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SCI论文的讨论部分?
SCI论文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1、分析结果背后的原理/现象以及科学解释:即what and why?各个研究对象的数据结果是否有关联关系,是否可以归纳总结一般性规律等。设想论文主要研究结果:施肥增加了小麦产量,那么可以分析下土壤中化肥含量围绕小麦根部的分布规律,土壤中检测到的化肥含量时间和空间特征,以及小麦对哪些含量在哪段时间内比较敏感等,再过渡到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佐证结果的合理性:主要是通过对比前人的相似研究结果去增加自己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是说服审稿人和读者的过程。如果和别人数据不一样,要解释为什么?如果和前人有类似的数据,但是更有价值(比如样本更多,范围更广,假设越合理等),那当然要指出来,这会让研究结果更全面和更有说服力。
3、指出并讨论数据结果中异常数据:比如很特别或不常见或反常的数据点,是由于试验方法局限还是试验或者假设条件比较特殊。当然不要排除新发现,说不定你挖出了“金矿”。我们也不要试图去掩盖或改动数据,否则就是违反学术道德而得不偿失。指出研究结果延伸出来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扩大研究结论带来的意义。
4、写作逻辑:通常来说,讨论部分的写作和引言部分相反,是一个正三角的思考和写作逻辑,从小到大依次延展开。从每个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异常情况以及背后的原理出发,慢慢深入分析,做完铺垫后就可以自然得引出论文中最主要的结论进行讨论,最后再扩大分析,指出研究的重要性/意义/通用性/应用价值等,响亮收官。如果能让审稿人和读者读完讨论部分,很受启发,那一定是一篇上乘之作。
SCI论文讨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1、分析结果背后的原理/现象以及科学解释:即what and why?各个研究对象的数据结果是否有关联关系,是否可以归纳总结一般性规律等。设想论文主要研究结果:施肥增加了小麦产量,那么可以分析下土壤中化肥含量围绕小麦根部的分布规律,土壤中检测到的化肥含量时间和空间特征,以及小麦对哪些含量在哪段时间内比较敏感等,再过渡到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佐证结果的合理性:主要是通过对比前人的相似研究结果去增加自己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是说服审稿人和读者的过程。如果和别人数据不一样,要解释为什么?如果和前人有类似的数据,但是更有价值(比如样本更多,范围更广,假设越合理等),那当然要指出来,这会让研究结果更全面和更有说服力。
3、指出并讨论数据结果中异常数据:比如很特别或不常见或反常的数据点,是由于试验方法局限还是试验或者假设条件比较特殊。当然不要排除新发现,说不定你挖出了“金矿”。我们也不要试图去掩盖或改动数据,否则就是违反学术道德而得不偿失。指出研究结果延伸出来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扩大研究结论带来的意义。
4、写作逻辑:通常来说,讨论部分的写作和引言部分相反,是一个正三角的思考和写作逻辑,从小到大依次延展开。从每个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异常情况以及背后的原理出发,慢慢深入分析,做完铺垫后就可以自然得引出论文中最主要的结论进行讨论,最后再扩大分析,指出研究的重要性/意义/通用性/应用价值等,响亮收官。如果能让审稿人和读者读完讨论部分,很受启发,那一定是一篇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