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可做可不做的修改必须做
当审稿人对文章数据或分析方法有异议时,往往意味着要重新分析,方法部分要改、图表要改、结果要改、讨论部分可能也要改,我的内心是十分抗拒的。也许这种修改并不会对文章有大的改善,通过 Argue 表明自己的理由或许也行?当有这种心态的时候一定要回头是岸。心中牢记,可改可不改必须改。
如果你认同审稿人的建议,那就重新分析,然后做相应的改动。如果实在不认可审稿人的建议,也千万不能偷懒,也要重新分析,可以最终放到 Appendix 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 Argue。其他修改意见类似,当觉得审稿人的意见可接受,也可 Argue 的时候,那就接受。毕竟作者是要为读者服务的,审稿人就是我们很重要的读者嘛。
5. Argue 时要给出详实的数据和参考文献
审稿人的意见很多,有建议,有质疑,也有反对,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意见都认可,都接受,Argue 是难免的。但对数据、分析方法类的 Argue 一定是要建立在按照审稿人意见分析后、列出相应结果的基础上,加上相应参考文献作为佐证进行的。对观点类的 Argue,一定要有足够的、权威的参考文献作为基础,有条理地分点阐述,并按照正文格式列出参考文献。
有些审稿意见直击文章要害,又难以改进,这时一定要承认文章的缺陷,说明自己遇到的困难所在,并详细阐述自己为此所做的努力,然后别忘了在正文讨论部分的最后列出文章的不足。任何文章都有缺陷,审稿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千万别怕因为承认缺陷被拒稿。
6.审稿意见的全面回复
作者回复审稿意见时,避免遗漏或回避某些审稿意见,建议作者全面回复审稿意见,即使有不同意或不接受修改,也要说明原因,在每一点意见后面提供清楚详细的回复,一定要确认编辑和审稿人所有提出的点都回复了。
7.将审稿意见与回复内容区别开来
按评审意见编号、问题顺序一一回复。将论文中的修改处标示出来或是指出论文修改前后的个别行数,可以将审稿意见加粗,与回复内容做区别。
当审稿人对文章数据或分析方法有异议时,往往意味着要重新分析,方法部分要改、图表要改、结果要改、讨论部分可能也要改,我的内心是十分抗拒的。也许这种修改并不会对文章有大的改善,通过 Argue 表明自己的理由或许也行?当有这种心态的时候一定要回头是岸。心中牢记,可改可不改必须改。
如果你认同审稿人的建议,那就重新分析,然后做相应的改动。如果实在不认可审稿人的建议,也千万不能偷懒,也要重新分析,可以最终放到 Appendix 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 Argue。其他修改意见类似,当觉得审稿人的意见可接受,也可 Argue 的时候,那就接受。毕竟作者是要为读者服务的,审稿人就是我们很重要的读者嘛。
5. Argue 时要给出详实的数据和参考文献
审稿人的意见很多,有建议,有质疑,也有反对,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意见都认可,都接受,Argue 是难免的。但对数据、分析方法类的 Argue 一定是要建立在按照审稿人意见分析后、列出相应结果的基础上,加上相应参考文献作为佐证进行的。对观点类的 Argue,一定要有足够的、权威的参考文献作为基础,有条理地分点阐述,并按照正文格式列出参考文献。
有些审稿意见直击文章要害,又难以改进,这时一定要承认文章的缺陷,说明自己遇到的困难所在,并详细阐述自己为此所做的努力,然后别忘了在正文讨论部分的最后列出文章的不足。任何文章都有缺陷,审稿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千万别怕因为承认缺陷被拒稿。
6.审稿意见的全面回复
作者回复审稿意见时,避免遗漏或回避某些审稿意见,建议作者全面回复审稿意见,即使有不同意或不接受修改,也要说明原因,在每一点意见后面提供清楚详细的回复,一定要确认编辑和审稿人所有提出的点都回复了。
7.将审稿意见与回复内容区别开来
按评审意见编号、问题顺序一一回复。将论文中的修改处标示出来或是指出论文修改前后的个别行数,可以将审稿意见加粗,与回复内容做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