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吧 关注:3贴子:27
  • 2回复贴,共1

《经济学不靠谱系列之:什么是货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引言
关于货币的本质,货币学史上有两种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必须具有金属的内容。我们国家教科书中,长期坚持这个观点,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金属价值量。二是货币名目论,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21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就是货币名目论。于此对应,货币的定义也分两种:一是认为货币就是代表一切商品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是认为货币就是本身没有价值的价值符号。
这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一方面我们想用货币去表达一定的实物;另外一方面,我们知道货币很难表达现实中存在的实物。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主要就是金属货币制,包括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美元再和黄金挂钩,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金本位制。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从此,金本位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推行金本位制度?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劳动收入要大于实际消费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劳动价值论。说到劳动价值论,很多人不屑一顾,他们一辈子学到的东西,都是用来反对劳动价值论的。然而判断一个理论的科学性的重要一条,就是看看它可以不可以证伪。一些坚持劳动价值论的人,把劳动价值论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接受劳动价值论的证伪。这个是对科学的神化,是反科学的行为。劳动价值论,现在指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它就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规律,它有着具体或特定的应用场景。它可以让我们通过模拟具体或特定的场景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并通过对答案的验证,证实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人人都要买汽车。虽然所有人都为了买汽车而攒钱,但是汽车厂每月只能生产1辆。这样,每个月只有1个人才可以买车。每个月有两件事发生:一是所有劳动力把购车存款存入银行进行消费的积累,二是有1个劳动力用自己积累的购车存款买下了1辆车进行实质的消费。
所有的劳动力的购车存款,都是他们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劳动力价值的总和,就是这个汽车工人的劳动价值。汽车工人的劳动价值就是汽车的价格。有如下等式关系:汽车价格=购车款=购车存款。购车存款是消费的积累,购车款是积累的消费,每个人的消费的积累和积累的消费之和,就是每个人的劳动力价值。这个劳动力的价值就是工资。
除了日常消费,比如粮食,其它所有的消费都是积累消费。如果排除日常消费,整个世界所有商品的价格,只是所有劳动人民的实际收入的一半。如果每个月,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是100万,那么该月劳动人民的实际劳动收入就是200万。
因为是积累消费,这个钱日常是不能花的,我们只能把这个钱存入银行。200万的劳动收入,只有100万的实际的商品。银行把100万借给别人,别人就要买实际的商品。200万的钱,100万的东西,这个就是通货膨胀。
为什么金本位制会破产
人类早期社会中,日常消费占大头,积累消费占小头,通货膨胀的效应不明显。到了经济高度发展的阶段,日常消费占小头,积累消费占大头,通货膨胀的效应十分明显。即使你控制货币的发行数量,但是银行依然可以创造出最高达100%的通货膨胀率。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推行的是金本位制。不存银行的情况下,我们买1台汽车,价格是1公斤黄金;存入银行的情况下,我们买1台汽车,价格就是2公斤黄金。当然,日常交易用不到黄金。银行会让你把黄金存入银行,然后给你一张纸,这张纸会规定其中的黄金含量,承诺你可以凭借这张纸兑换真实的黄金。这个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运行原理,而直接收益人就是发行这个纸币的发行人。
这个时候,明明一台汽车的真实价值是1公斤黄金,我们偏偏要用2公斤黄金进行交换,这个黄金的真实持有人就很吃亏。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把黄金留在自己手里,比把它留在银行的手里更划算。到了上世纪60年代,大家不仅不再把黄金交给美国保管,还纷纷提取美国的黄金,致使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下降,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破产。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货币到底是商品交换的等价物?还是一组没有价值的价值符号呢?两个都是!当你用货币进行消费的时候,它就是商品交换的等价物;当你把货币存入银行的时候,它就是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的价值符号。
抑制通货膨胀的手段
商业银行利用了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着实物对应的价值符号,瓜分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这种瓜分,用的是价值符号,动的是真实价值,所以必须导致通货膨胀。人类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最终找到了一种方式,用存款准备金抵消通货膨胀。原则上,存款准备金率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这里就不做展开了。
存款的本质是消费的积累,不是真实的消费。商业银行动了这个消费的积累,才会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抑制这个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需要再次动用消费的积累。这样,消费的积累就被动用了两次,等到你真实消费的时候,就必然出现通货膨胀。为了制止这一切的发生,央行会提高利率,推迟真实消费的发生时间。
在美国,提高利率,被解释成美联储缩表,也就是减少美联储的负债,回收货币,目的是防止通货膨胀。其实用本文的观点理解,更为简单和直接,那就是推迟消费的发生。


IP属地:吉林1楼2024-10-31 15:26回复
    《经济学不靠谱系列之:货币是什么》
    引言
    关于货币的本质,货币学史上有两种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必须具有金属的内容。我们国家教科书中,长期坚持这个观点,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金属价值量。二是货币名目论,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21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就是货币名目论。于此对应,货币的定义也分两种:一是认为货币就是代表一切商品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是认为货币就是本身没有价值的价值符号。
    这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一方面我们想用货币去表达一定的实物;另外一方面,我们知道货币很难表达现实中存在的实物。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主要就是金属货币制,包括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美元再和黄金挂钩,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金本位制。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从此,金本位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推行金本位制度?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工资、存款、消费的关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劳动价值论。说到劳动价值论,很多人不屑一顾。然而判断一个理论的科学性的重要一条,就是看看它可以不可以证伪。一些坚持劳动价值论的人,把劳动价值论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接受劳动价值论的证伪。这个是对科学的神化。劳动价值论,现在指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它就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规律,它有着具体或特定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模拟应用场景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经受证伪的考验。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人人都要买汽车。虽然所有人都为了买汽车而攒钱,但是汽车厂每月只能生产1辆。这样,每个月只有1个人才可以买车。每个月有两件事发生:一是所有劳动力把购车存款存入银行进行消费的积累,二是有1个劳动力用自己积累的购车存款买下了1辆车进行实质的消费。
    所有的劳动力的购车存款,都是他们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劳动力价值的总和,就是这个汽车工人的劳动价值。汽车工人的劳动价值就是汽车的价格。有如下等式关系:汽车价格=购车款=购车存款。购车存款是消费的积累,购车款是积累的消费。从宏观上看,积累的消费等于消费的积累。
    如果忽略日常消费,则所有消费都是积累消费:总工资(年)=总存款(年)=总消费(年)。以2023年(国内)为例,总工资(按可支配收入)为55万亿;居民存款余额为137万亿,居民贷款余额80万亿,将两项之差视为积累消费的存款余额,则存款余额为57万亿;全年零售商品总额47万亿,全年住宅投资8万亿,合计55万亿。大体上,总工资=总存款=总消费。
    为什么金本位制会破产
    以上关系说明,价值存在着三位一体的关系,工资、存款、消费,三者并不是分别存在着的价值,而是同一劳动力价值在不同视角下的外在表现。有多少存款,你才敢有多少钱的消费,而不是让你用存款再消费一次。存款是当前消费的投射,不是你的另外一笔消费。用别人的存款放贷,本质上就是通货膨胀。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推行的是金本位制。不存银行的情况下,我们买1台汽车,价格是1公斤黄金;存入银行的情况下,我们买1台汽车,价格就是2公斤黄金。当然,日常交易中用不到黄金。银行会让你把黄金存入,然后给你一张纸,这张纸会规定其中的黄金含量,承诺你可以凭借这张纸兑换真实的黄金。这个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运行原理,而直接收益人就是纸币的发行者。
    这个时候,明明一台汽车的真实价值是1公斤黄金,我们偏偏要用2公斤黄金进行交换,所以黄金的真实持有人就很吃亏。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把黄金留在自己手里,比把它留在银行的手里更划算。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不仅不再把黄金交给美国保管,还纷纷提取美国的黄金,致使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下降,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破产。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货币到底是商品交换的等价物?还是一组没有价值的价值符号呢?两个都是!当你用货币进行消费的时候,它就是商品交换的等价物;当你把货币存入银行的时候,它就是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的价值符号。
    抑制通货膨胀的手段
    商业银行利用了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着实物对应的价值符号,瓜分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这种瓜分,用的是价值符号,动的是真实价值,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人类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最终找到了一种方式,用存款准备金抵消通货膨胀。原则上,存款准备金率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这里就不做展开了。
    存款的本质是消费积累的记录,不是真实的消费。商业银行动了这个存款,才会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需要再次动用你的存款。这样,你的存款就被动了两次。如果你真的按照计划时间进行消费,就必然出现通货膨胀。为了制止这一切的发生,央行会提高利率,推迟真实消费的发生时间。
    在美国,提高利率,被解释成美联储缩表,也就是减少美联储的负债规模,回收货币,目的是防止通货膨胀。其实用本文的观点理解,更为简单和直接,那就是尽可能的推迟消费的发生时间。


    IP属地:吉林2楼2024-10-31 22:12
    回复
      《姜萍事件的背后是什么逻辑?》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我们说美国的大选,习惯于给那些被选举人上升到背后利益团体的博弈,却从来不爱说这个是选民在表达自己的意愿。你既然能有这个觉悟了,为什么你看不懂姜萍事件的背后呢?你以为你是喜欢真相,可是你知道什么才是真相吗?你看网上讨论的这么热闹,其实你是被舆论推着走的,就好像你刷到的视频一样,你看到的,都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
      为什么大选要宣传呢?就是让你知道,他们说的才是真理。这个世界90%的人,都是没有主见,没有世界观,没有大局观,没有觉悟的碌碌无为之辈。他们存在的意义,在于为别人背书,或者被别人利用。你说的多了,他们就觉得这个事情是真理了。
      姜萍事件,原本就是一个励志的事件。一个中专生,利用自己努力,拿到竞赛的好成绩。达摩院或者某个媒体,觉得这个是个新闻热点,可以为自己做推广宣传。但是,他们得罪人了,得罪了既得利益团体。这个团体,不愿意看到这个励志的故事。他们有着自己的成功逻辑,他们从小就是精英教育的产物,他们是赢在起跑线上的一类人,他们坚信,人有高低贵贱,劳动人民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搬你的砖。
      这一切是不是很熟悉?比如,你要想进一件好公司,人家要看你的学历;你要想进央企,211都不行,可能要985。你说你有能力,让人家给你一个机会,证明你自己,人家凭什么给你这个机会?
      电视剧,平凡的荣耀,男主角孙某某,进入了投资公司,小伙子很优秀,做到了所有同期实习生都没有做到的事,但是他是一个高中生,机缘巧合才进入公司的,只能签短期合同。这个公司有个机制,你没有业绩我不能给你长期合同,但是你没有长期合同,我不能让你做业绩。无论你怎么做,都不可能留在公司。
      我以为这个电视剧的大结局,会给这个孩子一个圆满,但是想不到,最后的结局,是现实逼得这个孩子,最终自动辞职。也就是说,编剧虽然给我们编了一个励志的故事,但是这个编剧又给了所有人当头棒喝:你的努力没有用,你改变不了现实,你的地位是固化的,人是要分阶级的。让你一下子从理想跌入现实。
      姜萍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她的罪,不是她读了中专,而是她不甘于现状,挑战了别人的权威,那些人坐不住了。看到一个普通中专的老师,培养的一个优秀学生,成绩居然在自己的前面,他们那么点可怜的自尊心就受不了,开始编排这个老师和他的学生的罪状。为了渲染气氛,他们甚至恶意编排出来两人的花边新闻。
      我这么说,你不服气,你说达摩院自己都承认了。这个王老师给姜萍提供了场外指导,违背了竞赛过程不允许讨论的原则。可是人家是不是讨论了,你没有必要今天才提出来吧?你既然是开卷考试,就一定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说交头接耳。这个东西是赛制本身的问题,是赛制就存在这种缺陷。
      如果在姜萍身上存在这种问题,那么这5年之中,那些进入决赛圈的其他人,一样也存在。为什么你不去追究其他人的责任,却偏偏对一个中专生穷追不舍呢?是他们比这个女孩子更干净吗?恐怕不是这个逻辑吧?
      我们单位曾经有一个人,在岗位竞聘中下岗了,我们私下都不理解,能力强,没有污点,凭什么下岗呢?领导的答复是,群众对他的评价分很低,这个竞聘的规则就是这个定的。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这个同志太有原则,大家都拿的好处,就他不拿,所以大家都很难受,被大家视为异类,必欲除之而后快。
      一个中专生,就是因为自己的学校不好,就被人家视为异类,就让自己变得突出了,就成为众矢之的。你这么杀伐果断,凶相毕露的,难道真的是追求所谓的事实真相吗?恐怕未必,至少决赛的真实成绩你不敢公开。就算公开了,你能证明预赛的12名就一定是假成绩吗?你怎么就知道,前面的那个11个人,就没有私下讨论呢?
      有个朋友和我夸耀,我的儿子生来就是比别人强的,我从小就让他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将来他结婚,娶的是最优秀的女孩子,基因传承下,生出来的孩子,也是最优秀的,他们今后是中国最优秀的一类人,区别于中国的普通人。在他得意的背后,我隐隐感到一丝寒意。
      很久很久之前,流行一句话,路线是个纲。很多事情,事件本身的对错,可能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干什么?你的动机是什么?你如此恶心的把一件励志的事情,歪曲成了一件学术造假事件,是你有着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吗?在今天,几乎任何学术论文,都可以拿来公开叫卖的时代;在这个所谓的学术圈,也存在大量尔虞我诈,著作抄袭的时代,你对一个中专生如此用意的背后,到底卖的是什么狗皮膏药?


      IP属地:吉林4楼2024-11-06 16: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