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中国与葡语国家高校校长论坛于10月31日移师至澳门城市大学开展第二天活动,同场举行了闭幕式,城大校长刘骏对为期两天的论坛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延续首日的热烈讨论,同日上午在城大文化中心举行了两场分论坛,分别由城大与澳门理工大学主持,邀请来自澳门与葡语国家高校的领导及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语言技术与中葡之间在高等教育、创新应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进行探讨。论坛期间,城大与葡萄牙贾瓦都 • 阿维理工学院(Instituto Politécnico do Cávado e do Ave)签署了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合作。




本届论坛共设有五个分论坛,其中分论坛四以“人工智能与澳门、大湾区和葡语国家高等院校间的学术合作”为主题,由刘骏校长主持,与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校长Roberto de Andrade Medronho,葡萄牙米尼奥大学校长Rui Vieira de Castro,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协理副校长Vítor Beires Nogueira,以及城大副校长、数据科学学院院长周万雷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对谈。 Roberto de Andrade Medronho及Rui Vieira de Castro两位校长认同人工智能变革为社会各界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指出面对共同的挑战,高校之间应该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善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生产力,将创造力和创新发展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Vítor Beires Nogueira协理副校长以新落实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为引子,提出了澳门、大湾区及葡语大学联合会建立区域人工智能法案的可行性。他强调多方合作,特别是中葡合作,是突破大语言模型训练不透明性、生成内容质量参差,以及学术伦理、大数据和算力技术等议题的关键。周万雷副校长以城大为例,介绍大学正逐步从文科大学发展成综合性研究大学的进程,分享城大在应对人工智能变革的过程中,将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融入大学发展与课程设置之中,建立跨学科合作的实践经验。

刘骏校长总结时谈到,面对人工智能颠覆性的影响,适应力是致胜关键。在教学层面,建议将人工智能纳入课程设置和通识科目当中,制定人工智能和学术道德标准,培养师生的科技应用能力。此外,沟通能力是人工智能目前无法取代的能力,刘骏校长鼓励学生培养多语言沟通能力,了解多元文化,不断开拓视野。




闭幕式上,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黄嘉祺致辞表示,特区政府高度重视中葡双语人才培养,葡语是澳门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澳门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关键。续谈到,在“培养中葡双语人才联盟”成员的合作与努力下,第三届中国与葡语国家高校校长论坛顺利举行,成果丰硕。期望各高校继续在教研领域发挥所长,透过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沟通的桥梁角色,加强中葡双语人才的培养。

刘骏校长对本届论坛举行期间所开展的五场分论坛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续表示,在是次论坛上与会者同时体验到英语、葡萄牙语、汉语普通话甚至粤语这四种语言所带来的协同效应,这是一场真正的国际论坛,也是一场感受文化多样性的盛会。他又向主办方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承办方澳门大学及澳门城市大学对活动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对远道而来的葡语国家高校嘉宾致以崇高的谢意。

论坛举行期间,城大与葡萄牙贾瓦都 • 阿维理工学院举行了签约仪式,共同建立起一个全面的学术合作框架。该合作框架涵盖多个关键领域,包括学生交换、联合培养、教职员工交流互访、科学与技术共享等。



#澳门城市大学# #澳门#
*资料来源:澳门城市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