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内鬼吧 关注:807,028贴子:47,467,717

斯文:从普通二三本文科到985院校文科就业都出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斯文讲的关于文科就业的问题。本来我觉得没必要,虽然某厂商的所谓985文案策划如雷贯耳,但是某厂商自己就有一堆老毛病。但是昨天我去玩了一下尘白,额,就是觉得新主线剧情乱,没啥重点,感觉有问题但是自己一时说不出来。更详细的问题很多吧友比我还清楚。
目前来说吧友对lhm还是有信任的,虽然因为这个事起码信任没了一半,需要长时间才可能恢复。
这里我就是简单地从一个角度分析,然后用斯文的文章说一下一些现象。
只从一个角度分析,肯定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分析的不全面,但是咱水平差,只能勉强做到这个,还请大家理解。
吧里的朋友请思考下,
一般来说文科的女生的比例很高,对吗?
一般理工科中男生比较多对吗?
最近几年大学里女生拳击含量高不高?
大学里文科里拳击含量是不是普遍比理工科强些呢?
文案策划岗位要求的专业是不是文科为主?
想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文案出现拳击手概率不低,既然都是拳击手了,那肯定不会去讨好宅男。
唐老鸭说过二游公司人不够,于是影视文案跳到二游公司的事。但是影视文案属于有经验算社会招聘,我这里就是讲讲校招的问题。
由于文科就业困难,加上塔的刻意引导,让本来就是拳法出众的地方,打拳运动更加活跃了。
这些拳打宗师进了游戏公司当了文案会不会抱团搞事,这个大家可以思考下。
在我看来,筛选机制不能进行调整的话,大概率还会出问题。
再次声明,我只是说有相关性,分析问题应该从多角度分析,但鄙人能力不够,只能尝试从一个方面分析。有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
好了,接下来就是斯文分析文科就业问题的微博。大家可以看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08 05:14回复
    首先是斯文18年的微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08 05:18
    回复
      想要钱哪有那么容易。最近真的很罕见的看见央视来直接谈中国的男女收入差距。我们国家这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开放,男女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底层男女收入差已经达到一倍左右。但是还有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一直没说,就是大学学历以上的男女收入差反而是越拉越大。
      意思就是男女如果学历家境相似,一样读硕士的收入差距反而比本科高,读博的差距则更大。当然这背后很可能是女性选读低收入的文科类专业更多一些。
      这之后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吊诡的现象:学校里女性数量甚至比男性还多,男女收入差却越来越大。相当数量的女性在离开高压力的就业市场寻求深造之后却被就业市场更加无情的抛弃。
      接着就是很常见的“女性焦虑”问题了。没钱就没安全感,就容易焦虑。这样的焦虑现实很难发泄就直接反应在网络之中。让这样的女性在网络中显得特别的活跃。(看图一二就能看出这样的差距了)
      低收入女性和高收入女性面对婚姻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当她遇到一个高收入的伴侣时这种冲突就变得极其明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1-08 05:19
      收起回复
        就像图一这类结婚女生要不要加名字之类的问题就是穷女孩的专属问题,因为但凡她只要自己家有钱或者自己有钱能出钱买房子,她一辈子都不可能遇到男方买房她是否要加名字这个问题的困扰。反而需要担心的是如何保有自己的房产不因为结婚和离婚出现财产损失。
        婚姻这件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零和博弈。因为结婚本生不能帮你挣钱。夫妻两个一方通过结婚“赚”来的财产就是另一方“亏”的财产。想通过结婚提升生活质量的女性面前往往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舆论施压,我是女人,结婚男人就该给我房子加名字,因为我将来要和你共同还贷款,所以你自然要给我房子的一半。只是可惜男的有钱人也都在越来越精明。
        另外一条就是主动放低自己的位置,去迎合有钱男性的需求。这也是某些情感博主教育女性要走的路。
        走这两条路的,其实都是一类人。彼此心里的诉求其实都一样。网络中女性的代入感又特别强,所以这类话题自然能引爆舆论,引发巨大的争议。
        那男性呢?除去特殊年代之外,底层男性都是娶不到老婆的。所以根本不需要考虑他们的择偶需求,没钱就导致他们在本国的婚姻市场没有吸引力。但是各国之间还存在福利差距,就像我国比越南蒙古富裕,英美比我国基础福利要更好一样。这些男性去到穷国择偶难度会小得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1-08 05:20
        回复
          但是国家会怎么做呢?为了维持相关的福利体系。他并不希望这些低收入人群去境外娶穷人进来成为社会负担。具体例子看图三四五就可以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08 05:21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08 05:22
            回复
              19年2月份微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08 05:26
              回复
                关于学历和收入有很多非常实用有效的思路。我在之前拿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就是讲我国高学历女性相对同等学历男性收入崩溃的。现在硕士女性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5%左右,但是现实当中遇到的却是高学历女性相应的收入大幅度下滑。这个话题其实非常烫手,一个不好就会被人扣上“歧视女性”甚至“鼓吹学历无用论”的帽子。
                我在当时选的切入点是“计划经济的思维遇到了市场经济的现实”。计划经济的思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高学历的应该收入比低学历的高,清华的肯定要比浙大的混得好。但是市场经济的现实是同一个985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工作5年后收入甚至能差出3倍多。比如中文系的毕业去银行当柜员或者当语文老师,一个月就六七千块钱,但是计算机系的,一个月收入中位数就是有两万多。
                为什么呢?这就是市场经济。你站在资本的角度上看,老板雇人难道是雇佣你拿着毕业证去装饰企业的门面吗?当然不是啊。你老板给你钱,就是要你给他赚钱。你能提供的劳动价值高,自然就有高薪啊。比如程序员,你手里敲出的每行代码都是钱,但是他招个学中文的给他做文秘,他也按写代码的价格给文秘开工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08 05:26
                收起回复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现实。
                  计划经济的思维遇到了市场经济的现实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不理性的投入。脑子里用计划经济思维思考问题的人一旦在市场上遇冷,没有合适的工作,他就会想着我去考研,比如读个新闻系,听上去高大上,以后一定有出路。现实也是这样,新闻系的考研分数一直非常高,考的人非常多。但是现实呢?
                  像新闻类的专业恰恰就是并不在乎学历而是非常在乎实践的专业。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那些沟通技巧和话术学校课堂没办法教给你。怎么办?不仅要鼓励学生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学校也要跟着市场走。逼着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努力走上社会,积累采访经验,不断的在现实中锤炼自己。这样学生觉得自己不适合,可以及早转型。比如不适合当编辑,不喜欢和人打交道的,本科就可以想着转型了。以后做个会计什么的肯定有饭吃,而且工作还稳定。
                  高学历当然不是坏事,但是要把高学历变成一种个人追求。比如你喜欢化学,天天就是想着做实验,那么你去考硕,考博,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在追求自己喜欢东西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客观情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08 05:27
                  回复
                    然后再回到高学历女性收入崩溃的这个现实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就是有相当数量的女性考研考博的动机就是在就业市场遇冷。觉得我再多读读书,考个硕士或者博士出来就能有高薪。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国家出了名的教育与市场脱节,有大量文科类的高学历专业压根就没有对口的用人单位。毕业出来只能降级找工作,比如现在中文历史类的博士,许多只能选择回到初高中当老师。从时间成本上来看,这样读书真的不合算。
                    这样的“不合算”落实到现在生活中,你觉得这些女孩子会怎么想?她们会希望从婚姻市场上把自己的“损失”给弥补回来。这样高学历低收入的女性现象大规模的直接冲击婚姻市场,也会引发新的震荡。连婚介公司提供的服务都在随着这种现象改变。
                    大家都觉得我拟的这个思路很好,深挖也很有意义。但是最后没用。因为预估会引发读者的强烈反感。这样的思维模式你讲给一个刚刚进大学的学生去听,她们一定会觉得很有收获,而且也会自己主动去调整自己去贴近市场,学些更有用的东西,比如读点会计考个教师资格证什么的。但是会引发特别活跃的郁郁不得志的人群的强烈反感。因为这对她们来说过去的时间已经是一个沉没成本了,追不回来了。对一个以女性读者为主要受众的媒体来说,这样的话题和逻辑思路肯定很不适合。
                    这东西我也就那么一提,纯粹就是觉得思维上还是主动适应市场会更好。总是埋怨社会没有给自己一个“公平的位置”很难在现实中改善自己的境遇。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08 05:28
                    回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08 07:58
                      回复
                        🤔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24-11-08 08:55
                        回复
                          19年3月份微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1-08 11:17
                          回复
                            我仔细给大家讲一下#大城市女性买房猛增#这个消息的前因后果吧。这个世界上买房的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尤其是在我国的大城市里面,因为房价太高,所以大家也都时常抱怨。我今天要是告诉你在中国大城市买房的新买家当中,29%都是不要父母一分钱,自己独立买房的,你相信吗?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信。因为大家都听过现在大城市买房要6个钱包。夫妻加上双方父母,一起凑6个钱包买房都很困难。
                            现在我把男性排除,只剩下女性,请问我告诉你女性买家当中29%是不要父母一分钱就在大城市独立买房,你相信吗?很多人信。从消息评论上来看相当数量的女性都感受到了这个数字带来的“激励”。为什么呢?
                            我们国家一直在舆论上有一个错觉,认为大城市的女性收入更高更平等,觉得大城市女性精英多,所以更可能独立买房。其实这是错的。从1990年开始,我国的男女收入差距就迅速拉大,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06年就突破了1:0.65的警戒线(男性平均收入是女性的1.5倍),而全国直到2010年才突破这条警戒线。
                            大城市从来没有女性收入更高的说法,反而是三四线的体制内工作,男女收入更加平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1-08 11:18
                            回复
                              现实当中,不管是男性女性,在今天想要在大城市买房都很难不靠父母,因为房价确实很高。我国每年985招收18万人,占每年出生人口的不到1.5%,985大学本科毕业,5年后平均收入最高的是清华,月薪可以到1万4,多数985毕业五年后平均月薪都不到1万。这里面当然有互联网这样月薪两三万的高薪专业,也有普通的文科比如中文新闻类的低薪专业。除去极少数的高薪者之外,面对我国目前的房价,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不依靠父母的资助买房。
                              那么这个所谓的女性买家29%靠自己买房不要父母一分钱的数据是怎么炮制出来的呢?其实过程非常的好笑。确实有一家平台在初期做了一个统计,但是统计的并不是买房不要父母钱,因为现实中你去买房的时候房产商可不会要你出张“我买房没要父母钱”的凭据。而是统计的购房意愿。我国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在2017年末开始出现了房租的大幅上涨,许多年轻人都感受到了压力。这个时候就有平台对年轻女性进行了调研,发现很多的女孩子都对买房有着非常良好的愿景,在调查中大量的女性都“希望”自己将来能够独立不依靠父母买房。
                              但是现实当中房价和收入的比值大家也都看得到。后期这家平台先后从这个数据出发,炮制了大量的植入性营销文案。比如在本月早期的文案中,女性还是35%和父母一起购房,独立购房不要父母钱的是12.1%。当然,这个12.1%也已经极其夸张了。可是现实就是数字编的越离奇,传播效果越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1-08 11: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