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吧 关注:785,332贴子:18,017,342

我觉得英特尔应该学AMD,细分下CPU领域,没准能有起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ultra200系列就是一坨。但是如果细看ultra200的设计的话,会发现它的小核IPC是不错的。英特尔的四个小核组成一个簇,占据的空间跟一个大核差不多。u9 285K是8个大核+4个小核簇(16个小核)。换句话说,285K相当于有12个簇,其中8个给了大核,4个给了小核。
所以我觉得英特尔不如学AMD,把CPU领域细分下。具体如下:
1、出零大核,最多48个小核的产品。也就是把12个簇全部都换成小核,大核不要了。这样的产品虽然单核性能拉胯,但是凭借着超多核心,多核性能肯定是超过9950X的。对于一些主打生产力的应用,比如渲染,肯定有不错的效果。当年AMD就是这么干的,比如1700X虽然单核打不过7700K,但是核心数量是7700K的两倍;3950X也是一样的思路。AMD的锐龙一开始就是靠堆核,在多核性能上打赢酷睿的,单核一直打不过,直到5950X才完成了单核多核的双杀。英特尔不如把自己当成当年的AMD,靠堆核先把多核性能稳住再说。
2、出零小核,最多12个大核的产品,也就是把12个簇全部换成大核,小核不要了,主打单核性能和游戏性能,类似于AMD的X3D。虽然285K的大核还是打不过锐龙9000,但是纯大核至少可以避免大小核带来的各种调度和延迟问题,效率肯定比现在的大小核更高。虽然多核性能肯定是废了,但是对于着重单核的应用,12个大核也够了。而且,如果是纯大核,还可以把超线程加回来,也能提升不少多核性能。
而且,把大小核分开出,也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大小核调度带来的一些列问题,无论是纯大核还是纯小核,整体的相比现在肯定都是有提升的。
我觉得现在既然IA逆转,英特尔之前的玩法显然行不通了。不如去学学老对手,把自己当成当年的AMD,用当年AMD的策略对抗现在的AMD,没准是可行之策


IP属地:山西1楼2024-11-11 16:30回复
    如果激进一点,甚至可以考虑大核干脆停止研发,精力都放到小核上。这一代大核IPC,按照英特尔的官方说法,也只提升了9%,实际估计还达不到,说明大核的架构改进基本要到尽头了。而小核IPC提升达到36%,哪怕有水分,实际上也得有个百分之二三十,显然潜力无限。不如直接放弃大核,全小核架构,集中精力提升小核。虽然单核性能肯定比不过AMD,但是仗着核多,在渲染之类的软件中肯定是有优势的,就像当年1700X对抗7700K或者3950X对抗9900K一样,依靠多核打垮对方


    IP属地:山西3楼2024-11-11 16:40
    收起回复
      然而Intel发展大小核,就是不想做纯大核或者纯小核的产品痴心于两头通吃,结果是两头不讨好
      很明显大小核分别是来自两个内核架构团队的成果,
      12代那会儿,大核架构团队出成果,单核IPC暴增40%,小核就是拿10代架构降频改一下划划水,13-14属于12代的小改进版本;
      15代开始,小核架构团队出成果,IPC暴增,接近12代大核,大核微调划水现在两种核心的研发进度已经不能同步了,总是一个迭代暴增,一个原地拉跨;和AMD一个IO用两代,堪称X86卧龙凤雏


      IP属地:浙江4楼2024-11-11 16:48
      收起回复
        这代U200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无论怎么改,游戏性能都是退步的,因为MCM封装之后,内存控制器和CPU内核现在是隔着不同的硅片用电线在交流,延迟暴涨,已经游戏性能严重退步的情况下,8个大核纯属多余,但设计惯性在那里,多余也得硬塞,不然2+40(10*4),凑个42核出来,生产力性能暴涨,晶体管面积大差不差,功耗压不住就降频


        IP属地:浙江5楼2024-11-11 16:55
        收起回复
          基本上没救了,除非像当年core2一样,ipc提升40%,相当于构架全换了,牙膏厂现在就是明显挤不出牙膏了


          IP属地:上海6楼2024-11-11 16:58
          收起回复
            Intel就是败在产品线太多太杂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11 17:23
            收起回复
              你说得对,不如分出3w多个小核然后叫它显卡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11-11 18:05
              回复
                核心问题还是fab烂拖后腿了。
                如果牙膏用xeon的设计下放桌面的话,除了网游外肯定性能优势。
                虽然按摩看上去设计工程能力优势,但ccd/iod这套就纯cost down,差一点才是正常的。


                IP属地:上海9楼2024-11-11 18:12
                收起回复
                  但有一个问题,真要是堆核心数目的话,amd那边优势更大,他们有zen5c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11 18:14
                  收起回复
                    内存延迟并不是根本原因,或者说这一代的访存在各个环节都问题很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11 18:35
                    回复
                      你说的这些已经用在至强上面了,全小核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1-11 18:45
                      回复
                        你这个方案,我早就提出过,至强6就是这么做的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11-11 18:46
                        回复
                          笑话:大或小
                          牙膏厂:选或


                          IP属地:广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11-11 18:47
                          回复
                            关键是Intel这种巨头已经习惯了高毛利,所以产品开发上都默认将自己定位为高溢价商品吧。
                            比如285k,实际场景基本是要被97x碾压的,但是Intel的产品经理就是必须要将其价格对位995,然而Intel以落后的架构断然是无法实现正面竞争的,即便牺牲功耗也不行,这样开发和市场的矛盾必然只能转向塞atom凑数,以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
                            说到底,还是Intel自身企业文化的问题,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会走向完全不同的结果。
                            其实现在Intel只要放下巨头的身段,承认架构落后,学amd当年推土机滑铁卢,把285的定价对位97x,或者99x,你再看消费者市场,那么Intel高分低能高耗调度异常这些缺陷,也就没那么刺眼了。


                            IP属地:福建15楼2024-11-11 22:40
                            收起回复
                              分离设计路线,如果Intel还在王座上,确实可行,参考当年消费级ring和服务器mesh,并行的。
                              但是Intel现在日薄西山,一副奄奄一息的濒死模样,看起来可能性不大。Intel现在疯狂砍项目,就是想要腾转现金求生存空间,把cpu开发重新分割的可能性不高。当年amd在濒死一线,也是砍掉核心之外的几乎所有项目,专攻zen,jim演讲里提到为amd放弃arm感到遗憾,其实amd自己也是无奈,毕竟当时真的无法支撑双线开发。
                              Intel家大业大,确实没当年amd惊险,但是体量太大,一旦失血也更致命。


                              IP属地:福建16楼2024-11-11 2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