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吧 关注:2,542贴子:12,429
  • 0回复贴,共1

标准化课堂 | 起草标准化文件的途径和步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步骤一:遵循起草文件的三项原则
在着手起草标准化文件时要认真考虑起草文件需要遵循的三项原则(见本节中的“一”),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标准化对象或领域、确认文件使用者及其需求、明确文件编制目的。
步骤二:规划文件的整体框架
考虑了上述三项原则,确定了拟编制文件针对的标准化对象、文件使用者的需求、文件编制目的后,就要对文件的整体框架进行规划。
(1)整体和部分
针对一个标准化对象应该编制成一个文件,这个文件通常是一个未细分成部分的整体文件,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考虑编制成分为若干部分的文件。
(2)通用和专用
编制一个标准化文件,还要考虑是编制一个通用的文件,还是编制一个专用的文件。通常,涉及某个领域,或者宏观、复杂、新兴的标准化对象的通用内容宜编制成一个通用文件(通常不分成部分),该文件适于在编制其他文件时遵守或引用。针对适用范围单一的标准化对象的所有内容宜编制成不分成部分的专用文件,如某个具体的产品标准,这类文件或许会引用相关的通用文件(如通用要求标准、试验方法标准等),但它通常不会被其他文件所引用。
步骤三:确定标准的类别和功能类型
规划完成文件的整体框架之后,就要着手确定未细分的文件或分成部分的文件中的各部分的类别和功能类型。在前文步骤一中已经将研究确认的标准化对象或领域、标准使用者及其需求、文件编制目的列出了清单,这些确认的事项对标准的类别和功能类型的确定密切相关。
步骤四:草拟文件名称和范围
在确定了标准的类别和功能类型之后,需要草拟文件的名称和范围。从步骤四可看出,标准的领域类别、对象类别、目的类别和功能类型都对文件名称和范围的编写产生着影响。在文件名称中要反映出已经确定的标准化领域、标准化对象(通过主体元素反映)、文件编制目的(可通过补充元素反映),以及文件使用者的需求(可通过使用表示标准功能类型的词语进行反映)(使用的具体词语以及文件名称的编写详见第二章第一节)。
步骤五:确定核心技术要素及条款类型
标准的功能类型确定后,标准的核心技术要素及其条款类型也就随之确定,也就是说标准的核心技术委素及其条款类型完全取决于标准的功能类型。
步骤六:编写核心技术要素的条款内容
核心技术要素确定以后,就要着手编写条款的具体内容。核心技术要素中的条款内了依据标准的功能类型进行编写以外,还需要根据标准的对象类别和目的类别进行选择和确定,也就是这些要素中的内容与标准化对象或领域紧密相关,而且是为了实现编制目的而选取的。
步骤七:确定并编写其他规范性要素及其条款内容
核心技术要素编写完成后,如果需要,就要开始确定并编写其他规范性要素。其他规范性要素也是与标准化对象和文件编制目的紧密相关。如在编制基础标准之外的其他标准化文件时,在文件所针对的标准化对象的基础上,如果考虑到相互理解的目的,就需要对文件中用到的术语进行定义,对符号或缩略语进行解释,对涉及的产品或服务予以分类,对系统的构成予以界定。又如,对于试验标准,还可能会设置并编写试剂或材料,仪器设备等要素;在编制某些文件时,为了达到编制目的,还可能需要设置要素“总体原则和/或总体要求”,并编写相关内容。
步骤八:编写资料性要素及其内容
规范性要素编写完成后,就需要编写相应的资料性要素。资料性要素的选择和确定源于标准化文件中的规范性要素,因此它们要在规范性要素编写完成后再着手编写。


IP属地:江苏1楼2024-11-25 17: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