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两种时间分别
接下来讲两个时间系的分别心。时间分别心和众生系、空间系分别心不同。
众生系与空间系的分别心都是从非己妄的认知上开始,而时间系分别心是从己妄的认知上开始,有“同先后分别”与“异先后分别”两种境界。
“同先后分别”:当阿罗汉持续打妄想的时候,比如说,
一、一、一、一、一,持续地冒出“一”,此时阿罗汉的意识里会出现新的认知,他会认为这个“一”是曾经打过的妄想,这个“曾经”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观念。
“一”是同样的“一”,只是阿罗汉会认为这个“一”是曾经的妄想,另一个“一”是当下的妄想,这叫“同先后分别”。
在“同先后分别”的境界里,阿罗汉会把过去的妄想和现在的妄想区别开来认知,因此有个体认知,但是两者之间没有个休差异。
在这个境界里,如果阿罗汉观察其他众生之妄想,他会发现众生之妄想并没有变化,因为阿罗汉在用不变的妄想(没有个体差异)认知众生之妄想。
所以这个境界的阿罗汉知道时间在流逝,但世间一切都不变化,一直保持着固定的状态。
用我们凡夫的智慧很难理解这种境界,我们看到的世界一直在变化,因为我们是在用变化的妄想来感知这个世界。
“异先后分别”: 在“同先后分别”的基础上,阿罗汉会认知到当下的妄想和过去的妄想不一样,这叫个体差异。
阿罗汉在持续打妄想,当下的妄想消失,新的妄想出现,消失的妄想会成为记忆,随着不断地打妄想,会有越来越多的妄想成为记忆,记忆的量会越来越多,我们可以称它为记忆包,这个记忆包和当下的妄想明显有区别,因为记忆包是无数过去妄想的总和,这叫“异先后分别”。
在“异先后分别”的境界里,阿罗汉自己的妄想既有个体认知,也有个体差异。
在这个境界里,如果阿罗汉观察其他众生之妄想,他会发现其他众生之妄想在不断变化,因为阿罗汉在用不断变化的妄想(有个体差异)认知众生之妄想。
所以这个境界的阿罗汉知道时间在流逝,同时也知道世间一切都在变化。
那么记忆是什么? 记忆本质上是妄想的回溯,记忆本身不会成为负担,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会随时回溯。
比如说,我们学过数学公式,这个妄想早已过去,我们不会时刻想着数学公式,但当我们遇到数学题的时候,会瞬间回溯以前学过的所有数学公式,再进行运算给出答案。
在佛的境界里,自性当中没有任何妄想,但是佛可以回溯所有曾经做过的妄想,记忆并不是以妄想的状态一直存在,而只是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回溯,所以说记忆本身不会成为负担。
阿罗汉对记忆的认知与佛不同,阿罗汉是以妄想认知记忆,而佛对记忆没有认知,只是回溯过去的妄想而已。
在阿罗汉的境界里,自性当中已经有了妄想,他要回溯过去的妄想,首先要停止当下的妄想,而阿罗汉当下所做的妄想不止一个,他不能停止所有的妄想(如果能停止一切妄想,那阿罗汉就不是阿罗汉,而是佛),只能停止部分妄想,再回溯过去的妄想,所以阿罗汉也只能部分回溯,不能全部回溯和任意回溯。
因此阿罗汉的宿命通只能看前后五百世。
这个时间分别与前面的众生分别、空间分别不同,有它的特殊性。
因为它是以记忆包作为个体差异的一方,当下的妄想作为另一方,随着不断地打新妄想,记忆包会越来越大,与当下妄想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大,分别心就变得越来越重。
以上就是阿罗汉的九种分别心。
——《坐禅2》
接下来讲两个时间系的分别心。时间分别心和众生系、空间系分别心不同。
众生系与空间系的分别心都是从非己妄的认知上开始,而时间系分别心是从己妄的认知上开始,有“同先后分别”与“异先后分别”两种境界。
“同先后分别”:当阿罗汉持续打妄想的时候,比如说,
一、一、一、一、一,持续地冒出“一”,此时阿罗汉的意识里会出现新的认知,他会认为这个“一”是曾经打过的妄想,这个“曾经”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观念。
“一”是同样的“一”,只是阿罗汉会认为这个“一”是曾经的妄想,另一个“一”是当下的妄想,这叫“同先后分别”。
在“同先后分别”的境界里,阿罗汉会把过去的妄想和现在的妄想区别开来认知,因此有个体认知,但是两者之间没有个休差异。
在这个境界里,如果阿罗汉观察其他众生之妄想,他会发现众生之妄想并没有变化,因为阿罗汉在用不变的妄想(没有个体差异)认知众生之妄想。
所以这个境界的阿罗汉知道时间在流逝,但世间一切都不变化,一直保持着固定的状态。
用我们凡夫的智慧很难理解这种境界,我们看到的世界一直在变化,因为我们是在用变化的妄想来感知这个世界。
“异先后分别”: 在“同先后分别”的基础上,阿罗汉会认知到当下的妄想和过去的妄想不一样,这叫个体差异。
阿罗汉在持续打妄想,当下的妄想消失,新的妄想出现,消失的妄想会成为记忆,随着不断地打妄想,会有越来越多的妄想成为记忆,记忆的量会越来越多,我们可以称它为记忆包,这个记忆包和当下的妄想明显有区别,因为记忆包是无数过去妄想的总和,这叫“异先后分别”。
在“异先后分别”的境界里,阿罗汉自己的妄想既有个体认知,也有个体差异。
在这个境界里,如果阿罗汉观察其他众生之妄想,他会发现其他众生之妄想在不断变化,因为阿罗汉在用不断变化的妄想(有个体差异)认知众生之妄想。
所以这个境界的阿罗汉知道时间在流逝,同时也知道世间一切都在变化。
那么记忆是什么? 记忆本质上是妄想的回溯,记忆本身不会成为负担,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会随时回溯。
比如说,我们学过数学公式,这个妄想早已过去,我们不会时刻想着数学公式,但当我们遇到数学题的时候,会瞬间回溯以前学过的所有数学公式,再进行运算给出答案。
在佛的境界里,自性当中没有任何妄想,但是佛可以回溯所有曾经做过的妄想,记忆并不是以妄想的状态一直存在,而只是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回溯,所以说记忆本身不会成为负担。
阿罗汉对记忆的认知与佛不同,阿罗汉是以妄想认知记忆,而佛对记忆没有认知,只是回溯过去的妄想而已。
在阿罗汉的境界里,自性当中已经有了妄想,他要回溯过去的妄想,首先要停止当下的妄想,而阿罗汉当下所做的妄想不止一个,他不能停止所有的妄想(如果能停止一切妄想,那阿罗汉就不是阿罗汉,而是佛),只能停止部分妄想,再回溯过去的妄想,所以阿罗汉也只能部分回溯,不能全部回溯和任意回溯。
因此阿罗汉的宿命通只能看前后五百世。
这个时间分别与前面的众生分别、空间分别不同,有它的特殊性。
因为它是以记忆包作为个体差异的一方,当下的妄想作为另一方,随着不断地打新妄想,记忆包会越来越大,与当下妄想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大,分别心就变得越来越重。
以上就是阿罗汉的九种分别心。
——《坐禅2》