体。这种液体甚至会让你短时间失明,强烈的臭味在约3000英尺(约1000米)的范围内都可以闻到。所以绝大部分掠食者,除非它们非常饥饿,一般都会避开臭鼬。”
        “太神奇了,居然能臭到这种程度!”我惊叹道。
        “我们美国人喜欢用Skunk来形容无良政客。”Tim笑着说。

        Tim的小阁楼上摆着一个很奇怪的东西,结构复杂,木质,近看做工精致,既不像家具也不像工艺品,颇有点宫崎骏漫画的想象力。
        “这是什么?”我好奇地问Tim。
        “这是我给我小孙子做的玩具,”Tim骄傲地说,“还没有完工呢,还需要一些配件。”
        “这……这怎么玩呢?”我一时看不出其中的奥妙。
        “你看过电影Home Alone《小鬼当家》吗?”
        “当然看过,”我说,“这和小鬼当家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玩具就像小鬼当家里面的Home,”Tim解释道,“以后我还会增加一些机关,小孩子们可以模拟小鬼当家的情节来玩。”
        “我有很多孙子,”Tim又得意地补充道:“我前后已经造了七个,这是第八个,他们都喜欢,每个人都要一个,所以我就陆陆续续造了这么多。”
        美国人喜欢把家庭工作间叫Shop ,一般人的Shop都和车库连在一起,而Tim的Shop是独立的,非常大,几乎什么工具都有。Tim退休后,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子女一起建造了这座房子,并亲手打造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你目前还在这里工作吗?”
        “当然!每天我都在这里过上至少5小时,在我自己的Shop里面工作是我最大的爱好,我这个人闲不下来,一旦闲下来就感觉浑身不自在,”Tim很坚定地说,“我会一直在这里工作,直到我不能动为止。”

        Tim的老婆Jane就喜欢摆弄园艺,他们家的水果蔬菜都是Jane亲手种的,番茄、花菜、胡萝卜、马铃薯应有尽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自留地”居然实现了非常先进的数字化滴灌,说实话,在我看来有点杀猪用牛刀的嫌疑。
        Jane很得意地向我介绍说,她年轻的时候在以色列住过一段时间,这套滴灌系统可都是从以色列学来的。
        “是吗?据我所知以色列非常干旱,水资源宝贵,他们的滴灌技术非常先进,”我的言下之意是,“难道这里的水资源也很紧张吗?”
        Jane心领神会道:“我们这里的水资源甚至比以色列更加紧张,这里不通自来水 ,别看云雾缭绕,植被茂盛的样子,可这里地势很高,雨水也积蓄不了,我们只能用地下水,而这里的地下水水位离地面有1000英尺,开采很不容易,所以我们非常珍惜每一滴水。”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站在Tim的露台上,凭栏远眺,面对这片流动的云海,那一瞬间我理解了Tim为什么要住在这个如此偏远的地方,人生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两个人相依相偎,笑看日出日落,其他的一切都只似这些浮云而已。虽然这里地处偏远,不能享受到都市文明的便利,但能这么诗意地栖息在这块属于他们的小天地,何尝不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后续
        后来,我通过社交媒体,一直和Tim保持联系,对他们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们住的地方,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社区,每个house都间隔几百米,隐藏在密林之中。换言之,就是每户人家的土地都很大,业主大部分都是退休老人,也有一部分在家工作的码农。
        从财务角度看,他们都属于美国的upper middle class(上层中产阶级),也就是介乎于财务自由和普通中产之间的一群人。
        美国就是这样,穷人都挤在市中心,钱越多,住得越远。可能很多人都好奇,万一生病了怎么办?在美国,只要钱到位,医疗保险买的足够好,偏远根本不是问题,一个电话,就有直升飞机到场救急。效率可能比城里的救护车更高。
        这群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律」,对他们来说,离群索居,一切都靠自己,因为懂得自律,所以享受自由。
        以前,谈到美国的自由,就感觉很高大上,无比羡慕。如今,很多人谈到美国的自由,就嗤之以鼻,冷嘲热讽。总以为自己从短视频上看到的就是美国的全部。
        在我看来,「自由」其实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治理模式,也是美国社会的底层逻辑。
        一方面,只要你足够优秀,成就的天花板可以无限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特斯拉CEO马斯克,一个南非人,到了美国,创业成功,成了首富,总能搞出一些东西,搅动世界。还经常和美国总统抬杠,这样的生活方式,目前大概只有美国能实现。
        另一方面,如果你很平庸,智商一般,家世普通,天赋平平,再加上自律能力不好,这自由足以要了你的命。读书的时候,快乐教育就是「自由」,在学校里待了十几年, 啥都没学会,但你有自由,一事无成的自由。公立教育的尽头,就是阶层固化的开始。
        在美国,你很容易区分穷人、中产、富人。
        富人,身材普遍很好,因为他们非常聪明,自律能力极强,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身材。这些人,不但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生活质量也高,寿命也长。
        穷人,普遍身材肥胖,就像一个肉球,每天吃垃圾食品,整天对着手机傻笑,加减乘除都算不准,没有一技之长。最底层的那一批人,除了自由,一无所有,肥胖、磕药、biu biu biu,三驾马车,总有一架是归宿。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身材区别没有那么明显,很难从身材判断一个人的阶层。最好的例子就是外卖小哥,身材一般都很好,但生活水平却不高。
        对美国精英阶层来说,「自由」是最低成本的治理模式,自由就是一把刀,可以借刀杀人,淘汰很多弱势群体,减少社会负担。
        这种模式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是国家出面,阻止底层堕落。美国是,以自由为借口,放任底层堕落,底层越堕落,精英越省心。一切自己负责,自由都给你了,骂也让你骂了,选也让你选了,还想怎么样?
        像中国这样苦口婆心的扶贫工程,在美国根本不存在。不但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需要。
        对美国精英阶层来说,「自由」是成本最低的治理模式,向上没有天花板,向下没有最底线,这是一种「淘汰弱者、成就强者」的丛林法则。这种模式,不但可以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投奔美国,还可以淘汰一小撮「社会累赘」。另外,有了「自由」这个挡箭牌,不仅可以躲开道德谴责,还占领了价值观高地。
        总而言之,「自由」就是美国社会的底层逻辑,说白了,就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模式,至于这种模式的最终宿命是什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IP属地:日本5楼2024-10-30 09:50
        收起回复
          今天下午,我跟当地一个中国“润人”老莱一起去逛逛旧金山。

          老莱是我在唐人街中餐馆认识的一个后厨,他当时跟他闲聊,刚好说一起要去旧金山遛弯,于是我们相约在下午3点左右,到了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观景台。
          我们刚到金门大桥的时候,天空非常晴朗,万里无云,也就一溜烟(5分钟)的功夫,马上乌云密布。
          老莱是辽宁人,但是普通话的东北味不浓,所以我认为他应该是受教育水平不错的人,怎么到了美国去中餐馆端盘子。
          老莱试探性的问我,你来美国是待多久?准备留下来吗?
          我说,留下来?我为什么要留下来,我留下来能找到啥工作?
          老莱就开始说自己的经历,他是通过“家庭团聚”来美国的,以前在国内他是在电力系统工作。
          2019年,他老婆先到了美国,因为他老婆的弟弟在旧金山开了两家中餐馆。
          所以他们通过旅游签证留在来之后就没有再离开美国了。
          我问,为啥要这样?
          他说,因为这边可以吃福利啊。
          我说,有啥福利?
          他说,我跟我老婆都领了白卡,就是一张白颜色的医疗卡吗,看病都不用钱,我拿到白卡就让我和我老婆去医院全身检查了一遍,其实你还可以去他们的食物银行啥的,各种福利机构免费拿吃的喝的。
          他们在旧金山市中心还有费用很低的房子,专门租给很穷的人,几乎等于不要钱……
          我说,那你最终享受到多少福利了?
          他说,其实不多,就一个身体检查费用白卡报销了。
          我说,那你为了一个5000元的身体检查费润到这里,划不来啊。
          他说,还有为了女儿,而且这里的食物很干净。
          我说,我在国内吃了这么久的食物,食品安全新闻确实有,但是不能以点盖面啊,我在国内吃东西不是吃的好好的,也没生病啊。
          他说,你不知道,不代表没有,你自己吃进东西都不知道。
          我说,我爷爷奶奶外婆外婆都活到八九十岁,不都好好的……而且中国的人均寿命比美国还高一岁,照你食品安全的角度,中国人的寿命要远低于美国啊。
          他说,那是预期寿命,不是真实数据。
          我说,预期寿命不也能证实老中的食品安全没有你说的那么糟糕吗……
          他说,预期寿命,我还预期我能活到100岁呢……
          总之,整个讨论过程中,老莱对东大即将泵亏的预言深信不疑。


          IP属地:日本7楼2024-10-30 10:15
          收起回复
            如果大家去查数据,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国家在哪里?
            大家一定搜到这个国家——卢森堡。
            没错,根据统计,2023年,卢森堡以人均12.9万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成为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国家。
            我说,可是我昨天采访的华人告诉我,当地法定工资是2700欧元,这次瑞士日内瓦的法定4200欧低多了。

            小赵说,其实这个卢森堡的“世界第一”是有水分的。(卢森堡是玩金融的,包括排行榜排名第二的爱尔兰也是各种水分,实际当地老百姓收入并不高,货币购买力更低是低了)在卢森堡工作很多人都邻国的,白天卢森堡上班,晚上回法国睡觉,这些人创造的价值会计入GDP,人头则不会被平均。
            3️⃣实际工资低
            小赵说,我看了你昨天的采访,文章说卢森堡的人均最低工资2700欧。实际上这个还不是卢森堡的最低工资,理论上的最低工资是非合格工人税前2500,到手2200多,【图4】就是图里画蓝线的没经验的人法定最低。如果是熟练工的话,就是3000欧税前,到手2600的样子。

            小赵现在每天还在勤工俭学,他会不定时的去送外卖,他的时薪是12欧多一点,会有消费,不固定。
            我问,什么群体小费给的最多?黑人,白人,男人,女人?
            小赵说,老年人,欧洲的老年人最有钱,越年轻越穷。
            4️⃣外卖只有中产吃得起
            小赵平时会有送外卖的故事,他告诉我,他给一家中餐馆帮忙送外卖(开车送)。
            我问,这些外卖单价一般多少?
            他说,一单50欧以上,一般两个人,所以人均25欧以上。
            我说,啊?那如果是2500欧的月工资,工资还不够吃外卖的。
            小赵说,外卖只有中产及以上吃得起,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外卖的。
            小赵他曾经送过一份卢森堡老人家夫妇的外卖,这对老夫妇住在穷人那种廉租房公寓,夫妻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所以只能叫外卖,每一次都会订一堆汤(可供吃一个星期的量),因为送外卖有最低消费的门槛。
            当小赵走进这对老夫妻的家场景,真的太可怜了(在欧洲老人老人,子女是没有赡养义务的),而且老人行动不便,所以显得非常无助,他们把小赵送来的汤塞入冰箱,可以供他们吃一个星期。老人给小赵消费,他都不好意思收。
            5️⃣房租是消费最大头
            小赵说,如果是去超市买东西做饭来说,卢森堡的消费跟法国差别不大。



            在卢森堡如果自己做饭,偶尔出去外食,一个月大概600欧可以解决。(但是如果你要天天大餐,那就没有上限了)。
            卢森堡如果一个人月工资是2500欧,他只能住单间。
            他说,在卢森堡消费,大头永远都是房租。卢森堡这边有一些房子的要求是,税后工资必须得是房租的三倍以上。最近一个单间差不多都是800欧起步了,所以拿最低工资的人,有概率是租不了房子的,因为法律倾向于租客,为了规避潜在风险,很多房东都会有这种要求。
            我说,啥意思,房子都租不到?
            他说,如果工资在最低一档,你就不能选房子,是房子选你。
            小赵给我推荐去卢森堡第二大城市esch 的市中心看看。


            IP属地:日本8楼2024-10-30 10:39
            收起回复
              同事五一去了伦敦旅游了两周。
              英国中等收入2500英镑,大学教授4000英镑。
              我问2500英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相当于国内多少人民币?3000-3500?
              他说估计3000,3500应该到不了。
              除了在超市买东西,1英磅能当9人民币用,
              比如面包,1英磅一个,也要一早去抢,迟了就卖完了,
              但是超市能买的东西占支出的比例蛮低的。
              其他的,公共服务,1英镑和1人民币差不多,
              公交车1.75英镑,
              地铁三四英磅,机场线18英镑,
              水电气三口之家一个月300英镑,
              他包了辆车,对于司机来说是最好的单子,一天300英镑。
              订了2000人民币的酒店,条件和05年的如家差不多。
              同事跟你说晚上去喝一杯,真的就是喝一杯,
              1英镑喝1杯啤酒,绝对不敢吃任何东西。
              如果晚上去看个球赛,国内去之前一般还吃个饭,
              那边绝对不吃饭,因为真的吃不起,
              50英磅一荤一素两个人吃,1英镑也就和2人民币差不多,
              如果真有同事请你吃饭,你第一反应就是这家伙不是要借钱了吧。
              下面有人回复:
              他去了两周,略短。我说自己的感觉。
              1英国伦敦贵。其余城市便宜。类似北上两市物价贵一些。
              2他没找到便宜超市。伦敦的便宜超市:肉,鱼,土豆。我觉得不比北京上海超市贵。
              3英国菜贵是真的。衣服贵。电贵。水贵。电器贵。网购肯定不如淘宝拼多多便宜还慢。去了肯定治好网购成瘾。香烟:绝对找不到100元人民币以下一盒的。想润英国先戒烟。否则润不起:)
              4外卖不要想了,自己学理发。这些价格绝对让咱们觉得不适应。
              5房租贵,伦敦比北京只高不低。房价不算贵。伦敦之外城市,减一半。
              计算购买力是个很复杂的事。考虑到基本吃饱。鱼,肉,面粉,大米,土豆,便宜蔬菜,水价格。应该有三成权重。我认为人民币英镑购买力约1:3。一英镑兑3块钱。
              个人感觉,不是标准。供参考。


              IP属地:日本9楼2024-10-30 10:50
              回复
                你这偏题也偏的太离谱了,标题再说西方的福利怎么样?文章全在说西方的生活成本高,你这偏题偏到太平洋去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0-31 11:27
                收起回复
                  图一乐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11-01 06:47
                  回复
                    说说小红书上和美国人交流的体验——转自张仲麟
                    美国的Tik Tok难民涌入小红书算是一个谁都没想到的黑天鹅事件。事实证明全球网民都是玩抽象整活的主,而TT难民涌入小红书本质也是一种赛博抽象。西大赛博难民选择小红书的原因据说是小红书只需要手机号(包括国外手机号)就能注册,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等,对西大难民来说是门槛最低的一个。而且也是一个Chinese APP,以及看上去够红。而且由于小红书国内外没有分区,使得这次意外的成了中美网民直接大交流。
                    由于这是个完全意外的事件,使得第一时间涌进来的美国人是非常真实的美国普通百姓。各种怼脸自拍、翻译腔中文以及工作照等可以看得出来真不是演的。虽然可以预料到接下来会出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限制海外注册、通过IP进行软隔离、MCN机构参与这一赛道、网军们假装美国难民等,甚至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有害信息倒灌”的情况。这些都会让接下来的中美网民直接交流发生失真与阻碍,但至少在第一天这些交流是纯粹而又真实的。
                    这种直接交流其实并不少,比如我当年在XBOX上联机打HALO时就经常会配对到美国小孩哥,进行语音交流。但是如这次小红书这样现象级的涌入国内互联网社区直接交流还是比较少见的,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是在第一天没有审核以及软隔离等影响下的直接交流。
                    正如前面所说,各行各业的美国普通人都有。有农民、有矿工、有消防员、有警察、有美军等。他们对中国也是充满好奇,而关心的基本都是日常生活相关的事,主打一个接地气。昨天在小红书上和美国人民高强度交流了一天,挑几个比较典型的吧。
                    1. 有洛杉矶的美国人问对中国人对洛杉矶啥看法。我也“贱兮兮”的问“HOW IS LA FIRE?”这洛杉矶老兄倒也实诚:糟糕,但情况在好转。也许有朝一日我会因为大火来中国。还有同在LA的美国人表示“消防员很努力了,很多房子被摧毁。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来帮忙了。这种事(大火)时不时就发生。”
                    2. 有个美国三胎宝妈欢迎大家提问,我问了下收入和支出情况,得到的回答意外但又不那么意外:美国生活成本比起以前大幅提升,她和她老公都是全职工作并且收入都还不错,属于中产阶级所以过得还行。大部分美国家庭需要夫妻两双职工都工作才能负担起假期、储蓄以及其他东西。
                    3. 还是美国主妇,说在美国生活很艰难问中国生活如何。评论区问她每个月收入多少,她的回复直接把我吓到了:(当地)平均工资只有2700美元,但是一个单卧室的房子房租一个月要2000美元(rent for a one bedroom is average 2000usd a month),所以负担很重。很多人需要打几份工。美国房租近期涨价这事我知道,算法不干人事。但是这么夸张还是吓到我了,表示在上海市中心一套140平米的公寓也就2000usd的租金(14000一个月)。
                    4. 依然是美国的生活成本。一个小姐姐表示她和她的未婚夫加起来一个月7000美元。在美国算不错了,但是房租1500,养车1000,医保700。这些固定支出加一起使得他们虽然收入不少但是支出也多。而养车的费用里详细一问,也很有美国特色:小姐姐开轿车一个月两百美元左右。而未婚夫开的是个皮卡,一个月要七八百美元了。
                    5. 美国人问: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那么喜欢路易吉?(对保险公司CEO执行正义的那意大利小哥)。评论区纷纷表示路易吉的行为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里对侠客的定义,所以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同情和认可。我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大侠”,举例robin hood,希望美国人能看懂
                    6. 在小红书上晒车的美国人不少。看了下基本都是美国特色车辆,比如改装过的福特皮卡、野马肌肉车这种。评论区里国人晒的大部分都是新能源车,其中小米挺多。我也把我的车跟风晒上去,美国车主们也表示挺开眼的。有意思的是有人问美国车主怎么看BYD的车,美国人的反应就很真实:首先BYD没有进入美国市场,其次就算来了我们也不会买。我们更喜欢福特和丰田之类的车。你看,这反应就非常真实了。
                    7. 对账医疗费和社保就更有趣了。美国人拔个智齿1500美元,中国人拔个智齿只要付几十上百的。更不用提大病医疗支出了。
                    8. 大学学费就更有意思了,有美国人表示医学院学费一年8万美元,他实在是付不起只能辍学了。还有美国人表示斯坦福大学学费一年六万五,普通大学学费一年四万多。难怪在美国有学费贷款这玩意,并且得还十几年。评论区里中国人纷纷表示中国大学学费才几百美元一年,把美国人看得那叫一个泪流满面
                    9. 比较有意思的是有美国变性人问中国对LGBT什么态度,包括我在内评论区的中国人表示:中国不管你是trans还是LGBT还是啥的,没人在乎。但是你别影响他人,公开宣传LGBT那套。还有,别走错厕所,走进女厕所会吓到人的。


                    IP属地:日本12楼2025-01-16 15: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